1979年12月8日,本年度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仁愛傳教修女會德蘭會長飛抵奧斯陸。諾貝爾和平獎評委會主席薩涅斯親臨機場迎接,并向德蘭宣布國王將在典禮宴會上接見她。
德蘭一震:“宴會?”“是領(lǐng)獎典禮后舉行的盛大宴會,135位貴賓應(yīng)邀出席參加,有國王、總統(tǒng)、總理……”薩涅斯如數(shù)家珍。
德蘭沉思片刻問道:“這次宴會得花多少錢?”“7000美元?!薄笆裁??7000美元?”德蘭睜大眼睛,她鼓起勇氣,“尊敬的主席先生,我有一個請求……請您取消這次宴會?!敝飨煮@詫。
“是的,我請求主席取消這次宴會,把省下來的錢交給我去救助那些饑寒交迫的窮人?!彼_涅斯舉目打量面前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修女。她一生為窮人服務(wù),即使來參加這樣的世界級的盛典,身上仍是那件伴她出入貧民窟的粗布衣衫。她創(chuàng)建的仁愛傳教修女會已有4億美元資產(chǎn),可她的臥室里卻沒一件現(xiàn)代家電。
一個感動世界的請求之后,便是一個震撼世界的行動。19萬美元的獎金她一分不留地全部捐給印度麻風病基金會,7000美元捐給了窮人。
1997年,當她離開這個世界時,除了兩件換洗的粗布衣衫和一雙舊涼鞋,一無所有。
(選自《視野》)
點燃思維
在當今社會,由于生存壓力與爭斗和物質(zhì)利益的誘惑,人們都把目光和精力投向了外部世界,不再關(guān)注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其結(jié)果是人們的靈魂日益萎縮和空虛,只剩下了一個忙碌不止的軀體。茫茫人海,蕓蕓眾生,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都是一個匆忙的過客而已,能否給這個世界留下些什么,這取決于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人的高貴在于靈魂。作為肉身的人并無高低貴賤之分;唯有作為靈魂的人,由于內(nèi)心世界的巨大差異,才分出了高貴和平庸,乃至高尚和卑鄙。德蘭修女用她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博大的胸襟,給我們上了生動而深刻的一課。
【薛 飛/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