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從小就接受了“要說實話,不要撒謊”的教育,可隨著年齡的增長,步入社會,參加工作,我們頭腦中實話實說的意識被沖淡了。因為社會上的假話實在太多了,一頭霧水之后,人們不禁發(fā)出這樣的感喟:“生活中實話還能實說嗎!”
曾在書上看過這樣一段極具諷刺意味的小品,一位愛好音樂的校長請學(xué)校的音樂老師到家中聽他唱歌,唱完了他懇切地問那位音樂老師:“我唱得怎樣?請您一定要說實話。”這位可憐的音樂老師顫顫地說出了實話:“難聽極了,就好像公雞叫似的!”校長聽了面露難色,但仍說:“沒關(guān)系,沒關(guān)系?!比欢鴷r隔不久,那位音樂老師就被調(diào)換了工作崗位。
既然實話如此說不得,那么實話就果真不應(yīng)該說嗎?當然不是。如果那樣,我們的社會將變得多么虛偽!實話應(yīng)當實說。
不然為什么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的“實話實說”欄目中,每期都要請一些群眾代表講一講經(jīng)歷,說一說實話。因為通過這種形式,黨可以了解民情,傾聽呼聲;民可以吐露真情,交流實意;實話實說,真心放送,善莫大焉。屏幕內(nèi)外,說實話、訴真情,人們真心呼告。
物質(zhì)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謀取、追求和獲得大概是與生俱來。但俗話說:“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作為一名普通的審計人員要加強“人、法、技”建設(shè),要培養(yǎng)和發(fā)揚“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要貫徹落實“依法審計、服務(wù)大局、圍繞中心、突出重點、求真務(wù)實”的工作方針,不畏權(quán)勢、剛正不阿、嚴于律己、公正執(zhí)法,保證國有資產(chǎn)的安全完整,無愧于社會公眾殷切的期待。當遇到問題時,徹底查清、絕不姑息,還事實與本來面目,做到實話實說,不要讓老百姓出現(xiàn):“審計部門腐敗,公眾尤其傷心”的感嘆。
讓整個社會敢說實話的人堅持實話實說,帶動愛聽實話的人,讓他們也實話實說,連成一條說實話的真心鏈,再去帶動周圍所有的人,將這條真心鏈扭成一張真心網(wǎng),還世界一片純潔的天空。如此,審計怎能不實話實說呢?實話怎能不實說呢?
(作者單位:南豐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