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我和媽媽到菜市場買菜,一條條鮮活的魚在池中活蹦亂跳。然而,當我走到賣帶魚的攤位前,卻發(fā)現(xiàn)帶魚都是死的。不僅如此,它們全身上下都附著一層薄冰,硬梆梆的。為什么帶魚不能“隨大同”在池中盡情地嬉戲、跳躍呢?誰是殺死帶魚的“兇手”呢?
我?guī)е@個問題請教媽媽,可媽媽也不知道,然后我又問賣魚的叔叔們,他們也不知道。星期一早晨,我又去請教科學老師,孫老師告訴我說可能與魚鰾破裂有關,但魚鰾究竟怎樣破裂的孫老師沒有說。
于是我做了一個實驗:我將一只還未充氣的氣球——當作魚鰾,放入水中,然后用氣筒把氣球吹到它所能承受的最大程度。氣球在水中泡了一會兒,我猛地將它提出水面,只聽“嘭”的一聲,氣球爆了。頓時水花四濺,弄得我全身濕漉漉的。通過這個實驗終于證實了我的猜測:當“魚鰾在”水中時,它的內外壓力是相等的。突然離開水面后,外面的壓力立刻變小,魚鰾內的巨大壓力把“魚鰾”脹破了。我為自己實驗的成功欣喜若狂。
后來,我又在《少兒百科全書》里得知,原來帶魚生活在距海面15-40米的海水區(qū),那里水的壓力很大。帶魚生活在那兒身體就會承受著海水的巨大壓力。因此它們的身體里也百同樣大的向外的巨大壓力,這樣帶魚就不會被海水壓死。然而當漁民將帶魚從深海中捕捉上來的時候,淺海中水的壓力減小,魚鰾里的壓力就會將魚鰾脹破,接著,魚的血管也會破裂。因此,帶魚就不能像其他魚類那樣在池中活蹦亂跳了。
我不禁為“短命”的帶魚起了一絲憐憫之心,感嘆環(huán)境的改變竟成為殺死帶魚的真正“兇手”。同時我也認識到以后一定要認真觀察事物,做一個有心人,探索更多的科學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