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會有疏忽的時候,在設計制度時,必須把這些漏洞堵住,這就需要建立一種“逆向思維”。
假設戰(zhàn)略不起作用,怎么辦?制定措施。
假設這個措施不起作用,怎么辦?檢查。
假設檢查不起作用怎么辦?懲罰。
“逆向思維”的出發(fā)點,就是建立一套不相信能人的懷疑系統(tǒng)。
能人系統(tǒng)和法制系統(tǒng)最大的區(qū)別在于,能人系統(tǒng)講的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法制系統(tǒng)或制度系統(tǒng)恰好相反,講的是我即使相信你,我也要假定你有問題,萬一做不到怎么辦?那就制定一個防止你出漏洞的制度,形成制度控制。
建立起制度后,如何實施呢?不妨遵循三原則:流程化、明晰化、操作化。
所謂流程化,就是一定要把這個決策做成一個流程,任何一件事情都有流程,都可以分成事前、事中、事后三個階段。分成階段之后,我們就可以確定不同階段的工作內容。
流程的最大好處在于,從一件事情發(fā)生的過程強調執(zhí)行。流程管理跟功能管理不一樣的地方在于,功能管理往往強調事情本身,做這件事情往往就是目的,但是,流程管理的目的是為了結果,為了公司獲得效益,否財,就寧愿不懲罰你,寧愿不考核你。
所謂明晰化,是把流程中的要點做明晰。明晰的要點在于量化,如果你想強調什么,就把它量化。如果你不量化,就等于告訴別人你不重視它。不能量化,就無法考核,也不能真正實施。
所謂操作化,是把明晰的東西做成可操作的。如果一個計劃只有量而沒有行動措施,就會“不可實施”。
為什么許多公司年初制定的財務指標往往形同虛設,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只有指標沒有行動,這意味著大家可以隨便說大話而不負責任。
人們之所以說假話,是因為可以不負責任,如果必須對后果承擔責任,很少有人會說假話。比如,說假話的小販都是在火車站周圍,而在你家門口的小販不會說假話。為什么?說假話就沒有人去買,所以,要想讓他負責任,就盡量讓他說真話。
怎么做到讓部下說真話?關鍵在于增加說假話的成本,如果成本很高,誰還會說假話?
流程化、明晰化、操作化,就是建立一套制度化的違規(guī)處罰機制。世界上大部分公司的失敗,大多源于這種機制的失效。
(摘自《要結果不要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