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一只小鳥。
初夏的一個清晨,我被你輕聲喚醒,你告訴我家里來了一只小鳥。果然,它正在東突西撞:從小屋飛進大屋,又從大屋飛進小屋。急欲突圍的樣子。
至今我也不知道這只小鳥究竟是怎樣進入居室的。顯然這是一只幼鳥,對人類并不了解。我與你稍事商量,即動手逮鳥。目的當然是為了讓它重返藍天。在小鳥面前,人類顯出了天性的笨拙。我和你閃轉騰挪可謂手段用盡,小鳥依然在屋里飛來飛去,難以捕捉。
你異常焦慮地唉了一聲:“小鳥你怎么不明白呢?我逮你是為了放你出去啊!”
童心童口吐童言。我笑了起來。你畢竟是個孩子,思維很是幼稚。小鳥怎么會明白人類的心思呢?人類與鳥類,幾乎是永遠無法溝通的——甚至永遠生活在彼此的誤解之中。你奮力捉鳥,恰恰是為了放鳥。然而給小鳥帶來的卻是充滿敵意的驚恐。小鳥因此而拼命撲騰——為了擺脫人類的戕害。
小鳥與急欲放鳥的你,永遠是一個悖論。
這時,我終于想起兒時在小人書里看到的精通鳥語的孩子。這一定是人類渴望與大自然溝通而塑造出來的理想形象。多少年了,我們付出了一次次沉重的代價才換得一句名言:“動物是人類的朋友?!?/p>
我們終于愿意與動物做朋友的時候,我們的朋友的數(shù)量卻在急劇減少。人類遲遲的覺醒,使我們感到孤獨。
我們的心靈什么時候才能聽懂小鳥的話語呢?
當我和你奮力將小鳥捉到的時候,小鳥已精疲力竭。我敢斷定當它落入你的掌中的時候,依然不會明白你善良的居心。
天氣炎熱,你在放它飛還藍天之前,給它身上噴了水。小鳥為之一振。你站在陽臺上揮手一送,小鳥便朝著遠方飛去了。就在這最后的時刻,小鳥與你,依然處于巨大的誤解之中。
當人與人渴望溝通而又難以溝通的時候,請聽懂小鳥的歌唱。
是的,這也是人類漫漫道路上的一個樸素的理想。
吳飛 摘自(鏡中的你和我)新蕾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