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許央是個高中女生,她生在無錫,長在無錫,這個城市融了甫許央的骨,甫許央銷了這個城市的魂。
甫許央無處不在,浸透生活。有霧的早晨輕輕扣上門,背著花書包上學(xué)的是甫許央。秋風(fēng)掃過瑟瑟顫栗的窗下,醫(yī)務(wù)室里含著溫度計的嬌弱病號是甫許央。約好要假日一起出去,拍大頭照買新衣服的,是兩個特別要好的甫許央。聚在電影院看奧黛麗·赫本的《羅馬假日》,談?wù)搧y世佳人費雯麗的,是一群甫許央?;榧喌甑臋焕壤?,照片上笑靨如花的靚影,是遠(yuǎn)離了學(xué)校、擺脫了童真、最后的甫許央。
甫許央總是閉月羞花的,身邊總有另一個甫許央相伴。她們沒什么要緊的事要商議,卻總是走在一起,去往一處,談個笑解個悶的,離不開你也缺不了我。這甫許央可能是鄰居、合友,或是表姊妹中產(chǎn)生的一個。這就是所謂的小姊妹情誼。如果你看到兩個年紀(jì)一般大的女孩手挽手,扎著同樣的發(fā)式甚至穿著同樣的裙子,不要誤以為是雙胞胎,那還是小姊妹情誼。等到其中一個甫許央出嫁,另一個甫許央也是甘做陪襯的,衣服顏色要淡一成,脂粉香油要少一層,款式要老一成,這是甫許央最后的小姊妹情誼。
甫許央無不例外是感傷主義者,路邊的落葉在書頁里夾著,枯死的蝴蝶在棄置的巧克力盒里藏著。這感傷不能說是假的,卻也不能說是全真。這感傷是先做到后來到,先有了模仿滬上淑媛的舉動,才有了閨房女兒的心怨。這感傷不能說是假,順序卻總不妥貼。
甫許央給人的印象,一個字來形容,就是乖。穿的是碎花的格式,小點小圓的,背包是帆布包,鞋是帆布鞋,整潔白凈。放開頭發(fā)的發(fā)帶是故作成熟,點綴的粉紅色倒是裝嫩,這是兩個假,卻是假得老實,假得真,不加掩飾,倒也是一個乖了。甫許央是叫人看了就會忘,過了不再想,再看還會再喜歡的。
夏夜窗縫里跑出去私會的夜貓,擾了甫許央的清夢。曠野里連續(xù)不斷的笛聲,是甫許央的囈語。夜雨淅淅瀝瀝打散的雨跡,是甫許央的淚痕。潦倒的窮詩人構(gòu)思著的,是要送給甫許央的新詩。冬去春來,北雁南飛的天際,是生生不息、遙望人間的甫許央。
(指導(dǎo)老師 邊慧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