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里整天都是推銷的電話;孩子剛出生,推銷奶粉、紀念品乃至嬰兒保險的電話便會打爆手機:房子剛領到鑰匙,裝修公司便會找上門……這樣的事情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個人信息被不當采集、隨意篡改、惡意使用乃至被非法轉賣牟利等現(xiàn)象屢屢發(fā)生。 在信息社會里,個人信息就是資源和價值。我們在日常網絡交往中,該如何保護我們自己的隱私呢?
應該注意的個人隱私
千萬不要以為個人隱私只是些手機號碼、銀行賬號、密碼,它應該包括所有個人有關的特征描述(如身高、體重、性別、個人照片等)、社會關系(如家庭成員、同事等)、傳統(tǒng)聯(lián)系方式(如固定電話、家庭地址、單位地址)、個人身份證明(如姓名、身份證號、學號)、虛擬聯(lián)系方式(如QQ號、MSN、電子郵件地址)等。
我們究竟在網絡中的哪些地方泄漏了隱私呢?哪些場合值得我們特別注意呢?下面是筆者整理的一個排名:
第一名:某些單位在網絡中公布的名單
許多學?;騿挝环浅O矚g把各類名單放在網絡上,表面上方便了學生查詢,實際上大大方便了騙子的詐騙行為,筆者以“新生名單電話”為關鍵字在Google和百度上搜索,在返回的幾十萬條結果中包含著大量學生的姓名、家庭地址、聯(lián)系電話。
應對方式:在任何場合留下聯(lián)系方式時,都應該謹慎。在網上發(fā)現(xiàn)自己的詳細聯(lián)系方式被公布后,可以要求公布單位撤銷相關網頁。
第二名:病毒、木馬和流氓軟件
病毒,特別是帶有木馬的病毒之所以大量流行,主要就是為了竊取用戶的資料。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黑客選擇用木馬的方式入侵,因為這可以無休止地竊取用戶的密碼,個人賬戶信息,給用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黑客則通過這種手段來謀取非法利潤。隨著流氓軟件的泛濫,甚至出現(xiàn)了部分專門收集網民信息和喜好的流氓軟件,這很可能成為網民信息泄露的又一形式。
應對方式:殺毒軟件要保持更新,并經常查毒,不要使用來路不明的軟件,不要瀏覽不良網頁。
第三名:申請免費資源
許多免費提供資源的網站,都需要用戶提供詳細的個人資料,各種免費郵箱、免費域名、免費空間、免費網絡電話、免費網絡硬盤、免費Blog在網絡上處處可見,許多用戶這邊申請一個,那邊申請一個,填了一遍又一遍的個人資料。
應對方式:申請免費資源的后果往往是,申請的資源不常用到,倒是要常常刪除各種垃圾郵件!所以,免費資源夠用即可,不要貪多。另外,盡量申請比較知名的免費資源。需要你提供個人信息的網站,填寫個人隱私的頁面必須支持SSL,否則盡量不要填寫。
第四名:校友錄、同學錄
校友錄、同學錄本是方便同學聯(lián)系的橋梁,為了方便交流,大家往往會留下真實姓名以及聯(lián)系方式。然而由于技術問題許多同學錄存在很多漏洞,數(shù)據庫被黑客輕易下載,造成個人隱私資料大量泄露,曾幾何時,有些專門搜索個人聯(lián)系信息的網站出現(xiàn),懷疑他們的數(shù)據來源是同學錄。
應對方式:建議同學錄上只留一個QQ號,其他聯(lián)系方式最好不要填。以免讓各種詐騙行為有可趁之機。
第五名:QQ及QQ空間
QQ可以查看個人的主要資料,而隨著QQ空間的興起,通過對方QQ空間了解個人信息變得非常容易。
應對方式:最好將個人資料設置為“好友可見”,并給自己的QQ空間設置閱讀權限。特別要注意好友的留言,在交流過程中很容易涉及個人隱私。當你在使用QQ時,注意開啟QQ的防打擾功能,具體操作的步驟是:點“qq設置/個人設置/身份驗證和狀態(tài)”,把“防打擾”中“只能通過號碼找到我”前面的勾選上。
第六名:電子郵件
電子郵件特別是免費電子郵件一定要注意安全,由于服務是免費提供的,所以許多責任要用戶自己承擔。提供免費E-mail服務的網站都遵循尊重個人隱私權的原則,因此不必擔心存放在服務器上的信件被免費服務提供商偷偷閱讀。
應對方式:對郵件的攻擊手段和方式多種多樣,在電子郵件中包含個人私密信息,實在不是明智的舉動。另外,在你離開電腦之前一定注意要使用注銷功能。
第七名:IE的自動完成
IE的自動完成功能能夠幫助用戶快速完成個人信息的填寫,原理就是能自動存儲你在網頁中填寫過的條目,主要是Web地址、表單和表單上的用戶名和密碼,如果你是在公共電腦或別人的電腦上填寫表單,你在頁面上填寫的表單的內容、登錄過的網站等信息就會被IE自動完成透露給機器的主人或下面的使用者。
應對方式:注意檢查別人電腦的自動完成功能,步驟是:點“工具/Internet選項/內容/個人信息/自動完成”,特別要注意在登錄網上銀行時,一定不要啟用IE的自動完成功能或各種填表軟件保存密碼。
第八名:Cookie
Cookie是指曾瀏覽的網站存儲在電腦硬盤中的那些文本格式的小文件,它是由你在訪問網站時使用的瀏覽器程序生成的,主要是用于記錄你訪問過的網頁的相關信息。當你再次訪問該網站時,網站能訪問在硬盤上對應網站的Cookie文件,從中讀取所需的信息數(shù)據,方便你訪問。然而這樣做的壞處自然是別人也可以不用密碼用你的賬戶登錄論壇,并查看你在論壇上注冊的個人信息。
應對方式:多數(shù)的論壇、Blog日志都有自動保存用戶ID和密碼功能,注意不要在別人電腦上選擇長期保存,在離開時要注意使用注銷功能,或關閉所有的IE窗口。
注意隨時清除歷史記錄,瀏覽器會把用戶訪問過的網頁,當然也包括各種表單、電子郵件內容這些個人隱私頁面長期保存在歷史記錄和緩存中,攻擊者可以在脫機方式下查看歷史記錄,找出受害者的信件。因此,在公用電腦上連接Web電子郵件并接收了重要信息后,應該清除瀏覽器的歷史記錄和緩存,以防止別有用心的人查看這些信息。
防范意識時時抓
保護自己的隱私不被其他人竊取,涉及內容方方面面,關鍵是提高防范意識:
1.當你在瀏覽網站過程中出現(xiàn)需要填寫你個人信息的表單的時候,你可以在找自己身份證時好好的想想,這個網站是否值得你信任,你為目前做的這件事提供個人詳細信息是否值得。
2.通常使用某些網站功能或參加一些網絡調查時,都有長長一大篇保護網民隱私的條款,但其中真正保護網民隱私的部分卻含糊其詞。所以應認真閱讀網站的安全條款,確認無法保證安全的,盡量放棄。
3.把商務信息與個人生活信息分開。商務信息是適于公開的,如業(yè)務電話、商務身份。但是絕大部分私人信息是不適合公開的,目前國內群眾這方面的意識還很淡薄,比如在單位的網站上公布個人信息,在自己的網站、論壇、QQ、網絡調查、電子郵件中公布個人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