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認識蘇士澍是一種緣分,更是一種福份,因為蘇士澍是一位大家。
在中國書畫篆刻界,蘇士澍是一位很有影響的人物。他少時拜劉博琴大師為師,研習書法;后師從書畫學術界泰斗啟功先生,兼習諸體。他擅長用雞毫作篆隸,饒有特色;行草運筆流暢,韻味極濃;篆刻宗法秦漢,寓己意于古風之中,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各種大型書畫篆刻展,并應邀到日本、臺灣和港澳地區(qū)講學。
蘇士澍是在文物系統(tǒng)工作數十年的資深專家,又是文物出版社社長,他認為文物鑒賞在書法創(chuàng)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蘇士澍認為,如果書法是寫字并靠時間的積累,將來的成就只是書匠。要想做一個書法藝術大家,必須深入到文物鑒賞當中去,因為自古以來,每一個書法大家都不是一個純寫字匠,從王羲之、張旭、顏真卿到柳公權、歐陽詢、趙松雪等,他們在傳統(tǒng)文化領域中,特別對于中國文物鑒賞方面都是大家。所以,他們在歷史上才站得住腳。像近現代的郭沫若、沈尹默、趙樸初、啟功這些大家也不是純寫字匠,但是從市場上、傳承上肯定列為書法大家。書法是十個手指占一個,另外九個都不是書法,詩詞、鑒定、繪畫、國學等都要學一些,然后融合起來,再通過書法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樣的書法家才是真正的書法家,才是大家。
文物對蘇士澍的吸引力遠遠高于寫字的興趣。因為這是一個大的海洋,能夠看到古代銅器、瓷器,能到博物館看古代書法墨跡、碑刻拓本,這些都是書法字外功。這些“多種維生素”給他的啟迪和影響很大,促使他的字有文人氣和內涵。但是他又能將傳統(tǒng)和時代有機地結合起來,特別是他寫篆書的時候,對于那些生僻字、怪僻字和已經廢掉了的字,盡量不用,做到既合古又通今,寫出既有個性特征又有時代氣息的書法作品。
許多人都知道蘇士澍是書畫篆刻大家,但不知道他也是做事做人的大家。
蘇士澍在文物出版社工作了20多年,從一名普通編輯做到社長,始終勤勤懇懇工作。文物出版社在北大紅樓辦公幾十年,要走出紅樓需要上億經費,而出版社只能拿出兩三百萬,一般人都不敢去想象,但他做到了,千方百計籌集了1.2億元經費把出版社搬到新家;前不久,他帶領文物出版社復制的國寶級書畫作品到各地巡展,深受業(yè)界的歡迎,被認為是搶救中國文物的一大貢獻;他出《啟功書畫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研討會,把李瑞環(huán)等高層人物都請出來,手筆不可以說不大。
蘇士澍是大家,一位書畫篆刻大家,一位熱心公益事業(yè)的大家,一位大眾百性喜歡的大家。
簡介:
蘇士澍,1941年3月生于北京,滿族。自幼酷愛書法篆刻藝術,少年時拜著名金石書法家劉博琴先生為師,中青年后師當代書壇泰斗啟功先生。兼習諸體,善以雞亳作篆書、隸書,饒有特色?,F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中央國家機關分會副會長、臺灣省書畫教育協(xié)會顧問?,F任文物出版社副社長,編有《篆字編》《隸字編》《楷字編》《行書編》等大型書法工具書及《中國書跡大觀》《中國真跡大觀》等大型書法業(yè)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