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藏界說到張?zhí)m,沒有人不知道,甚至在海外淘寶者中間,張?zhí)m也是大名鼎鼎。在20世紀60年代,古玩買賣表面上被取締了,實際上市場并沒有消失,只是從地上轉入地下了。到90年代,古玩買賣還被當作倒賣文物。在四十多年的時間里,張?zhí)m人總是偷偷做著地下古玩轉手生意。海外一些淘寶者前來這里,都是單線聯(lián)系。大部分被收買的古玩,都被帶到了廣州出手。到2000年,張?zhí)m就有一千多人從事古玩經營,加上周邊村子的幾千人,呈不可遏制之勢。
走進山西介休張?zhí)m五百米長南北向的街道,只見一家挨一家擺滿地攤。到了南端,攤子又延伸拐入西邊街道。攤子都是小攤子,一塊毯子擺在地下,上面就放滿古玩。其中以瓷器居多。攤子后面是服裝、小超市、五金、發(fā)廊、飯館等各種小商店。
攤主以精明的中年男女居多,也有上了年歲的和一些小姑娘。行色匆匆的外地人,操著不同的方言,挎著大包,有的手中還提個水杯。不少人已經有了斬獲:小件放進包里,大件就拎在手里,有大算盤、屏風、小石獅子。
作為一個擁有千年歷史的古鎮(zhèn),張?zhí)m在明清時期商賈云集,有“小北京”之稱。清代,享譽海內外的尉字號在此經營近百年之久,而掌握朝廷采購權的范家更是不可一世。
乾隆年間,張?zhí)m的古玩興盛起來。趁“康乾盛世”聚斂大量錢財的晉商,也把收藏古玩當成一種投資、一種風氣,致使張?zhí)m成為古玩的集散處?!凹壹也貙?,戶戶賞古”,一時蔚然成風。
張?zhí)m村1.5萬人,本地人只有5 000,外來人口占10 000。外來人到此就是為了從事古玩生意。在張?zhí)m,超過一半的家庭都在經營古玩,男的出去淘寶,女的看家看店。每逢星期五,外地的古玩商人就來了。京津的居多,周邊的河北、河南、陜西、內蒙古也來人,西藏、海南的也有。全國各地,哪兒的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