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蠶是柞蠶屬的野生吐絲經濟昆蟲,俗稱燈籠蠶,廣泛分布于我國“三北”和中南等地區(qū),它是我國的重要特產之一,目前尚處于野生狀態(tài)。栗蠶絲是價格昂貴的天然纖維,具有獨特的熒光閃爍性,被用作多種防偽標志和高檔服飾,其價格是柞蠶絲的10倍。栗蠶蛹不僅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優(yōu)質保健食品,而且含有許多奇特藥物成分,可以醫(yī)治多種疾病,其價格是柞蠶蛹的6倍。由于國內外市場需求量劇增,售價不斷上漲,因此掠奪性采集野生栗蠶繭的現象日趨嚴重,幾乎使其處于瀕臨滅絕的危險境地。實行人工馴養(yǎng)挽救野生栗蠶這個珍稀的物種資源,是特種養(yǎng)殖業(yè)中的一項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務和養(yǎng)蠶戶非常好的致富項目。
1.特征與特性 栗蠶卵為尖橢圓形,呈麻雀蛋色,能抵御-30℃低溫,發(fā)育起點溫度為10±0.6℃,暖種最適溫度18℃,孵化有效積溫為181.7±11.6℃。1~3齡幼蟲(蠶)有較強的群集性,4~5齡幼蟲在受到觸動時有假死落地的習性,在營繭前爬動頻繁。到5齡期分離出橄欖黃綠和螳螂綠等多種體色。蛹(繭)長橢圓形,初為白色,逐漸變?yōu)槔踝厣虻Х壬S挤酆鞍踪|51.73%、脂肪22.42%,還含有19種氨基酸,人體必需的9種氨基酸樣樣俱全。成蟲(蛾)體色有栗棕、古銅綠、虎皮黃、松鼠灰等10多種顏色,有強烈的趨光性,在交配時受到觸動極易散對。絲的品質優(yōu)良,手紡紗的熒光反射率高達14.9%,其中素紗和染色紗分別比柞蠶手紡紗高出1.10和9.23個百分點。染色的栗蠶絹絲在自然光下用肉眼可以觀察到鮮明的閃爍性。
2.馴養(yǎng)與飼養(yǎng) 栗蠶在馴養(yǎng)過程中適于采取全齡期野外稀養(yǎng)的方法,不僅省工、省力、降低成本,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多次剪移造成蠶期和繭期的損失,栗蠶為雜食性昆蟲,楓楊、核桃楸、柞樹、板栗、銀杏和樟樹等樹種的嫩葉均可成為它的飼料,其中尤以楓楊與核桃楸最為適宜,食用后可使健繭率達到97%以上,繭層率達到70%以上。孵卵室要選擇地勢高燥、陽光均勻、環(huán)境整潔、排濕換氣條件好的房屋。在孵卵前要用3%甲醛藥液對蠶室(室溫應在26℃左右)和蠶具進行徹底消毒,封閉48小時,孵卵時期應比收蟻時期提前25~28天。在見到苗蠶后每個收蟻袋內裝入5~6克種卵,直接拴在楓楊或核桃楸樹的中上部枝杈上,在蟻蠶孵出后即可沿著樹枝向上爬行取食樹葉,在3齡眠之前將蠶剪移到大蠶場。每棵樹的飼養(yǎng)量以吃到作繭時樹葉還剩2/5為宜。在多數蠶化蛹結束、體壁硬化后選擇晴天摘收蠶繭,摘回后要薄攤擺放,并盡快剝繭、選繭、售繭。種繭要及時穿掛,妥善保存,以備制種(彩圖參見77頁圖10)。(遼寧 王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