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Praise of slow》說得好,現(xiàn)代人執(zhí)著要花最少的時間做最多的事,罹患了“時間病”,不斷加快腳步,直至力竭筋疲?!奥睢北闶瞧胶猓瑧?yīng)快則快,應(yīng)慢則慢,正確速度因人而異,每個人都有權(quán)選擇自己的步伐。
早上要拍攝封面,人人都是趕頭趕腳出門,林嘉欣則索性早上7時半便起床,親自炮制一頓豐富的早餐慢慢品嘗,悠閑一番才工作,好不寫意。
自揭序幕
有些女生總要有人在身邊,或者一起吃喝玩,或者純粹作伴;有些女生需要自己的空間,可能是想好好準(zhǔn)備打點,但又可能什么都沒想。林嘉欣毫不猶豫在回答,她是后者。
我需要獨處的時間,通常在一日伊始,start On the right foot。沒特別的事做,只是讓自己放慢步伐,是種享受,像今天要9時半工作,我便提早2小時起床,自己慢慢煮個full breakfast:炒蛋、腸仔、西紅柿、蘑菇、咖啡,然后慢慢吃,不要倉促匆忙。沒有這段私人時間,我會窒息,或者仍是覺得停留在昨天。
現(xiàn)代人的生活萬容易變得急速,在街上走慢點也會被踩到,OK,那我靠邊走,讓他們先走,我不怕被人捷足先登,不是因為我很有自信,而是我有我的選擇,別人有別人的選擇,沒有對與錯。
兩年之約
命運安排林嘉欣興導(dǎo)演羅志良來個兩年之約,合作過《異度空間》、《救命》,再拍《綁架》,羅志良一找林嘉欣,她便答應(yīng),好奇想看看相隔兩年光景再走在一起,會有什么不一樣。
我飾演的林曉陽,本來是個平凡不過的劇場教師,弟弟被綁架及死去,對她造成很大打擊,但她強迫自己忘記,表面上看來她沒大致改,外人不覺得她特別難過或憤怒,3年后,再有綁架案牽涉到弟弟那宗案,本來刪除的記憶都被引發(fā)出來。電影故事線很複雜,要猜度許多線索,去追查兇手。
我和羅志良每兩年合作1次,他比以前開朗得多,會和我說很多話,我問他為甚么以前不說話,他說我6年前年紀(jì)還小,所以刻意保持距離,製造壓迫感。
以前演戲,事前會問許多問題,做許多準(zhǔn)備,這次只是弄清楚故事邏輯和角色關(guān)系,看現(xiàn)場情況才決定。讀劇本時,心中會有想法要怎樣濱,以為對手會怎樣反應(yīng),但現(xiàn)場是兩回事,對手會另有選擇,要臨場bring it to life,不是依足指示去做。人家找你演出,總希望你有input,不僅是take order。
自主承擔(dān)
無聊同事小時候會幻想被人綁架,思索如何逃生,家教嚴(yán)格的林嘉欣從沒想過逃跳,衹是偶而發(fā)夢可以在麥當(dāng)勞任吃。其實她有更大的冒險,15歲歲獨自跑到臺灣,自己照顧自己的生活,為自己的去向負責(zé)。
我沒幻想過被人綁架,反而7、8歲時會幻想放學(xué)時別人的父母會接我走,當(dāng)時以為別人的爸爸媽媽不會罵人,又可以去麥當(dāng)勞任吃,很好呀!小時候家人管教很嚴(yán)格,在在家中一定要講廣東話,要用筷子進食,說話時要站好,不可駁嘴,做錯事要打手掌。升讀中學(xué),家人讓我替自己做決定,但一定是后果自負,不可到頭來怪父母,由于自小有訓(xùn)練自律和負責(zé)任,所以我沒甚么反叛期。
其實我沒想過要做藝人,15歲時不知自己想做甚么,只是覺得不應(yīng)白白讓時間流逝,加上不知道害怕,便獨自跑到臺灣發(fā)展,和父母協(xié)定1年內(nèi)要做出成績,否則便返回加拿大,當(dāng)時不懂國語,又沒朋友,起初好像變了啞巴,而且經(jīng)常迷路,臺灣所有街道看起來都一模一樣,總有間便利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