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
蘇聯(lián)解體、東歐劇變之后,由列寧開創(chuàng)的社會主義事業(yè)遭受巨大挫折,馬克思主義在國外曾經遇到巨大困難。但是,馬克思主義是打不倒的,很多國外左翼學者克服重重阻力,仍然進行不懈的追求和研究,從而取得殊多學術成果。本書反映的是這些成果的隅:在市場社會主義的問題上,英美學者進行贊成與反對的激烈論爭;在剝削的問題卜,美國學者提出了非勞動價值論的剝削理論;在新帝國主義的問題上,國外學者深刻剖析了以美國為首的新帝國主義的實質和野心;面對帝國土義的新冷戰(zhàn)戰(zhàn)略,我們應警惕新帝罔主義的“顏色革命”的險惡用心;在馬克思主義的研究上,后現(xiàn)代主義的理論家提出“后馬克思主義”概念并對其一系列問題進行研究,“符號經濟學批判”和“后現(xiàn)代女權主義”是其中的兩例;在未來社會主義的問題上,國外學者提出若干模式及其政治民主的設想。
書頁片斷
……
在20世紀70年代興起的分析的馬克思主義學派中,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和政治學家、耶魯大學政治學教授約翰·羅默是一個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對分析的馬克思主義學派的突出貢獻在于,運用當代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對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的剝削坪論作出重大修正,并進而提出一種非勞動價值論的剝削理論。
市場社會主義是一種試圖將生產資料公有制市場經濟結合起來以實現(xiàn)社會主義的理論。它出現(xiàn)于20世紀30年代,由旅美波蘭經濟學家奧斯卡·蘭格首次提出。在50年代到80年代蘇東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體制改革中,市場經濟理論又被蘇東經濟學家進一步發(fā)展,并成為這些國家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80年代初,西方一些左翼學者在探討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如何走向社會主義的問題時,受蘇東社會主義國家正在進行的市場走向的經濟體制改革影響,也開始關注市場社會主義理論,并提出了一些力求適合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情況的市場社會主義理論或模式。
……
面對美國推行“顏色革命”的種種手法,我們應陔嚴肅對待。應該看到,中同作為當今世界上唯一的社會主義大國,美國是欲除之而后快的從社會制度的對立、地緣政治利益的差別、意識形態(tài)的分歧等各種角度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無論如何也不愿意看到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中國的存在,總是要想方設法進行刁難和破壞,這是由他們的階級本質決定的,也是由他們長期的、根深蒂固的反共傳統(tǒng)決定的。……
……
生態(tài)學馬克思主義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它既是西方綠色政治運動的產物,又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一種嶄新形態(tài),是20世紀末以來最有影響的西方馬克思主義流派之一,正如意大利理論家盧西那·卡斯特林納所說,生態(tài)學馬克思主義“無疑代表了我們這個世紀(指20世紀)的最后歲月里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的一個新階段”。
……
如果我們必須將文化、消費和符號作為意識形態(tài)而加以分析的話,那么這種效果不是通過消除它們所能獲得的,也不是靠排斥它們所能達到的,相反,我們必須把它們整合進政治經濟學的結構之中。鮑德里亞認為這意味著我們不必理會被資產階級經濟學以及被馬克思主義奉為“圣經”的傳統(tǒng)政治經濟學的傳統(tǒng)界限。
主持人說
……
蘇聯(lián)解體、東歐劇變至今已經過去十多年,其問政治格局千變萬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本書作者存客觀反映國外學者,主要是左翼學者、馬克思主義者和社會主義研究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時,對這些成果進行了批判性解讀,讀者從中將會得到深刻的啟示和豐富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