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移栽可以補晚茬、補缺苗、補斷壟,起到以晚促早的作用。移栽小麥的次生根少而粗,春季分蘗少,成穗率高。特別是當麥田缺苗斷壟嚴重時,應(yīng)在冬前進行移栽補救。
1 移栽時間:可在初冬或早春進行。通常在口平均氣溫3℃以上、田間表土不封凍或小麥苗齡4.5葉以上、分蘗1個以上、次生根不少于4條時進行,且移栽最晚不得遲于小麥起身期。
2 移栽方法:移栽小麥,以選6~7片葉、5~8個分蘗的麥苗為好。移栽前要潤足水,取苗時盡量不傷根、少傷葉。土壤干旱時應(yīng)開溝帶水定植,雨后應(yīng)在晴暖天氣搶墑移栽,以利扎根緩苗。移栽時,以分蘗節(jié)在地表以下3~4厘米為宜,根系應(yīng)理順,埋土要嚴實,以防虛凍死苗。此外,還要剔除小苗、弱苗和病苗。使移栽后的麥苗整齊一致。栽后要隨即澆水劃鋤,促進緩苗。
3 栽后密度:初冬移栽,667平方米(1畝)基本苗應(yīng)在25萬一33萬之間(包括2葉以上分蘗);早春移栽,667平方米3葉以上分蘗基本苗應(yīng)在33萬~40萬之間。(山東 潘繼蘭)
七招應(yīng)對八角樹只開花不結(jié)果
一、保持八角林內(nèi)通風透先、干凈。清除林內(nèi)雜草和灌木,避免與八角爭肥、爭光。
二、合理密植。以每667平方米(1畝)保持30~45株、成林植株樹冠間隔1~2米為宜。采取去劣留優(yōu)、去弱存強、去密留稀的原則進行合理疏伐。
三、對林地進行鋤墾,以增加土壤透氣性,促進新根萌發(fā)。對坡度小于25度的林地可以全墾,坡度大于25度的林地宜采用帶墾。
四、合理施肥,施肥量以復合肥為主。每株4公斤左右,依據(jù)實際樹勢或增或減。每年施2次,第一次宜在10月下旬的第二年3月上旬進行,第二次在6~8月進行。
五、合理修剪。對過密、掛果少的樹適當重剪。稀疏的少剪或不剪;樹冠下部內(nèi)膛枝適當重剪,樹冠中上部和外緣枝輕剪;生長發(fā)育不正常、病蟲枝和干枝多的重剪,發(fā)育健全的輕剪;對樹勢較旺的八角還要進行環(huán)割。
六、保花保果,在花期和坐果期噴施防落素和葉面肥,八角樹謝花70~80%時,用防落素一包、磷酸二氫鉀一包,兌水60公斤噴施。
七、注意檢查,適時防治病蟲。每年在3~4月、6~7月用500倍敵敵畏或樂果液噴殺。(廣西荔浦縣蒲蘆瑤族鄉(xiāng)農(nóng)業(yè)服務(wù)中心 楊干德 郵編:546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