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一開始思考,上帝就發(fā)笑。然而,現(xiàn)在上帝正在大笑不止,而人類卻靠智慧與野心讓世界在瞬息間發(fā)生著萬變。
精神狂熱,浮躁縱欲,倫理顛覆,欲望不斷膨脹的現(xiàn)代社會,當冬季與夏季只在于空調(diào)一按,當朋友與親人間的關愛只表現(xiàn)為信息一條,當異國風情只在鼠標一點,當北京與紐約的距離僅為機票一張……人們在物質(zhì)的洪流中漸行漸遠,不可自拔。四季變更,日月交替,這是自然對人類的饋贈;異國風情,絕美風景能喚起人的憧憬與想象;信息無法取代俞伯牙與鐘子期彈奏的高山流水之絕響;機票不能代表太平洋的海水之漫漫。貝克特讓兩個小丑在不斷地“等待戈多”,現(xiàn)實社會中的人類不也正如此嗎?欲望蒙蔽雙眼,貪婪改變理想,人們在泥濘中亦步亦趨,尋找他們心中的烏托邦。
愛書者寧靜,好畫者淡泊,擅棋者縝密,樂思者篤志。當莊周夢蝶的逍遙日益淡去,當“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氣勢日益消逝,當書法、國畫、雕刻的精魂在日益消亡,泱泱大國五千年深厚的根基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沖擊,仁人志士們悲痛難當,振臂疾呼:“醒一醒!醒一醒!”
“道不行,乘桴浮于?!?,有人在標榜淡泊;“不為五斗米折腰”,有人在自命清高。在功利面前又有幾人能狂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在名車豪宅面前,又有幾人能堅守“方宅十余畝”“守拙歸園田”的寧靜怡然!在權力面前,又有誰能輕嘆“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而甘做曳尾于泥沼的烏龜……當啟功、張中行一一揮手而去時,我們更要守住傳統(tǒng)文化,追求高尚、淡定的精神家園。
圖片無法取代古跡的質(zhì)感,冬天的西瓜無法驅(qū)走內(nèi)心的燥熱。唯有享受著自然風,品著香茗,靜靜聆聽林語堂的低唱淺吟與魯迅的暗夜微咳,才能到達一種至高境界!
【作者系浙江省溫州中學籀園文學社社員,指導教師:黃惟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