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晉散文樣式眾多,風格各異,閱讀此類文章,須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立足文本,夯實基礎
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第二冊第五單元選有漢魏晉時期的四篇散文,此外,《語文讀本》也選有漢魏晉散文。所選文章,是大家學習漢魏晉散文的鑰匙。因此,閱讀這些文章,應特別注意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如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等,這是高中階段古文學習的重點,也是高考考查文言文常設的考點。
2.整合歸納,以點帶面
整合歸納,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是新課標對文言文閱讀鑒賞的基本要求。不少同學學習文言文時,不注意對知識進行整合與歸納,對老師的依賴性較強,導致閱讀能力和動手能力提高不快。文言文出在課外,實際卻是考在課內。課文閱讀是基礎,知識歸納是關鍵。所以,大家要遵從文言文閱讀的一般要求,以點帶面,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例如,虛詞“因”在課本所選的漢魏晉散文中有四個基本用法:動詞,沿襲;介詞,憑借,沿著;連詞,于是,就;副詞,趁機。掌握了虛詞“因”的這幾種基本用法,再結合具體語境,哪怕是再生疏的含有“因”的文句也能迎刃而解了。再如,學習了《過秦論》,再結合《語文讀本》中的《論貴粟疏》,大致可以了解漢魏晉政論散文借古喻今、議論時政、氣勢恢弘的特點;學習了《鴻門宴》,再結合《語文讀本》中的《烏江自刎》《蘇武牧羊》等篇目,就可看到史傳散文長于記人敘事、文筆流暢生動的特點。
3.把握方向,分類閱讀
針對漢魏晉散文樣式眾多的實際情況,大家可嘗試分類閱讀。按照漢魏晉散文的種類,以課文及《語文讀本》中所選散文為基點,適當搜集同類文章,進行比較閱讀,了解同類散文基本的思想傾向和藝術特色。在此基礎上,了解這一時期散文的發(fā)展和變遷情況,從而上升到整體性閱讀和整體性認識。
另外,應注意閱讀的重點和方向。從考試角度講,近幾年文言文命題有這樣的趨勢:以整體理解為主,以考現代文的方式考查文言文的閱讀理解。對此,我們在分類閱讀時,應注重對一篇文章的整體閱讀、總體把握,學會依據文體特點抓重點、找關鍵句,理清文章的層次;在把握要點和中心的基礎上,分析細節(jié);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加深對文章內容及主旨的理解;通過理解作者對人物的描寫,對事件的敘述、詳略的安排等,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寫作意圖和文章主旨。對于議論性散文,可通過對論點、論據和論證的分析,聯系作者的身世和所處的時代,重點弄清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高考文言文材料,史傳性散文較多,其中漢代史傳散文連年出現。因此,在對漢魏晉散文分類閱讀中,要特別重視史傳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