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上世紀(jì)70年代建的院子,已有幾分破敗,荒草開始探頭探腦,下水道有幾塊水泥板是掀開的,流水可聞,還不斷有鼠輩的響動;一些盆花枯萎了,蜂蝶不來;幾棵粗蠻的仙人掌旁,是一株褪了綠葉的垂柳,像落落寡歡的少女在秋風(fēng)中搖頭嘆息,不禁讓人想起“殘花敗柳”這個詞。我走在落花衰草的院子里,左側(cè)是一排柴火間,右側(cè)是五層樓的住宅,所謂院子,就是指兩者之間的空地,也不過七八米寬的走道罷了。我正在低頭苦思營生,一只花貓忽然從天而降,它的飛落不是“箭一樣”墜下,而是一道美麗的拋物線后,像武打電視里大俠翻墻過戶,四只爪輕穩(wěn)落地。只不過,它根本沒有俠客的從容和瀟灑,而是急匆匆地奔向鼠響之處,癟癟的肚子顯得十分狼狽,而后俗不可耐地守在陰道口,就像一個上門乞討的老乞丐。不管白貓黑貓,這年頭的貓早已不抓老鼠了,看到它瘦骨伶仃撲食的樣子,我就知道它也和我一樣,不過是為安身立命而苦斗的屑小之輩罷了。
我住在三樓。從學(xué)校退職后,成了自由撰稿人,寫些通俗小說和雜文拋售,稿費尚夠糊口。妻子在電影院票房工作,貓捉老鼠,如今也是寂寞的事業(yè)。我面向院子的陽臺比較大,隔著小小的院子,對面就是柴火間的屋頂,一片灰蒙蒙的瓦楞。這一大片瓦楞就是貓的領(lǐng)地,那只花貓和它的三個孩子常在此活動,它們的嬉戲、摸爬滾打,我們都曉得。我在陽臺上喝茶、看書,妻子晾衣、擇菜、叨念兒子,貓們也看在眼里。天下生靈無尊卑,我們是好鄰居。
瓦楞緊靠著隔壁稅務(wù)局的伙房,天長地久,伙房土墻上長出一些野蒿、蘆葦和鳳尾草等植物,尤其是那一簇沿著瓦片攀爬的薜荔,就像雨后四處流淌的水波,綠得發(fā)亮。有時陽光下,一群麻雀飛到電線上嘰嘰喳喳,小貓就靜靜地仰臉聆聽歌唱。我仿佛看到一幅齊白石的水墨畫。我也常被篤篤的高跟鞋聲敲醒,一個蘇州姑娘從柳樹下走過,唇紅齒白,面如滿月,素雅的旗袍勒出豐腴而苗條的身段,左右腳交叉前行,走的是貓步,顛出一種韻律、一種媚態(tài)、一種情趣。常常就被高跟鞋聲敲得雙眼發(fā)亮,我想,這不為罪過,好文章是人們愛讀的,好女人也是人們愛讀的。
稅務(wù)部門肥水長流,衣食無憂,是個難得的優(yōu)績單位。原先我們這個院子也是稅務(wù)的,因為落伍了,十多年來稅官們紛紛有了喬遷之喜,這里很快便成了大雜院,縣電影公司買了幾套,我有幸成為家屬也跟著住進來。一樓最靠里邊的一套,是稅務(wù)局馬局長“金屋藏嬌”的地方,從前,一位杭州姑娘住在那里,對外宣稱是他的侄女。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天堂來的女子說話脆脆的、性格軟軟的,人緣極好。那住宅雖說是底層,但加寬了的走廊外,筑了小巧的花帶,四季花木蔥蘢,從住宅到柴火房之間,還搭了一棚綠汪汪的葡萄,成熟季節(jié),一串串葡萄像風(fēng)鈴一樣誘人。見者有份,杭州姑娘一概熱情地招呼大家品嘗。姑娘文靜靜的,知書達禮,有事沒事,女人都喜歡與她搭腔聊家常。沒人寂寞的時候,她在葡萄棚下品茶吹簫,那簫聲就像流水一樣清澈、悠揚,于大家來說也是一種享受;而且她又從不跟住戶臉紅氣粗,大家也就不好說三道四,盡管知道她是“二奶”??皣@紅顏薄命,也不知為什么,不到一年,那姑娘就懸梁自盡了。聽說馬局長只得了個記大過、扣發(fā)一年獎金的處分。也許魂兮歸來,那年春節(jié)前的一個月夜,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剛安靜下來,接近三更天,我忽然聽到洞簫嗚咽聲,像是從胸中發(fā)出的沉悶的哭聲,讓人感到壓抑。我怕聽錯了,晨起問對門的老王,他說他也聽到了,簫聲如泣如訴,聽得毛骨悚然。
還好再沒聽說鬧鬼,有時深夜聽到凄厲的哭聲,細辨卻是貓叫春。聽?wèi)T了貓做愛的歡歌,盡管擾人清夢,大家也見怪不怪,畢竟我們不好侵犯“貓權(quán)”。我讀過林語堂的《孤崖一枝花》,有句打油詩:“貓叫春兮貓叫春,老僧不敢人前叫一聲?!闭f的是宇宙萬類同生滅,然必盡其性。如今女主人換成了蘇州姑娘,同樣吳儂軟語,同樣倩影如畫,但園子荒廢多了。也從沒見馬局長登門,可見確實是出租的,兩人無多大干系。沒多久,她的母親也跟來了,一個鄉(xiāng)下老太婆,一臉苦相,還瘸了一條腿,走路像船家擺渡。我屢屢在柳樹下與姑娘相遇,寒暄之余,芳容不再陌生,她的身條比前姑娘大一圈,更挺拔、更豐滿,臉型有點像維族女子,顴骨稍顯凸出,眼圈涂得藍瑩瑩的,濃濃的畫眉兩梢上吊,過于張揚,就有了一些鬼氣。好在眼睛大大的,又鼻如懸膽,鼻邊一條細細的皺紋,烘托出一種滄桑和悲劇感,個性更顯山露水。她說她也喜歡貓,接觸過幾種珍稀的貓。有一種挪威森林貓,后爪長于前爪,下樹的動作與眾不同,是頭上尾下,繞著樹干往下滑;下水不濕毛,還有一種習(xí)性與眾不同,它最愿意以親吻方式向主人示好。還有一種巴厘島貓,眼藍如玉,身材細長,喜歡跳躍,加上動作優(yōu)美,被喻為貓族的舞蹈家;而且它的聽力特強,即便離開一箭遠,只要主人輕輕咳一聲,它就知道你在哪里。她最喜歡的,是一位女友富豪太太的叫“小玉”的波斯貓,一雙短刀尖似的耳朵能隨聽聲靈活地轉(zhuǎn)動,碧眼泛射出柔光,一只湛藍,一只淺黃。渾身潔白的長毛如玻璃絲,晶瑩發(fā)亮,它能給主人叼來拖鞋等雜什,而后乖乖偎在主人懷里,仿佛一個神態(tài)稚氣的兒童向你討好。她嘴一撇,手指柴火間上的屑小之輩,哼哼:“哪像這些貓,土老冒、鄉(xiāng)巴佬!”
我說你會不會蘇州評彈《蝶戀花》,就是毛澤東的那一首“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她瞪眼無言以對。那晶亮溜溜的雙目很像貓眼,只是不知是寵物貓的,還是野貓的?
我卻喜歡這群“土老冒”,它們常常在瓦楞上展示自己,好一幅群貓圖。母貓兩爪前伸俯臥著,昂起脖子盯著你咪咪叫,腹腔一起一伏,看它默默呆臥的神態(tài),是一種勞累后的稍歇罷了。三只小貓毛色各異,一只像母親一樣白毛間以黃花斑,一只白毛夾雜幾塊黑色的花斑,另一只幾乎純白毛。“少年不知愁滋味”,它們?nèi)缫蝗褐蓺獾暮⒆?,你一爪、我一爪,玩耍著碎塑料等雜什。那只黑斑貓肯定是“男孩”,有時淘氣地打個滾,四腳朝天。其實,這是一群可憐的流浪貓。先前大貓未孕時,它是被蘇州老太收養(yǎng)了一段時日,老婆子一瘸一拐地踱到貓跟前,蹲下飼貓的情形很慈善。后來不知為什么,是老婆子嫌供養(yǎng)麻煩,還是蘇州姑娘嫌它“土老冒”,終于被“清理門戶”變成盲流,過起有一餐、沒一餐,嘗盡人間白眼的日子。但熱土難舍,它一直不離開這個破舊的小院落,瓦楞上煙囪旁草叢,就是它聊以度日的窩,直到生下一群小盲流。
因為我的陽臺正對著柴火間瓦楞和它的窩,筆耕中放松,又常把它當(dāng)風(fēng)景看,看不慣貓們肚子癟癟的慘狀。也許它們知道我家尚有能力濟貧救苦,時有母貓領(lǐng)頭對著我發(fā)出一片哀求的叫聲,讓人于心不忍。于是我就著手施行善舉,盡量收羅一些魚頭魚尾魚骨頭,隔空扔給它們。有時沒骨頭,帶肉的魚骨也扔,實在無骨頭可扔,沾沾腥味的饅頭也行。夫妻倆常常爭著干,越干越上癮,看著貓狼吞虎咽,我們也心滿意足,似乎有一種包文丞陳州放糧的豪氣。想到人間的揮霍奢侈,我愛人單位接待省里客人,動輒兩三千元的酒宴,五糧液、人頭馬、金獎白蘭地,這貓族肯定嗅也沒嗅過。
遺憾的是,我家也不是天天有適合貓的殘羹剩飯,只好讓它常受伯夷之苦,加上它們又不會“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的歌吟,于是這些“土老冒”只好呆在瓦楞上曬曬太陽干瞪眼。有一回,我從街上買菜歸來,看到瘦瘦的母貓又在陰溝旁“守株待兔”,聽到我的腳步聲,竟一路跟著到了三樓門口。我開門讓母貓進來,它萎萎縮縮不敢。我搜遍菜櫥只找到一塊饅頭,快快送給它,它嗅了嗅放棄了,還咪咪叫了幾聲,不知是表示感謝,還是痛苦的呻吟,失望地晃晃蕩蕩下樓去了。
我一直在揣摩蘇州姑娘的身份,按照晝伏夜出的作息時間,“小蘇州”應(yīng)該屬于夜文化娛樂從業(yè)者之流。而經(jīng)過一個喧囂的不眠之夜,事實一下子揭開了她的畫皮,見到了一個欲掩還露的裸體。一個接近午夜的時分,我剛寫完一篇回憶小花貓的小品,才換上睡衣,樓下傳來了擂門聲。側(cè)耳細聽,響聲來自蘇州姑娘那套宅子,開始敲門聲像衙門告狀的鼓點,還有些小心翼翼。不耐煩以后,就變成沙場上催命的戰(zhàn)鼓聲,一聲緊過一聲,其間夾雜一個漢子的吼叫,接著是玻璃的破碎聲,仿佛一把巨錘擊裂了鐵桶似的黑夜,世界末日來臨。本來各人自掃門前雪的鄰居只好露面了,三三兩兩聚在一邊。來者是一位理個小平頭的年輕人,自稱是蘇州姑娘的男友,貨車司機打扮,醉醺醺的臉上兩只眼珠快突出來。聽著“不要臉,不要臉”的怒吼,我們都以為躲在小蘇州屋里的,是奸夫淫婦,那男的也許是馬局長,也許不是,最可能是一位有錢的小白臉。來者不善,看著小平頭粗壯的體格,眾人不敢向前,只有一對退休的老夫婦貼近作無力的勸慰:“有話好說,有話好說?!毙∑筋^還是不依不饒,狠狠踢了一下房門,直罵這只不要臉的雞,今晚非搞死你。
我實在看不下去了,仗著在舊戲班跟一個武生學(xué)過幾下拳腳,靠近他義正辭嚴(yán)地說:“你如果真是她男朋友,就不應(yīng)該這樣罵她,你到底是誰?”小平頭反問:“你是誰?”“我是這座文明樓院的樓長,我要制止你不文明的行為!”我手指著他的鼻子,連珠炮一樣發(fā)問:“你知道私闖民宅的罪責(zé)嗎?你知道什么叫侵犯隱私嗎?你知道污辱人格的后果嗎?”最后還加了一句:“深更半夜的,這是單位宿舍,你就不怕觸犯眾怒嗎?”說著掏出手機做出要報警的樣子。小平頭的氣焰頓時萎了下去。聽到我措詞鏗鏘的訓(xùn)話,門吱溜一聲開了,眾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女主人身上。褪盡脂粉鉛華的小蘇州,一襲粉紅的睡袍輕輕拂動,無袖低胸,又由于雙手抱在胸前,擠得細膩的乳房像噴礴而出的兩坨月亮,加上腰下衩口雪白雪白的大腿,把人眼都晃花了。她滿頭的烏發(fā)松松盤起,一綹青絲從耳畔墜下,那神態(tài)倒有點像電視寢宮里怒對安祿山的武媚娘。姑娘低沉地說了句:“你想干什么?”小平頭說我不干什么,今天你就跟大家講清楚,為什么腳踩兩只船?小蘇州瞬間提高了語調(diào),說你好意思問我,你是我什么人,算什么角色,有何資格?我問:“你們打結(jié)婚證了嗎?”小平頭啞口無言。小蘇州抽出一支煙,打火點上,悠閑地吐出一口煙。在大家的勸說下,無可奈何的小平頭怏怏離去。是夜,到底沒看到什么好戲,鄰居們有人失望,有人搖頭,也很快一窩蜂散了。
那個瘸腿的老太,也就是蘇州姑娘的母親,靠在巷口擺地攤度日,說是小百貨,也就一些針頭線腦鎖匙扣,無多少賺頭。我想,如果這些東西是挑在舊蘇州深巷里,悠顫悠顫的貨郎擔(dān)上,伴著叮咚手搖鼓,年輕的貨郎用吳儂軟語吆喝,多少還能吸引一些大媽大嫂。畫家黃苗子就有一本散文小品叫《貨郎集》,內(nèi)容古樸詼諧流暢。而從瘸腿老太的舊帆布包掏出的過時貨,在這南方商潮泛濫的城市,就顯得落魄和不協(xié)調(diào)。出于同情,我常在她攤上選些日用品,至少站一站,增點人氣。有次買了兩雙手工鞋墊,每雙三元;而到小商品市場問一問,人家兩雙才四元錢。蘇老太的小百貨不便宜,所以她的生意肯定好不了。我還把兒子小時的玩具,以及一些不用的小東西統(tǒng)統(tǒng)送給她,她刷一刷,可以拿到攤子上銷售。
也不過年把時間,小蘇州的腰肢變粗了不少,步態(tài)不再那么輕巧,臉上也不再有蛋白一樣圓潤的光芒。夜生活熬得眼圈黑黑的,我們早知道她坐臺小姐的身份了。姑娘懷孕后,大家見到她做小生意的老公,衣著簡樸,瘦高個頭,輕聲細語,脾氣很好的樣子。還是老家人,因此跟丈母娘也說得了話,我懷疑老太太的小百貨就是他提供的。不過她們母女關(guān)系并不好,很少看到她倆親昵地在一起講話,反而經(jīng)常在院子里聽到她們的吵架聲。有一次,我看到老太在邊廊外叨嘮,女兒在屋內(nèi)嚷嚷,激烈的口水戰(zhàn)中,老太凹凹的嘴唇抖呀抖,竟噴出一句國罵:“你他媽的個逼!”我妻子聽了啞然失笑,誰罵誰呀?后來,老太婆就另起伙食,在對面柴火間檐下搭了個小煤爐,經(jīng)常煮個粥炒些青菜什么的。有一回,我妻子送去一碗隔夜的五花肉,她正在起火,案板上擱著不知是哪兒撿的黃菜葉。老太說這住宅鬧鬼,頭天放的東西,第二天不見蹤影,女兒也像變了個人。妻子不敢告訴她往事,妻子雖然不信鬼,但也覺得這套住宅整天陰森森的,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味道。蘇州老太躬身用一把破扇子煽火,濃煙很快彌漫開來,熏得瓦楞上的貓咪咪亂竄。
我見過母貓育崽的過程,它側(cè)身默默躺著,一副瘦骨伶仃的模樣,腹部一起一伏,讓三只貓崽吸干它的乳汁和精氣。它不斷用舌頭舔幼崽,舔它們的眼睛,舔它們的脖子,舔它們的爪子,好似恨不得要用自己的內(nèi)氣,像吹氣球一樣把小崽吹大。它從不讓小貓離開瓦上的領(lǐng)地,好歹這里是安全的,沒有人間的爾虞我詐、以勢欺人、強者弱食。我們夫妻扔魚骨頭的時候,盡管母貓肚子也癟癟的,總候在一邊,將食物讓給三只小貓,一無例外。本以為這些野種的父親不會出現(xiàn),就像它的同科弟子老虎?;⑹枪陋毜男姓?,一生踽踽獨行。無論雌雄,即使是交配時激起的情愛,也僅維持一兩周,然后是永久的分離和形同陌路。雄虎就像不負責(zé)任的男人,自顧自打天下,豪邁地揚長而去。第一次看到公貓,是在貓崽長到三五個月后,瓦楞上的貓橫七豎八地躺著曬太陽,好像一場小憩式的家庭聚會。距它們一兩米的地方躺著一只陌生的公貓,白毛黑斑,毛色和那一只小貓一模一樣,就這樣靜靜躺了大半晌,看來日光浴是貓輩最廉價的享受了。顯然,公貓是臨時客串而來,小貓總不能都生活在空中,今天它們要下地了。將右側(cè)破檐當(dāng)出入口,公貓在下,母貓在上,把哆哆嗦嗦攀爬的小貓夾在中間,公貓的頭幾乎頂在小貓的屁股上,就這樣一步一步往下挪。其間公貓叫一兩聲,母貓叫一兩聲,時而瓦上的小貓們也跟著亂叫,興奮地一呼一應(yīng),它們在用貓的語言交流著。我呆呆地看了好大一會兒,看到它們親密無間的合作,聽著持久不息咪咪的叫聲,我感受到動物世界親情的溫暖,感嘆于它們的靈性,我的雙眼一下子發(fā)潮了。
“人之初,性本善”,而貓的靈性一點也不亞于人,我很為蘇家老太抱不平。與今人相比,二十四孝圖并非一無是處,子女是父母的心頭肉、乖乖崽,雙親比天大,萬般孝為先。古代甚至用律法來框定后輩的行為準(zhǔn)則,不孝無以立身,如今卻被獨生子女世界淡化了,許多長輩淪為下一代人的奴隸。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老太太獨來獨往的影子和咳嗽聲,坐候在巷口地攤上那一副愁苦的表情,一直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盡管清官難斷家務(wù)事,但作為子女的小蘇州不應(yīng)該,難逃其咎。
相處久了,彼此沒了任何隔閡,老太太的話也多起來了。她說其實女兒很無辜,這事不怪她。其實她家不在蘇州,而是在蘇北一個叫金塘灣的村莊,男人姓孫,人和藹,手也很巧,什么活一摸就會,一家人過得很溫暖、很知足。千不該萬不該,老孫買了一輛農(nóng)用車跑運輸,賺了錢想翻蓋一座帶院子的新樓房,地都買好了。她計劃在院子里養(yǎng)花種柳,樓上掛兩盞紅燈籠,年節(jié)時點得亮亮的,讓全村人都能看到。他們還省吃儉用,在城里購了一小套商品房,供念中專的女兒住。人怕出名豬怕壯,村里很快有人眼紅了。1997年正月,老孫還在辛苦跑運輸,回家的路上,農(nóng)用車和村長弟弟開的小車相撞,只不過撞壞了小車一個車燈,醉醺醺的村長弟弟叫車上朋友打人。老孫被打斷一條腿,內(nèi)傷很重,一咳就吐血。她告到法院,那幾個兇手是外地人,一時找不到目標(biāo),加上老孫沒有駕駛證,在訴訟上很吃虧。她家在村里是小姓,叫鄰里作人證,卻無人敢出頭。不到一年,男人愁病交加地死去。她不斷地上訴和信訪,縣里、市里、省里都跑遍了,一年十幾個來回,最后皮球大多踢回縣里?;卮鹪趥赊k,但至今渺無音訊。治病上訪花費大,孫家不僅蓋不了新房,連城里套房也賣了。最難受的是年節(jié),村里鞭炮聲聲,別人家歡天喜地,她家卻是凄風(fēng)苦雨,母女常常相擁而泣。也怪那幾年她告狀昏了頭,顧不得女兒死活,女兒成績下降,還受盡人白眼,一氣之下,十六歲就跑到閩南打工。沿海經(jīng)濟發(fā)達,卻是復(fù)雜的花花世界,一個人受盡了許多苦,最后女兒還是選在這個客家縣,閩西鐵路沿線,鬧中取靜,加上客家風(fēng)尚好,一般不排外不欺負外地人。女兒有了落腳點,老太太就跟到這里來了。
也許是我的勸說起了作用,這對母女又和好如初,畢竟血濃于水啊,一根藤子結(jié)不出兩種瓜。不久又來了老太的侄女,才七八歲,看去模樣兒挺乖巧,瘦削的雙肩,額頭疏疏的劉海,腦后甩著一條長辮,常抱著小蘇州的兒子在院里轉(zhuǎn),看人時頭低低的。偶爾小蘇州的男人也露露面,做生意的漢子居無定所,此刻就像春水漂來的浮萍,帶來一些春風(fēng)。這時,一樓住宅就有了爽朗的生氣,有了偶發(fā)的笑聲。我看到男人逗兒子在院里玩,老太太的一張苦臉難得笑成一瓣秋菊。
瓦上的貓叫春了,凄厲的長吟,嗚咽的短調(diào),長短結(jié)合,此起彼伏,如泣如訴,聽得叫人心里發(fā)毛。如果是在野外,你會以為是孤魂野鬼的嚎哭。懷春的鳥是一種歡樂的歌唱,而貓的求愛之歌不一樣,似乎是漫長歲月的煎熬中一種痛苦之極的傾訴。
一個休息日,小蘇州請我到屋里坐了一回。掌燈時分,老太太帶著侄女上街買年貨,我們是一對一。依然明眸皓齒,依然笑容可掬,蘋果綠色的喬其紗睡衣襯托出她細膩的肌膚,看得到低開領(lǐng)里深深的乳溝。我覺得小蘇州養(yǎng)育后,少了些矜持和妖艷,多了幾分嫵媚和柔順,她更像是在農(nóng)家里安生的七仙女了。我瀏覽一下“鬼屋”,沒有我想象中的詭秘、陰森和怪異,倒是金黃色的窗簾、暖暖的燈光和幾件兒童玩具,烘托出人間的溫馨,和別家無異。
“先生手上的功夫很好。”小蘇州試探地說。
“還行,做鞋子的唄?!边@樣說,是因為有人把“作協(xié)”當(dāng)作做鞋子的。
“我還不至于那么無知,只是不知先生也觀察我們這一行,寫我們這種人嗎?”
“為什么不呢?人本來就無貴賤之分,三十六行,誰不是為了糊口?!?/p>
“可也是,老話就說,千里做官為糊口?!?/p>
“可能有些高高在上的人,還不如姑娘你干凈呢。”
“謝謝!先前我還以為你討厭我,母女倆吵個不休,把個‘文明樓院’也鬧沒了。你不知道,我媽有點老年癡呆癥,丟三落四的?!?/p>
“我理解,何況清官難斷家務(wù)事。說起來,你也不容易?!?/p>
“大哥你真讓我高興!”她情不自禁捏了一下我的手。
幾句話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小蘇州臉上有了笑容,光彩照人。她轉(zhuǎn)身去矮柜取酒。從后面看,那貼身的睡衣里,從雙肩、背部到小蠻腰,跌宕起伏,曲線畢露。她俯身時,我留意到圓潤的臀部聯(lián)結(jié)處,浮現(xiàn)出兩個美麗的弧。柜上暗香浮動的水仙花旁,有一對景德鎮(zhèn)瓷貓,一只眼睛湛藍,一只眼睛淺黃,栩栩如生,憨態(tài)可掬。
她興奮地舉杯:“大哥,為今晚干杯!”她坦誠地訴說著,別人說她們是出賣青春,何止呢,她們是在拿命賭明天。命不好啊,她也愿賭服輸了,賭就賭吧!她是在閩南醉天仙大酒樓被老板破身的,兩萬元就擺平了。老板巧取強奪,全樓百來個女招待,大凡有點姿色的,概羊入虎口,無一幸免。老板是“著名企業(yè)家”,這年頭有錢就可以買斷天理。常有穿制服的來玩,和老板稱兄道弟有福共享,外來妹的頭被按得低低的。顧客也龍蛇混雜,有人“白天是教授,晚上是野獸”,不把小姐當(dāng)人,也只能逆來順受。我說,百種米養(yǎng)百種人,這世間確有一些衣冠禽獸。她嘆一口氣說,最可怕的是碰上歹徒,有些姐妹被剝個精光、搶個精光,最后還搭上一條命。這些姐妹大多來自農(nóng)村,沒多大技能,只能隨波逐流,還要瞞住家里,父母親還以為女兒在外面很風(fēng)光,堂堂正正,吃香喝辣的。
一杯來,一杯去,小蘇州的臉紅通通的,一綹亂發(fā)從額頭披下,有點《紅樓夢》里尤三姐的作派。她拍起我的肩膀說:“喝!今朝有酒今朝醉?!?/p>
我舉杯問道:“這里比沿海好多了,是不是?”
“天下沒有不吃人的狼!”她目光猙獰起來,猛地掀開胸襟,暴露出白花花的胸脯。我大吃一驚,仿佛看到受難的圣母瑪利亞,紅葡萄似的乳頭下,有一塊咬痕,像雪白的月亮被天狗啃了一口,遮上一條抹不去的陰影。我雙眼被挺拔的雪峰照花了,心跳跳的,忙不迭替她掩上衣服,問道誰干的?“還有誰,馬局長的兒子唄!”馬局長的兒子,就是那夜擂門的小平頭,這壞小子仗勢欺人,糾纏了她一年多,死纏爛打,直到那一夜被我們趕走。一種悲憤感像潮水一樣上漲,我看著她,她看著我。這樣的故事是沒有結(jié)局的,“明月幾時有?”我們能找到月光,卻找不到它的吟唱。這一夜,我只聽到瓦楞上的貓叫。
春天來了,風(fēng)還有點冷,陽光縮手縮腳的,院子里已經(jīng)一片金黃。竹搖椅上,那個瘦小而又稚氣的女孩正拍打小蘇州的兒子入眠,一邊拍,一邊唱道:
小船搖搖,寶寶睡覺;小船搖搖,寶寶睡好。
阿姐搖呀搖,搖到金塘灣,搖到外婆橋。
橋上阿舅賣甜糕,甜糕喂寶寶,寶寶快長大。
長大蓋座大樓宅,討一房俏媳婦,一家吃飽飽。
小孩抱小孩,陽光下瘦條條的身子搖啊搖,搖成另一個小蘇州,又將懷里的搖成另一個小小蘇州。我仿佛看到豐子愷的漫畫,詼諧而又含蓄,想到貓有七條命餓不死、摔不壞的說法。民間說“貓有七命”,到底是贊許、迷信命運,還是一種憐憫、一種企望、一種悲哀?
責(zé)任編輯:石華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