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泛著黑色光澤的轎車,準時而恭敬地前來迎接年輕的院長。
上車后,韋的腦袋習慣地靠在軟背上,右肩緊挨車門,讓明媚的陽光涂抹在棱角分明的臉上。他打量著窗外滾滾的車流和腳步匆匆的上班族,偶爾難免產(chǎn)生滑稽的幻覺,懷疑坐在轎車沙發(fā)上的,是否真是那個姓韋的窮學生?真是那個來歷不明的被眾人鄙視的男孩?噢,僅僅是十幾年前,他還經(jīng)常幾天也吃不到一頓葷菜,看見同學碗里油光閃亮的紅燒肉,饞得偷偷咽口水……
車子照例駛進醫(yī)院的后門。讓韋覺得更滑稽甚至不自在的,是那位比他年長二十幾歲的門衛(wèi),總是搶前幾步,輕輕打開車門,還張開右手擋住車門框,好像生怕院長碰疼了腦瓜。那樣的時刻,很容易讓人產(chǎn)生錯覺,以為自個確實是了不起的大人物。韋畢竟還不習慣。有一回,他忍不住對門衛(wèi)說:“朱師傅,我自己會開門?!表f不知道門衛(wèi)的姓名,只曉得他是街道介紹的臨時工,旁人喚他朱師傅,韋也就這樣稱呼。
亮晃晃的晨光下,朱的臉顯得黑瘦,皺紋深深地刻寫在額頭和兩頰。他不知所措笑著,倒也不慌亂,僅僅是有些兒窘迫,慢慢退后,訥訥地應著:“是,是?!蹦侵t恭卻并不卑微的神情,忽然讓韋生出幾分好感。憑直覺,韋感到做門衛(wèi)的朱屬于有點文化的人。韋的好感,也許來自本身的經(jīng)歷,當他還完全屬于底層時,他的精神底線就是如此,面對必須迎合的對象,謙恭是必要的,卻不能顯出寒酸和卑微。
那天以后,車子到后門時,朱師傅就不再迎上來開門,只是迅速走出門衛(wèi)室,筆直地站立在門右惻,微笑著行注目禮,表示對院長的尊重,韋也就禮節(jié)性地朝他點頭笑笑。后來,細心的韋感到了詫異,原因是兩次半夜被召喚到醫(yī)院解決緊急病例,竟又在門口見到了黑瘦的朱。
院長便叫來辦公室主任兼后勤處長的李查問,朱師傅到底值什么班頭。李尷尬地笑笑:“哦哦,他是二十四小時連班……”
韋瞪圓了雙目:“二十四小時?這不違反勞動法?”
主任慌了:“有個門衛(wèi)回鄉(xiāng)了,是朱師傅再三請求,他的孩子讀大學,學費貴,他頂班多掙點……”
韋聽罷沒有吱聲。他突然想起,從小,家里最困難的時候,是開學要交費的那些日子。那年頭,學費不像眼下這般貴,卻已經(jīng)夠他擺小攤的母親傷神,到處借,到處求,只要能說上話的親戚鄰居,老著臉皮求援,韋自己也拾廢紙去賣,湊點零錢。媽說,今后就指望韋,一定要讀出頭……
主任見院長陰沉著臉不回答,趕緊知趣地說:“噢,我懂我懂,違反勞動法不得了,我立刻找人換班?!?br/> 韋嘆了口氣,猶豫著說:“不忙吧,你先把門衛(wèi)室的空調(diào)檢查一下,冬天了,值班很辛苦?!?br/> 一臉納悶的主任,顯然沒猜透領(lǐng)導的心思,只得連連應著往門外退去。韋暗想,他莫非收了朱的什么好處吧?平時,這位主任一口一個規(guī)定神圣不可侵犯,還倚老賣老地用來勸誡新院長,這次為何如此通融?難道僅僅是同情朱師傅?韋不太相信。每次捐援助款,韋總愿在標準之上多捐點。母親在世時說過,咱們?nèi)兆雍昧?,要幫幫窮的,過去我們也是靠人幫的。李主任卻勸韋少捐,還嘻皮笑臉地說:“你院長捐多了,讓下屬難啊,捐少不好,捐多不舍得,嘿嘿。”
今天早晨,院長的車開進后門時,意外地發(fā)現(xiàn),門衛(wèi)換人了,一張胖胖的陌生面孔代替了見慣的黑瘦的朱。韋想,朱頂不住連班,終于去休息了。
韋決定,在適當?shù)臅r候,向李主任提出,可以在互助金里給朱一點幫助,如果他付不了孩子學費的話。韋猜想,李的第一反應,肯定說互助金借給臨時工不合規(guī)定啊。韋應該馬上給他頂回去:“二十四小時連班合什么規(guī)定?”
韋至今不知道父親是誰,他完全靠擺補衣小攤的母親撫養(yǎng)。他記得,小時候在山村到處瘋跑,識字是母親教的,母親是插隊到那里的知青,也是破落的小學校里惟一的老師。和小朋友吵架,人家罵他野種。他哭著回家向母親要父親。母親不回答,輕輕地嗚咽。他懂事,從此不再問。有一天,母親突然鄭重地和六七歲的他商量,要帶他返城。他記得清楚,母親說:“外公外婆老了,要人照顧。到城里生活也苦,要過好日子,全指望你讀書爭氣!”他似懂非懂,但是明白了一個道理,母親和他,甚至外公外婆的希望,全壓在他身上了。他比任何學生用功。所以,他考上了重點醫(yī)學院,畢業(yè)后又奮斗十年,成為最年輕的腦外科主任,直到當上院長。
善良的母親播在韋心里的種子發(fā)芽了。韋真心覺得,自己成功以后,能給其他窮孩子一點幫助,生活顯得更加實在。在都市的繁華和喧鬧中,那是他與窮困的山區(qū)童年的一絲牽連。此刻,他對朱和朱的孩子產(chǎn)生了強烈的同情。
韋剛坐定,李主任慌張地跑進來:“不好了,出大事了,朱師傅腦溢血……”
韋的腦袋哄地一聲也跟著充血了:“什么時候?”
“大概是半夜吧,準確說不上,其他值班人發(fā)現(xiàn)時他已經(jīng)昏迷了。”李的聲音嘶啞著,顯出些怯懦:“不得了,要是勞動部門查起來,追問讓他連班的責任,不得了!”
韋瞪他一眼:“先不管這個。救人要緊,是動手術(shù)還是保守療法?”
李答:“正在讀片??礃幼?,沒手術(shù)不行。不過,他沒有醫(yī)保,按規(guī)定,要家屬先交四五萬,他家肯定沒那錢?!?br/> 又是規(guī)定!韋想發(fā)火,但是不得不忍住。前兩天在全院大會上,作為院長的他,剛強調(diào)過嚴格管理的重要性。是啊,規(guī)定面前,他院長也不能隨心所欲。人家會說,像朱那樣的窮人多著,你單為他破例?韋聽院里老人說過,以前是先搶救再說,哪有沒錢不手術(shù)的?!也不知什么時候搞的這些規(guī)定!韋抬頭看見桌上的一只信封。那是星期天到其他醫(yī)院搶救重病號開刀的報酬。他把信封交給李:“我捐給朱師傅。你去想辦法,需要的話,盡快手術(shù)!”
李恍然大悟:“對,對,發(fā)動大家捐款,你院長帶頭,好辦,好辦?!?br/> 這次,李沒有說捐多捐少的話,拿了那信封,趕緊往外跑。韋想,他不能不賣力。人命關(guān)天,查起來,批準連班的李逃不脫責任。
上午,韋被上級領(lǐng)導叫去討論醫(yī)院的改革。中午,剛端起碗,又聽說有個檢查組在醫(yī)院,只好跑過去寒暄幾句。還沒應酬完,就有電話追來,是本地最高級的醫(yī)院緊急求援,要他參加一項重要而艱難的手術(shù)。韋早已經(jīng)習慣了,最困難的腦外科手術(shù)才會找他,看重的是他的年齡。資歷高的權(quán)威雖然不少,三十五六歲的腦外科專家,他是頭一份。這活兒,年齡也是關(guān)鍵啊,站幾個小時的手術(shù),體力不支的話,難免出錯。作為一個大醫(yī)院的領(lǐng)導,他天天疲于應付。常常忙得成了來不及思考的機器。
救火似的忙了一整天,傍晚,太陽消失在城市的高樓背后時,韋疲乏地回到自己的醫(yī)院,在下車時又見到了新門衛(wèi)胖胖的臉。韋這才突然想起了朱師傅,不知他的手術(shù)是否進行得順利?
走上二樓,通往院長室的走廊已經(jīng)沒有了白天的喧嘩。下班了,科室的人回家了。走廊的盡頭,還有個工人在拖地板,從背影看出,那是個上年紀的女工。韋皺皺眉頭。他想,需要提醒李主任,今后用臨時工,盡量還是用年輕點的。
韋經(jīng)過辦公室,見屋里亮著燈。探頭一看,不是李,只有一位新來的大學生坐在桌前看書,小伙子見到院長,趕緊起立。韋擺擺手,示意不必客氣。他還是不習慣被人過分尊重,那樣,反倒喚醒他的少年時代痛苦的記憶。因為窮,小學中學,他經(jīng)常處于被人瞧不起的窘迫的境地,比方說,交不起春游的錢,交不出班費……
院長室的門被打開了,在寧靜的小樓里,鎖和門鉸被啟動的聲音十分清晰。黑洞洞的屋子呈現(xiàn)在韋的面前,同時撲面而來的,還有那股熟悉的混雜著消毒水的氣息。韋站立片刻,才去開燈。在燈亮的剎那,他驚訝地發(fā)覺,在走廊上打掃的女工已經(jīng)默默走到自己的背后,他正感到詫異,那有點年紀的女人,竟然跪了下去,隨后是嗚咽的聲音,在寂靜的小樓里斷續(xù)地飄散開來:“韋院長,你是好人,我們老朱也是好人,你千萬救救他……”
韋醒悟過來,打掃走廊的,原來是朱師傅的妻子。他趕緊招呼女人起身,把她讓進屋子。他望著那張和朱一樣黑瘦的臉,不解地問:“還沒有動手術(shù)嗎?”
一問,女人更哭得緊了,“你們都是好人啊,你帶頭捐錢,院里很多人捐了,我把家里的錢全挖出來,李主任說還缺一二萬,他做不了主啊……”
韋的血又呼的往腦門上沖。他疏忽了,應該明確關(guān)照李,不管錢多少,先動手術(shù),救人如救火,這時間拖得起嗎?
他沖出房門,對著院辦的門想喊李,忽然記起,那兒只有個年輕人,李可能下班了,只好把值班的年輕人叫過來問。果然如此,因為缺一萬多,李說不符合規(guī)定,手術(shù)還等著,人是在急診間。
韋板起臉差點說了粗話,他媽的什么規(guī)定,想到那規(guī)定還是自己簽發(fā)的,只得忍住了火說:“馬上準備手術(shù)吧,你去通知,手術(shù)間那里下班走了的,馬上叫回來!”韋見年輕人還沒反應過來,狠狠加上一句:“你告訴李主任,錢不夠,下個月扣我工資,再不夠,還有下下個月的工資!”
女人見院長發(fā)火,膽怯地說:“李主任他們?nèi)呛萌?,全捐錢了,只怪我們家太窮啊。老朱本來不會那樣窮,也是讀書人,就是太好心,救別人,反倒吃官司了,弄到這地步?!?br/> 韋打發(fā)年輕人去通知手術(shù),并且明確說,這手術(shù)他自己主刀。
韋喝了口水,靜靜神,對女人說:“你到醫(yī)務處簽個字,就休息一下等著,手術(shù)總要兩三小時?!?br/> 女人千謝萬謝,剛要退出,韋又問:“你剛才講朱師傅救人吃官司是怎么回事?”
女人道:“是三十幾年前的事情。他在山區(qū)插隊落戶,有個女知青被壞人在路上糟蹋了,作孽啊,二十歲的姑娘,啥也不懂,到顯形了,想做也做不掉,就不想活了。老朱可憐她,就勸那姑娘養(yǎng)下孩子,他認了,就說是他的種。孩子和姑娘的命是保住了,老朱倒霉栽進去了,說正要抓破壞上山下鄉(xiāng)的典型,便送他去勞教,苦頭吃了多少年啊,一輩子全毀啦……”
韋聽到這里,身子一陣驚顫,手中的瓷杯掉到地上,打了個粉碎,帶著茶葉沫子的水流,在打蠟地板上四處漫延開去。
女人慌張地說:“啊,院長,你辛苦一天了,我不該這樣嘮叨,對不起!實在對不起!”
韋見女人已經(jīng)趴在地上收拾,趕緊說:“沒關(guān)系,我自己不小心?!贝耸帐巴?,要離開房間時,韋仿佛不經(jīng)心地問了一句,朱當年是在哪里插隊落戶。當聽清和母親不在一個地區(qū)后,他才暗暗松了口氣。
院長靠在沙發(fā)上,合攏雙眼,讓自己的心安靜片刻,這才起身,換上白大褂,去手術(shù)間,準備親自做這個手術(shù)。
剛走進手術(shù)準備室,又冒出兩段插曲。先是麻醉醫(yī)師猶豫著說沒信心用藥,他覺得病人的時間拖得太久,各種指標均顯示危險,怕麻藥下去就出問題。韋聽了麻醉醫(yī)師的話,拿起病歷細看,沉吟著尚未來得及答話,李主任匆匆趕到了。他把院長叫到一邊,低聲勸道,這手術(shù)太危險,讓其他人主刀吧。韋認真地看他一眼,從李忐忑的表情中,明白此話也是一片好心。擔心手術(shù)失敗會毀壞院長名聲。韋何嘗不明白做朱的手術(shù)的風險!不過,動手術(shù),也許是惟一向垂危中的朱表達心意的辦法。社會曾經(jīng)虧待過這個好心人,臨危,他應該受到救助。
韋清楚地回憶起母親最后的時刻。在研究生論文答辯結(jié)束后,他才獲得母親病危的消息。母親堅持要等兒子通過答辯后才通知他。韋連夜坐火車趕回老家,母親已經(jīng)在彌留之際??菔莸哪槪藷o生氣,勉力睜眼看著兒子,怔怔地流淚,已經(jīng)一句話也說不上來。后來,他問姨媽,母親清醒時講過點什么,姨媽說,母親要她轉(zhuǎn)告韋,如果有出頭的日子,要多多幫助其他的窮人,人要知恩報恩,他們母子沒有好心人的接濟,也活不到今天。當院長之后,韋天天忙得難以招架,漸漸很少回憶去世多年的母親,此時此刻,母親臨終深深盯住他的眼神,清晰地浮現(xiàn)出來。她擺小攤二十年,苦了一輩子,獨自撫養(yǎng)韋成人,但沒來得及享受兒子的孝順。她在生命的尾端向兒子提出的要求,當然是韋無法忘懷的。
韋緩慢但是響亮地說:“這個手術(shù)是我決定的,出問題我承擔責任。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希望,我們搏一次!”
兩個小時之后,韋臉色嚴峻地走出了手術(shù)室。他的身后,疲憊的助手和護士們無聲地尾隨著。突然,絕望的哭泣打破了冰冷的寂靜,那是等候在手術(shù)室外的女人難以抑制的哀傷。
韋在手術(shù)室內(nèi)的最后一個動作,是摘去醫(yī)生的白帽,向停止了生命的朱師傅深深地鞠了一躬。他內(nèi)心說:“對不起,我沒有辦法了!”他盡了全力。作為年輕一代的腦外科專家,他聚精會神,一絲不茍,手術(shù)還是失敗了,無情地失敗了!也許,早幾小時開始手術(shù),還有挽回生命的機會?,F(xiàn)在,后悔已經(jīng)無濟于事。
朱是在韋的眼皮底下,在他主持的手術(shù)中安靜地離開了人世。作為聲名顯赫的新秀,這是倒霉的紀錄。韋在決定手術(shù)之前,明白失敗的概率遠遠大于成功的可能。韋只是覺得,他必須有所行動。朱在倒下后一直處于昏迷狀態(tài),不知道圍繞他發(fā)生的這些情況,當然也不會明白韋的復雜心情。
韋離開眾人,回到院長室所在的寧靜的小樓,他走進自己的辦公室,沒有開燈,于黑暗中走進去,慢慢走著,最后佇立在窗前。夜色晴朗,漫天星斗在黑暗的天幕上閃爍,一片云彩緩緩移動著,時而遮蓋了通往星空的視線。他回憶起遙遠的山區(qū)的遙遠的童年,那里沒有城市華麗的一切,不過,那里的夜空卻更加澄凈明亮。
朱死了,韋覺得自己的靈魂也好像死了一回。
也許,他還可以重生。
在韋的面前,尚有長長的路要走,母親的臨終囑托,夠他做一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