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南約克郡鄉(xiāng)間僻靜處,矗立著一棟龐大而古老的建筑。它有幾百個房間,上千扇窗戶,立面長度180多米。這就是溫特沃思莊園,英國最大的古宅,也是全歐洲立面長度最長的建筑。
溫特沃思莊園最初是托馬斯·溫特沃思伯爵的宅邸。18世紀20年代起,溫特沃思家族開始莊園的重修和擴建。幾十年后,莊園轉交給與溫特沃思家族沾親帶故的菲茨威廉家庭。菲茨威廉伯爵四世成為莊園新主人。在其掌管下,莊園擴建工程繼續(xù)進行,直到18世紀末才完工。
豪華莊園令人驚嘆
喜獲礦產(chǎn)更添興旺
溫特沃斯莊園的完工,令附近其他莊園黯然無光。據(jù)建筑資料記載,溫特沃斯莊園的立面長度約為白金漢宮的兩倍。宅內有365個房間,足以“在一年里每天換一間房住”。宅子前面是一片極其開闊的草坪和花園,不遠處有一個造得和住宅一樣漂亮、能容納100匹馬的馬廄。此外,莊園還擁有一個龐大的地下通道系統(tǒng),通道總長度約8公里。
據(jù)說,那時到莊園做客的人需要拿著不同顏色的紙屑,在走過的地方沿途拋撒,以此為標記,才能找到回自己房間的路。
就在菲茨威廉家族成為莊園主人不久,一次地質勘探發(fā)現(xiàn)讓溫特沃思莊園再次成為整個英國關注的焦點:這個龐大的莊園正好橫跨在一個儲量豐富的煤層上方。意外獲得“黑鉆石”寶藏的溫特沃思莊園從此更加興盛。
繼承風波引起內訌
長孫身世永久成謎
1902年,菲茨威廉六世去世后,他身后留下的不僅是溫特沃思莊園,還有大量土地、房產(chǎn)、股份和藝術藏品。按如今市價折算,這些遺產(chǎn)價值33億英鎊,此外每年單從煤礦獲得的收益,就有約600萬英鎊。
按照英國世襲貴族制度,爵位和遺產(chǎn)由長子繼承,再由長子傳給長孫。菲茨威廉伯爵六世去世前,長子米爾頓已去世,因此,這筆巨額遺產(chǎn)理應由長孫比利繼承,但這卻招來伯爵六世其他子女的不滿。他們聲稱比利并非菲茨威廉家族的血脈,無權繼承遺產(chǎn)。
比利的父親米爾頓是一名癲癇病患者。在19世紀的英國人眼中,癲癇病人與瘋子無異。因此,伯爵六世對這個“瘋”兒子的態(tài)度是“眼不見、心不煩”,將他“流放”到國外,任由他從事自己喜歡的探險活動。
依靠杰出的探險才能,米爾頓繪制出一張穿越加拿大、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陸路地圖,成為19世紀英國最有名的探險家之一??墒?,“英雄”米爾頓卻遭到自家人的歧視。由于擔心癲癇病會遺傳,玷污伯爵家族的高貴血統(tǒng),菲茨威廉家族想方設法阻撓米爾頓結婚。
最終,米爾頓還是偷偷結了婚,并和妻子逃到美國。他們唯一的兒子比利出生在加拿大。除了英年早逝的米爾頓,沒有任何與溫特沃思莊園有關的人見證比利的出生。這一點,成為比利的姑姑和叔叔們始終對他懷有疑心和怨氣的理由。
比利的姑姑艾麗斯曾在一封書信中說,米爾頓和妻子生下的是一個女孩,比利其實是一名白人殖民者的兒子,兩個嬰兒出生后就被調包,結果讓比利“飛進金窩”。比利的身世也成為溫特沃思莊園的不解之謎。
苦命情侶空難身亡
驚世之戀未有善終
比利繼承爵位幾年后,他的兒子彼得出生。為給彼得慶賀生日,比利邀請6萬人到溫特沃思莊園赴宴,結果有10萬人前來道賀,其中許多是礦工及其家人。
那時,彼得是一個愛哭的小胖墩兒,誰也沒有想到他日后會和美國前總統(tǒng)約翰·肯尼迪的妹妹上演一段驚世駭俗的愛情悲劇。
彼得是個多情的“公子哥”,喜歡和住在父親礦區(qū)里的女孩子糾纏不清。短短三年時間里,20歲出頭的他就有了三個兒子。1946年,已是菲茨威廉伯爵八世的彼得結識凱瑟琳·肯尼迪。凱瑟琳來自一個聲名顯赫的美國家庭,父親是時任美國駐英國大使約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二哥約翰·肯尼迪后來當選美國第35任總統(tǒng)。
彼得和凱瑟琳相愛了,但他們的感情無法被周圍的人接受,肯尼迪家族甚至從來不承認這段感情的存在。凱瑟琳的家人也警告她,如果她嫁給彼得,將被剝奪家族繼承權。
1948年5月,彼得和凱瑟琳在一個雷雨天乘坐私人飛機前往法國南部,結果飛機墜毀,這對相愛兩年的情侶不幸身亡。
彼得死后,他的長子埃里克成為菲茨威廉伯爵九世。但埃里克酗酒成性,無力掌管溫特沃思莊園。
激進人士開到門口
煤礦之爭斷送莊園
1945年,工黨上臺執(zhí)政。
欣韋爾是工黨激進成員的代表,仇視擁有特權、占據(jù)能源資源的封建貴族,贊成廢除爵位世襲制。欣韋爾頒布的命令稱,為獲取國家急需的燃料,他們要一直挖到莊園主宅的后門。就這樣,莊園入口處那些300多年的古樹被連根拔起,壯觀的林蔭大道消失了,莊園里寬闊的草坪被一片片掀開。泥土、碎石、植物在莊園主宅前堆成一座高達15米的小山,“山頂”正好與彼得臥室的窗戶相平。
為保護家園,彼得不甘示弱,曾發(fā)起反擊。他委托專家證明,莊園地下的煤“不夠優(yōu)質”,“沒有開采價值”。約克郡的礦工們、勞工組織,甚至當?shù)匾恍┕h領導下的政府機構,都自發(fā)站到彼得這一邊,抗議能源部門破壞莊園。
欣韋爾不為所動。最終,一切努力均告失敗。莊園美景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英國最大的露天煤礦。
家族史料一炬成灰
幾經(jīng)易主神秘依舊
1949年,就在彼得因空難喪生一年后,莊園再次遭遇巨變。彼得的姑姑梅布爾·史密斯將莊園部分出租,辦起一所女子體育教師培訓學校。
等到埃里克的兒子湯姆繼承爵位、成為菲茨威廉家族最后一位伯爵時,他只能擁有莊園的40個房間。1972年,湯姆命令家仆將大量有關菲茨威廉家族的文字資料,用拖拉機拉到莊園空地上,付之一炬。這些資料重達16噸。大火整整燒了三個星期。有關菲茨威廉伯爵七世到九世的幾乎所有文字記載,都燃成灰燼。
沒人知道這次焚燒的真正原因。菲茨威廉家族的后人伊恩·邦德猜測說:“他們想毀掉這些東西,是因為他們自己已經(jīng)被毀掉。他們不幸降生在這個家族的沒落時期。”
1979年,湯姆去世。數(shù)年后,培訓學校放棄租賃權,將占用的房間歸還莊園。1988年,湯姆的女兒宣布出售莊園主宅和部分土地。次年,一名商人買下古宅,但僅一年后,因負債累累,他不得不將古宅物歸原主。一年后,一名年邁的建筑師以比普通民宅還便宜的價格購得古宅。至此,溫特沃思莊園徹底告別“菲茨威廉家族時代”。
莊園新主人名叫克里福德·紐博爾德,但附近居民沒有人見過他。他從不雇用當?shù)厝?,也不回復任何當?shù)厝说膩硇拧?br/> 2006年最后一夜,村民們聚集在莊園不遠處一家酒吧里狂歡,溫特沃思莊園的古宅卻悄無聲息。當時針指向12時,五樓的5扇窗戶內終于亮出燈光,剩下的900多扇窗戶,依然籠罩在寂靜黑暗中。
(吳小麗摘自《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