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者:蔡元卿 視頻編輯制作人。曾供職廣告公司、唱片公司。多年摔打中不斷研習視頻技術并小有所得。作品散見電視臺,并在數(shù)碼類雜志開設專欄,探討新技術的可能性。
我們的欄目總是在說著一些與拍攝無關的東西,這個那個,那個這個的。本欄目就是從實際拍攝的角度去說的,而我們最希望看到的則是:朋友們放下雜志,關掉DVD機抄起家伙,投身廣闊天地。今日開拍,拍攝基礎入門欄目。
在電影攝影中,光源的方向可以直接影響我們的情緒,所以這次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光源方向的有關知識。其實所有的光都具有方向性,這個很容易理解。舉個例子:太陽,它是自然界一切光的根源,千百萬年來它總是從上面或側(cè)面照過來,所以我們的眼睛也就養(yǎng)成了習慣,認為從上方照過來的光線才舒服,而如果有從下往上照過來的光線我們就會感到非常別扭??矗@就是光的力量,那么光的方向到底有哪些呢?
定義上,根據(jù)光源與被攝主體和攝像機水平方向的相對位置,可以將光線分為順光、逆光、側(cè)光三種基本的類型(圖1);而根據(jù)三者縱向的相對位置,又可分為頂光、俯射光、平射光及仰射光四種光線(圖2)。
關于這幾種光源方向的定義以及講解,一張好的圖表就可以完滿解決,在這里就不贅述了,我們可以直接來看一些實際例子。
上與下:
剛才我們說了,自然界的光線絕大多數(shù)都是從上方照過來的,因此為了模擬這種自然的光線,攝影師無論在室內(nèi)還是室外,無論用不用輔助燈光照明,都是在模仿太陽光照的效果。但是,一成不變的使用俯射光,多少會有些單調(diào),也很難產(chǎn)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所以就開始有攝影師嘗試使用在下方照射的仰射光。比如設計一場篝火前的戲,人站在篝火旁邊,他的臉上的光線肯定就是從下面照上來的,這時臉部的表情就會變得非常戲劇化,甚至猙獰。因此底端光照可使一個我們平時熟悉的情景變得奇特,因為它將使對象的光照和陰影顛倒。此外,這種奇特的照明設定也經(jīng)常被用于創(chuàng)造性的效果,我們的眼睛會本能的接受這種新鮮畫面的刺激。通過調(diào)整照明來表達情緒和反應,就能創(chuàng)造特有的心情。
前與后:
本能的,我們的眼睛總是習慣看到順光照射下的東西,因為這種位置最能把映入眼簾的事物照清楚。換句話說,當光線從攝像機后面照過來時,正面光的主體給人帶來的感覺是最舒服、最安全的。相反,如果主體背向光源,我們看到的只能是主體的黑色輪廓,無法看到任何細節(jié),這時畫面就會讓我們產(chǎn)生畏懼感。
這兩張劇照,是電影《吳清源》中的一個段落:日本圍棋界的泰斗,盛情邀請吳清源出山。但此時的吳清源已經(jīng)年邁,為是否應允而猶豫不決。他久久地望著窗外的海面,此時是逆光拍攝,我們只能看到暗淡的剪影。接下來當吳清源終于開口,決定出賽后,機位變成了順光拍攝,畫面一下清晰可辨,暗示了光明的劇情走向,而且此時人物的臉上那份淡定也清晰可見,觀眾無不為這個久經(jīng)滄桑的老人所折服。
在下方照射的光線因為很“不自然”,所以經(jīng)常被用來表現(xiàn)未知或奇特的事物,比如微觀的水滴,還有一些類似《生化危機》中表現(xiàn)科學實驗室的段落,經(jīng)常用到底部照明。
如果你喜歡看歌舞劇,或者MTV,你也一定知道另外一種逆光的使用方法:歌舞劇、現(xiàn)場演唱會、MTV等都極端強調(diào)畫面的節(jié)奏感,如果只是四平八穩(wěn)的拍攝,不會產(chǎn)生畫面沖擊力。這時,就有攝影師發(fā)明了一種拍攝方法,走到演員身后,鏡頭正對前方的聚光燈讓光線溢進鏡頭,此時隨著節(jié)奏,不停地讓演員擋住燈光、躲開、再擋住。在節(jié)奏感強烈的歌聲中,這種溢光的動態(tài)效果非常搶眼。
勻光照明:
所謂勻光照明,就是在順光的情況下,讓光線均勻地投射到被攝物體上。這就有點像大陰天,光線在云彩的遮擋下均勻地照到大地上,沒有地方會留下影子。這種照明方法在電影中實際上是很少使用的,因為這樣使用光線,被攝體會“慘白一片”,畫面很難有層次,也不會產(chǎn)生立體感。不過,這樣照明,正好用來描述一些類似“幽靈”,“魔鬼”的非現(xiàn)實事物。比如在《駭客帝國2》中,有一對幽靈般的兄弟,它們臉上慘白,行動詭異。在拍攝他們兩人的段落時,導演都使用了勻光照明,從而成功刻畫了這兩個面無血色的人物。如果下次你想試試拍恐怖片,不妨也試驗一下。
側(cè)光
與勻光照明相反,如果我們想為拍攝主體制造豐富的層次與立體感,布置燈光的時候就需要使用側(cè)光照明。比如從漫畫改編的電影《罪惡都市》,主角是個不折不扣的硬漢,滿臉滿身都是皺紋與傷疤,這時只有用強烈的側(cè)光照明,才能把這些溝溝壑壑的褶皺勾勒出來。人物的強悍性格,不需要解釋就能直接傳達給觀眾。
拉長的倒影
如果我們在布置燈光時,把光源位置降低再照射到畫面主體上,那么在人物前方就會留下一道長長的影子,就像夕陽西下時人們拉長的影子一樣。
電影《1408》中,鬧鬼的飯店的經(jīng)理,為男主角拿房間鑰匙時,導演使用了一個在放鑰匙的格子中的視角,光線從細小的格子口照射進來,投影長長地拉到鏡頭外,制造了黑暗恐怖的氣氛。
為了保持與原作畫面的一致,電影《罪惡都市》中頻繁地使用強烈的投影布光方法。在人物的背后設置光源,把影子投射到畫面中,強烈的黑白二色效果,陰郁而華麗。
左與右的連貫性:
光線的方向,其實并不難理解,講到這里大家也應該心中有數(shù)了。不過在最后,筆者還是要再強調(diào)一下光線方向“接戲”的問題。如果我們拍攝的是一個多場景故事的影片,很可能會在不同的時間拍攝同一場景的戲,有可能是繼續(xù)前一天的工作,也有可能是為補拍鏡頭而再次布置燈光,此時最容易發(fā)生的問題就是光線不接戲。比如過肩拍的正反打鏡頭,上一個鏡頭里光是照在演員左臉上的,但下鏡頭光線轉(zhuǎn)到了右邊,這種錯誤后期沒法補救,但卻經(jīng)常發(fā)生。因此我們就需要對每個場景的光線方向做詳細場記,有可能的話最好畫上布光草圖,這樣就能避免燈光方向上錯誤的發(fā)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