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丹
在法國的時候,香榭麗舍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LV門口排起的長龍,很多都是亞洲面孔,埃菲爾鐵塔上歡呼雀躍的口音也都是南腔北調(diào),法國人自己都跑到哪里去了呢?他們在某個小巷子的小咖啡館里,懶洋洋地啜著一杯咖啡,看著手里的香煙裊裊繞繞,偶爾用低沉的嗓音交談兩句。他們在盧森堡公園的草地上,四仰八叉地躺著,渾身涂了油,戴著墨鏡,一動不動,好像睡著了。他們在塞納河邊的樹陰里,手邊一杯酒,一支煙,往畫板上涂涂抹抹。或者從西岱島上的小店買一份手工水果冰激凌,坐在木橋上呆看河上的游船。他們似乎很多時候都是獨來獨往,而不是成群結(jié)隊。他們不大會去摩登的新凱旋門里當個白領,而更愿意在索邦大學背后的小巷子里開個小書店,整個下午只有一位顧客。他們不大會在麗都夜總會里狂歡,而是在圣心堂腳下的小山坡上找一家擁擠的小餐館,每天只有中午12點到兩點,下午6點到8點供應食物。在尼斯,我看見對面旅館的某個房間里,一個男人獨自坐在燈下看一本書,連續(xù)好幾個晚上,直到我離開,他還是保持不變的姿勢看一本書。就是這樣,不管尼斯有多少美女帥哥,多么漂亮的海灘,多么奢華輝煌的場所,他只要一本書就能叫度假。
歐洲人不喜歡照相。他們?nèi)ヂ眯?,必須帶的物品當中沒有照相機,取而代之的是書籍和啤酒。有一次,一些朋友商量好去瑞士旅游。其中的日本人密密麻麻地列了很長的計劃,精確到幾點幾分到達什么地方,幾乎把所有的景點都包含了進去。中國人沒那么緊張,不過也忙著給相機充電,買各種吃食。而歐洲人卻什么都不準備,卷起一個睡袋,兩大瓶礦泉水就出發(fā)了。
結(jié)果,跟著日本人跑的兩位同胞都累趴下了,跟著歐洲人跑的幾位則大叫“沒勁”。
據(jù)說歐洲人到一個地兒,不熱衷去看景點,不熱衷去吃美食,不熱衷照相什么的,就鉆進小酒館,一杯酒喝半天。晚上也不出去玩,也不聚眾打牌,而是找個地方喝酒聊天。他們聳聳肩說:“我們來這里是度假的,為什么要去所有的景點?”至于不愛照相,他們的理由是:“照相要和家人在一起才有意義,和一個房子照相有什么意思?”在地中海沿岸看到的歐洲人,他們背著草席,跳上火車,看到哪里海水藍、沙灘好,就下車,鋪開席子日光浴一整天,就心滿意足了。來到歐洲,我開始明白,享受生活并不一定要吃山珍海味,要去高級場所消費,要證明自己去過什么地方。在歐洲,你能免費享受到蔚藍的天,碧綠的草,清新的空氣,各種文化藝術活動,你能時刻感受到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你能時刻融入到文化氛圍中,而不是把物質(zhì)消費當做生活品質(zhì)。
其實歐洲人的生活不是沉悶,只因著一杯啤酒、一杯咖啡而消磨整個晚上,歐洲人的生活是優(yōu)雅而有趣的。
(許強摘自《北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