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應良
盡應該盡的義務,承擔應該承擔的責任。
二戰(zhàn)期間,在德國的基爾運河入海口有一個美麗的小鎮(zhèn),橫掃歐亞的德國海軍基地就在這里。
靠近海軍基地的別墅里,住著一個叫莫勒的老太太。
水兵們喜歡走進去品嘗莫勒太太親手做的德式烤腸。那撲鼻的香味,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時間久了,應水兵們的要求,莫勒太太開了一個鄉(xiāng)村酒吧。她有一個原則,就是保本經(jīng)營。每個水兵在每次消費時,必須在清單上簽上自己的大名。年終,她將所得的利潤全部退還給他們。開業(yè)這天,就連德國海軍總司令也前來祝賀,說莫勒太太是水兵們共同的母親。
從此以后,莫勒太太的酒吧成了小鎮(zhèn)最熱鬧的地方。水兵們不管是出航前,還是歸港后,都要到這里狂歡。每次水兵們盡興而歸,準備結賬時,莫勒太太就拿著單據(jù)讓他們簽字。
幾年過去了,莫勒太太的生意慢慢淡下來。盡管一批批水兵再也沒有回來,莫勒太太還是守信地將剩余的利潤寄給他們的母親或妻兒。
1945年的一天,莫勒太太的酒吧突然一下子熱鬧起來,院子里擠滿了即將遠航的水兵,他們在開懷暢飲,臉上布滿了戰(zhàn)爭失敗的陰云。當天晚上,這群水兵接到希特勒的命令,前往英吉利海峽,偷襲盟軍諾曼底登陸的海上軍需供應線。
就在他們離去不久,盟軍的轟炸機從天而降,將德國的海軍基地夷為平地,德國海軍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被打破了……
半個世紀后,莫勒太太年屆百歲,她寫了一本回憶錄,書中披露了一段塵封了半個世紀的秘密。原來,莫勒太太是一個英國間諜,她潛伏在小鎮(zhèn)上利用開酒吧的機會,將寫滿水兵名字的單據(jù)傳給英國情報部門,盟軍通過水兵的出沒,捕捉到了德國潛艇的活動規(guī)律。
莫勒太太被授予爵士勛章,但她并沒有多少喜悅。半個多世紀來,她隱居在英格蘭鄉(xiāng)下,心里一直懷著深深的愧疚,那些陣亡水兵的音容笑貌經(jīng)常在她的眼前浮現(xiàn)。作為母親,她為自己利用母愛去博取德國水兵信任的行為懺悔;但是作為英國間諜,她為反法西斯戰(zhàn)爭那么做,卻無可厚非。
莫勒太太在書的扉頁上寫:“謹以此書獻給葬身大西洋海底的孩子們,愿你們在天國安息!”她將這本書的全部所得,默默地寄給了那些水兵的后人,她的落款是:一個懺悔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