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呈皇 李盈穎
21世紀全國各地掀起貴族教育風潮,有父母為孩子買國際身份,也有透過中介擠進名校……但貴族內涵不能速成,也不來自外顯財富,而是要有美感與器度!
奢華現象:羊皮校訓,熊貓伴讀,還有五星級飯店主廚照料餐飲
今年8月,記者步入鑲有英國貴族學校德威公學(Dulwlch College)字樣的兩人高古堡雕花鐵門,金黃色的?;臻W在陽光里。伴著鐘聲響起,一個國際標準足球場大的綠地就展現在眼前,前方聳立著一棟磚紅色四層樓高的古式英國鐘塔。
入內,右邊有英國首相布萊爾與校長的合照,及羊皮校訓復制品。如此英國式校園,不是坐落在倫敦,而是在距上海市區(qū)半小時車程的浦東郊區(qū)。
有387年歷史的德威公學,三年前首次來到上海設立分校,盡管一年學費平均約十來萬元,開放報名不過第一天,就涌來上千封報名表。
在上海的另一隅,還有一所設在動物園內的貴族學校。走入上海動物園,這里有十萬棵樹木與上千只動物,包括最受歡迎的兩只熊貓。這里,同時也是虹橋幼兒園的所在地。在地狹人稠的上海市區(qū),小孩在里頭伴著蟲鳴鳥叫讀書,等于擁有古時貴族才能享有的“后花園”。
這是上海收費最貴的幼兒園之一。這是一所國際幼兒園,黃皮膚的中國小朋友想要入學,和熊貓一起念書長大?行!資格是:除了一年約8萬元的學費外,還要弄一張外國護照才行。
入學門票:百萬學費是基本開支,還得有國際護照,別墅
據上海教委網站公布,隨著這五年經濟成長起飛、吸引全世界人才進駐,貴族學校如雨后春筍般躥起。光上海,這五年新成立的國際學校或國際部,就有23所,比之前30年加起來的數量還多。
今年10歲、住在上海高價地區(qū)“湯城高爾夫球場”里大樓的康妮,就讀上海平和雙語學校,她從幼兒園第一天上學踏入貴族學校的門,至今五年,光學費就25萬多元。她的上海籍母親曹文,從幼兒園起就要將她培養(yǎng)成上海貴族。
這是康妮養(yǎng)成貴族教育的“課表”:除了學校固定上課外,她每星期還有音樂、英文家教,星期六則要學游泳、跳舞,只有星期天才能放松休息。但通常父母會帶她參觀各色的展覽,“見的檔次不同,才不會像鄉(xiāng)下小孩看到什么都‘哇!”曹文解釋,她最近考慮再讓女兒學畫畫。
曹文只是上海有錢父母的一個縮影。孩子不但要成功,還要成為貴族。由于貴族學校供不應求,發(fā)生許多兩岸家長爭搶入學的現象。
同樣的炎炎夏日,臺灣一所有馬場并開設騎馬課的高中,8月底正式成立。這所私立高中,就是臺灣最早期的貴族學校復興中小學的延伸教育。創(chuàng)校超過半世紀以來,復興培養(yǎng)出許多臺灣富豪與權貴后代。因此,當校方宣布要開辦高中部時,18個小時內,第一屆學生立即招滿。
家長爭相擠入貴族學校,校方自有其吸引人之處。譬如,孩子視野的拓展、人脈的延伸。
臺中的葳格雙語小學,今年暑假就有“太空見習”。他們安排學生到美國佛羅里達州的肯尼迪太空中心。太空中心每年只提供130個名額給全球的青少年,讓他們真實體驗太空生活,親自駕駛仿真器、制作小火箭。
而這些學生還要執(zhí)行太空中心給的任務,就是仿真航天飛機發(fā)射,從地勤指揮調度到航天飛機操作,若出錯則仿真任務就算失敗。對一個小學生來說,經驗的確特別。
速成課程:打高爾夫球,學騎馬射箭,復制西式晚宴,學習全套禮儀
速成的貴族班,更時有所見,特別在北京與上海。其中北京今年推出全國第一個高爾夫球夏令營,號稱要讓6歲小朋友從小就學習到貴族運動。即便一次必須花費約1.5萬元,還是吸引了許多家長。
至于上海,則推出宣稱十天就能培養(yǎng)出貴族領袖的課程。這個貴族夏令營課程最特別的是,會安排學生騎馬、射箭。當媒體訪問負責人朱啟辰時,他說:“在馬術中,讓小孩了解如何引導馴服馬匹,就是一種領導統(tǒng)御?!?/p>
騎馬與狩獵,是歐洲貴族的奢侈休閑運動,那代表狩獵貴族,擁有獵場、有仆從……歐洲的貴族文化,經過小說與電影的渲染,傳播到東方。如今,成為中國人向往貴族的符號之一。
上述的貴族夏令營結束前,他們會舉辦一個歐式晚宴。男生穿上正式黑色燕尾服,女生則是粉色晚禮服,彼此端著香檳酒杯,在古典音樂的陪襯下步入會場。將剛學到的社交舞與國際禮儀發(fā)揮上場。這群年紀不過十來歲的小孩子,必須在十天內長大裝扮成上流社會的貴族。
一位家長接受訪問時說:“不能讓下一代還像我們這么土,只知道賺錢不懂得生活,他們應該有個‘貴族的樣子,這才叫品位。”
物極必反:避免炫耀比較,回歸教育內涵
相較之下,某些私立貴族學校還是堅持穿校服,目的之一,就是去除有錢人家小孩的比較心態(tài)。另外,也規(guī)定家長的大轎車不能停在校門50米內,以避免放縱學生的炫耀心態(tài)。
而全世界最著名,有566年歷史的貴族學校英國伊頓公學也開始轉變。長久以來,伊頓人是圍墻里的天之驕子,是金字塔頂端的一群。但他們濃重的“貴氣”,逐漸受到英國人的仇富心態(tài)排斥?,F在,校方開始展開打破藩籬的工程。
大家競相成為貴族,但,何謂貴族教育?
在英國,人們說:“貴族不是一代養(yǎng)成的”;在法國,文學家巴爾扎克曾說,從平民到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中國傳統(tǒng)也認為,貴族的養(yǎng)成:“一代看吃,兩代看穿,三代看文章?!?/p>
這段話最大的意義在于:貴族情懷,這是由內發(fā)自外的體現。速成不易,造作不易,它的養(yǎng)成需要時間。有錢,見識場面、進入貴族學校,是方式之一。但這方式的背后,當然不只是拿刀叉與躍上馬背,如果缺少深層的生活涵養(yǎng),終究不過是假貴族。
(風鈴摘自《青青檸檬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