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時旸 孫 冉
有關評委“出位”的言論,是每年選秀節(jié)目的重要話題之一,在這個遴選選手的舞臺上,卻無意中成就了“選秀評委”這個特別的“職業(yè)”和表演。
在2007年,電視選秀從大眾釋放情緒的娛樂逐漸演變成了一種近乎瘋狂的表演。出位的評委,搞怪的選手,漫天飛舞的緋聞和假象,這一切把還處于嬰兒期的中國娛樂選秀推入了病態(tài)。而在瘋狂之中,比選手更耀眼的真正冠軍卻是評委。
8月10日的晚上9點半,制作方終于實現(xiàn)了把兩個聲名在外的“毒舌”評委——柯以敏和楊二車娜姆同臺表演的愿望。加上主判官劉曉慶,真正是上演了一臺“三個女人的戲”。這臺戲不僅直接將該節(jié)目推向深淵,更讓“評委”這個選秀節(jié)目中微妙的角色,在屏幕前做了淋漓盡致的表演。
楊二,如何成2007的選秀焦點
今年的電視秀場,人頭攢動的眾多選手中,一個叫做楊二車娜姆的人成為大家的記憶亮點。她最早出現(xiàn)在湖南臺《快樂男聲》的評委席上,永遠穿著手繡的鮮艷服裝,頭戴一朵鮮艷的花,口無遮攔。
楊二車娜姆在和記者聊天的時候說,以前人們總叫她 “楊二老師”,她還覺得挺順耳,心里也挺舒服。如今再聽到別人這么叫,她心里就犯怵了,她說自己才知道“二”在北京話里是罵人的意思,“二百五”的簡稱。
《現(xiàn)代漢語辭典》里對于這個簡稱的解釋是,傻頭傻腦,不很懂事,而又倔強莽撞的人。
楊二車娜姆是少數(shù)民族,之前在瀘沽湖不問世事,后來在國外忙于社交。對于漢語里含沙射影式的另有所指自然沒有太多的戒心。于是,有些人就利用她的這份不諳世事開玩笑,玩笑先是從媒體發(fā)起,后來一直開到了選秀節(jié)目。
楊二回憶,她記得2007年年初,湖南臺《快樂男聲》的總導演龍丹妮就跟她說,今年,我要你紅!
龍丹妮是國內選秀節(jié)目的“老大”,她的一句“我讓你紅”,在娛樂圈里的影響力,堪比股市里“帶頭大哥”的“大盤要漲”更立竿見影。
后來,楊二就把這句話當真了,再后來她還果真紅了。她先是上了龍丹妮的《快樂男聲》作評委,之后就是簽約通告不斷。用楊二自己的表達就是,電視臺選秀節(jié)目的邀請足有這么一大沓,她用拇指和食指比劃出一個驚人的尺寸?!岸郧?,我簽約哪有這么多。”
楊二也知道選秀節(jié)目之所以看重的也就是自己的那份不諳世事。去年,選秀節(jié)目需要一條“毒舌”,所以火了柯以敏,雖然后者作為歌手多年來已經很少發(fā)片。
今年,選秀節(jié)目需要楊二這樣一個對男人挺了解,而又對自己不了解的人。
于是,雙方一拍即合。在之后的選秀里,楊二自然不自然地表現(xiàn)了太多的不諳世事。比如她在“快男”里說,“我挑選帥哥的水準,在我的圈子里一向是一流的。因為我就好這口,這口菜吃多了自然也吃出水準來了?!?/p>
事實上,對于楊二而言,這也許是句大實話。但放在選秀節(jié)目里,一切就成了看點。當然,后者巴不得看點越多越好。
所以,不論爭議也好,被反感也罷,楊二依然穩(wěn)穩(wěn)地做著《快樂男聲》的評委,依然戴著大紅花,表達著她對男人的口味,直到決賽。
再后來,重慶的一檔選秀節(jié)目找到了楊二,這檔節(jié)目近一年來始終在為收視率不懈地制造著話題。從張國立到趙薇,再到張國立的兒子,只不過這個節(jié)目的看點從來都沒有炒作成功過。
他們找到了楊二,據(jù)楊二說對方還“費了好些周折”,但她還是答應了,在楊二看來,選秀就是玩,在哪都一樣。
不過現(xiàn)在,《第一次心動》被叫停之后,那厚厚的合約紛紛被電視臺取消了。
柯以敏,“毒舌”比歌喉有賣點
借選秀節(jié)目的評委一舉成名的,當以柯以敏為代表。在2005年《超級女聲》之前,大陸的觀眾幾乎不太記得這個叫做柯以敏的歌手了。
“那時候,柯以敏剛生完孩子,人很胖。她對我說想來大陸發(fā)展,重新進入娛樂圈。我就對她說,你要減肥。”李響對《中國新聞周刊》的記者回憶著當時的情景。2003年,李響經歌手潘越云推薦認識了柯以敏,隨后李響成為了柯以敏的經紀人。2005年后,李響開始思考如何能把當時知名度并不高的柯以敏打造成功。
李響說,以前聽柯以敏的歌都特別國際化,公司包裝柯以敏也是盡量保持神秘感,想按照國際大牌去打造的,但是這在大陸現(xiàn)在是行不通的。而他發(fā)現(xiàn),柯本人并不是那么嚴肅,相反“她十分會搞笑”。
當時正好有一檔境外的娛樂選秀節(jié)目《我是中國星》要李響推薦評委,于是柯以敏有了這個機會,在那個節(jié)目上,柯第一次發(fā)揮了自己的搞笑特質。這也為她被選入“超女”節(jié)目組奠定了基礎。
后來的一場晚會上,李響認識了“超女”的總導演龍丹妮,對方看了柯在《我是中國星》的資料片后,決定邀請柯加入超女擔任評委?!暗悄菚r候給的條件不高,很苛刻。”李響說。
包括李響在內,誰都沒有想到,從此柯以敏開始走紅。在“超女”的評委席上,柯以敏經常送選手禮物并制造出了不少“語錄”——“very very very very good”“你拯救了音樂界”“答應我,好嗎?”這些話已經被網友總結歸納并成為了生活中惡搞的口頭禪。
實話說,那時柯以敏剛剛以這樣出位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觀眾面前的時候,人們只是覺得新鮮而有趣,也有一些網友表示厭惡,但大都只是善意的玩笑。
2005年底,因“超女”再度走紅的柯以敏借機舉行盛大的新專輯發(fā)布會,新專輯被定義為“情歌美聲”,但人們發(fā)現(xiàn)它仍和超女評委的身份難脫干系,柯以敏創(chuàng)造的經典語錄“答應我,好嗎”甚至被用做歌名收入其中。
隨后的宣傳中,柯以敏以煽情的方式細數(shù)嫁入豪門后的獨立和重返娛樂圈的艱辛,但觀眾還是更愿意看到的那個作為“毒舌評委專業(yè)戶”的柯以敏?!罢f實話,我是想把柯以敏打造成中高端的歌手的,我也想讓她代言LV,可是從目前大陸的市場來說,沒有一個公司沒有生存的壓力。我個人的能力達不到那個程度,所以我只能先用參加這種節(jié)目的方式聚攏人氣。”對此經紀人李響又顯得很無奈,他說,已不記得參加過多少個這類節(jié)目,“三四十個總有了?!?/p>
評委,搏出位還是比專業(yè)?
無論是楊二還是柯以敏,都從每周頻率曝光的選秀節(jié)目中找到了演藝生涯的第二春,選秀節(jié)目似乎也成為了一些過氣明星尋找再次發(fā)展的途徑。
巫啟賢、伍思凱、順子、常寬、丁薇……無不是在選秀的評委席上被人重新記起。張一一,曾經擔任《第一次心動》的推廣總監(jiān),他告訴本刊記者,“節(jié)目組不會自己去安排哪個評委去怎么表現(xiàn),還是要看評委本人的性格,如果他們自己沒有出位的性格,那么怎么安排都不好。反而會適得其反。”
有人說是選秀成就了評委,讓他們找到了回歸娛樂圈的可能。但這只是一種可能性。就像張一一所說,“是超女捧紅了柯以敏,沒有她,節(jié)目照樣紅。但客觀地說,她在節(jié)目中搏出位,還是能刺激一下觀眾情緒和收視率的。評委自己在節(jié)目中不按常理出牌幾次,平面媒體再有幾次跟進,人就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