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迅雷
因為收費問題,盈利近六億元的京石高速公路遭遇首次公益訴訟——北京市民趙建磊和律師吳朝華向法院遞交訴狀,要求京石高速北京段退還高速費五元。公益訴訟的價值,就在于為公共利益說話,并不在乎標的之大小,甚至也并不在乎官司之輸贏。公路收費,涉及巨大的公共利益被侵害問題。這些年來,在許多領域,局部利益、部門利益都凌駕于公共利益之上。隨著全國公路建設持續(xù)“大躍進”,太多的“公益公路”變成了“利益財路”;審計表明,一些地方的公路,已成了政府和一些利益集團的“財路”,眾多的違規(guī)收費站、大量的違規(guī)轉讓經營權,使公路的公益性受到了嚴重挑戰(zhàn)。面對公眾利益的大量流失,是該有人為此而“打官司”了。
諸多“公路”只是名義上姓“公”,實質上變成了“私路”——“私路花雨”,飄來的都是錢,正義于是不復存在。中世紀思想家奧古斯丁在名著《上帝之城》中說:“在沒有真正正義的地方,法律是無法存在的?!彼€說:“沒有正義,人們之間的聯(lián)系就無法通過法律的紐帶得以繼續(xù)。”公路不再成為通往公益的紐帶,《收費公路管理條例》早已被一些人架空,現(xiàn)在要看我們的司法法律面對公益官司是否“存在”了。
世界銀行年初發(fā)布的報告顯示,中國的高速公路通行費比發(fā)達國家還要高,難怪有人說“高速公路”是“高價公路”。我國已是世界上收費公路里程最長的國家,高速公路90%、一級公路80%、二級公路40%以上,都是要你交出“買路錢”。這些公路還不僅僅是道路本身屬于“財源”,收費之外還有超速之類的“罰款”,某條高速路一年就有兩億六千萬元罰款收入囊中!公路電子眼“見錢眼開”、收費站工作人員“年收入十萬”之類,也早已不是什么新聞。
開掘“財源地盤”、開發(fā)“地盤財源”,是這些年來在不同領域迅速崛起的現(xiàn)象。公路部門將公路變成財源滾滾的“財路”,教育領域將學校變成發(fā)家致富的“領地”,景區(qū)旅游被一個個公司開發(fā)成一項項撈錢的項目,醫(yī)療機構把一個個病人栽種成一棵棵搖錢樹……瘋狂逐利,正是這個浮躁世界的共同病灶。一旦權力與利益結合在一起,成為權貴利益共同體,那么想將其打破,哪怕打開一個缺口,都難如上青天了。山西有個許西收費站,為了撤掉這個早已超期、超額的收費站,山西省政協(xié)委員連續(xù)多年、幾任接力提交提案,但該收費站就是屹立不倒;北京市人大代表李淑嬡,則為京石高速公路收費問題奔走了十五年,卻依然顯得勢單力薄。而審計表明,高速路千億投資背后就有巨大的權錢交易。
“條條大路通發(fā)財”,在巨大利益的驅動下,全國公路建設繼續(xù)“大躍進”,未來幾年還將有兩萬億元的繼續(xù)投資?!奥繁P”與“樓盤”的情形很相似,高速路也好,商品房也罷,其實都成了一種暴利的載體;如果知道“樓盤”治理之難,那么同樣能夠明白為什么“路盤”治理也很艱難。公路的本質特性是政府向公眾提供的公共品,將它變成“私路”、“財路”,就更是為“和諧之路”堵路了。要想使公路非法收費“破財”——破其非法之財,那么攻破“權錢利益鏈”就得先行。
[原載2007年7月23日《中華工商時報·觀點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