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國梁
既然大家都坐在這公交車上,擠就擠一點,讓也讓一點。在車上,大家同車共濟,下車后。各奔前程。
不是我特別喜歡坐公交車,而是某一路公交車的起點站就在我們小區(qū)內(nèi),坐起來實在是方便,自然還省錢。坐公交車我喜歡坐在靠后的某一個窗口,然后從容地看一個“車廂社會”滾滾向前。
我們這個小區(qū)在城市的邊緣,邊緣聽起來頗為時尚。公交車從小區(qū)出發(fā),過一站便到了汽車北站,從那里上來的人,無疑就有不少的鄉(xiāng)下人,大包小電的、吆喝喧天的、爭先恐后的,都有。有的人一上來便見那嘴里面叼著一支煙,如入無人之境。因此,在公交車上,為抽煙而爭吵的事時有發(fā)生。“師傅。麻煩不要抽煙好嗎?”“我抽煙。關你屁事?!薄瓣P我屁事?你以為這公交車是你花一塊錢買的哦!”“你聞不得,你去坐的士嘍!”“你擺格,你把這里當成了你家的堂屋。有本事你去坐的士才對吧!”這是文明的,還有開口閉口滿嘴粗話臟話的。
這一路公交車的終點站是火車站。在汽車站和火車站之間奔波的,鄉(xiāng)下人外地人肯定是要多一點,這也就注定了在這一路車上,城市文明和鄉(xiāng)村文明時時刻刻都在發(fā)生著碰撞。城里人看不起,下人的有之,鄉(xiāng)下人討厭城里人的亦有之。我坐在后面看著一張張這樣那樣的嘴臉,有時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
有兩個人在聊天,其中一個說他昨天花三十五元錢去某洗腳城洗腳,那小姐老是溜他的胳肢,笑得他把盆子里的水都打翻了。另一個說,洗腳就洗腳,按摩就按摩,還溜什么鬼胳肢?那被溜過胳肢的便說,外行了吧?那不是溜胳肢,是調(diào)情。當時,我兒子就坐在我的前面,等那兩人下了車,我兒子小聲對我說:“做的好事,剛才那人虧他說得出口。”我說:“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p>
又有一個人在打電話,聲音大得滿車廂的人都聽見,他說他要出去躲一躲,他那個歌廳的小姐被抓了,說是在包房內(nèi)如何如何,說是要人趕快送幾千元錢給他,說他現(xiàn)在就去拿。
也有人在車廂內(nèi)大打出手,為一塊錢。一個說他刷了兩下卡,可司機硬說只刷了一下。一下兩下,各執(zhí)一詞,于是爭之吵之手之舞之,再繼續(xù)升溫便開始手抓對方脾胸什么的了。其實,何必呢?為這么點小事大動肝火真是不值。也不是值不值的問題,大多的時候吵架雙方都以為自己是正義在手真理在胸。不是一塊錢兩塊錢的問題,而是關系到人的尊嚴和做事的準則。我也和某一位司機吵過一次架:我明明投的是兩塊錢,她硬說我只投了一塊五。說一塊五我再加五毛錢也不是一件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她硬說我這樣的人見得多了,就是想貪小便宜。我一聽這話,自然氣就不打一處來,于是就開罵沒好聽的了?,F(xiàn)在想想,凡事都得多向阿Q同志學習。我花一塊錢,她就讓我坐車,我應該心懷感激,滿嘴謝謝才是。她說我這樣的人見得多了,那是她見多識廣,我更應該向她致敬。
玩笑歸玩笑,既然大家都坐在這公交車上,即使有什么貴賤之分,那也是下車以后的事。同在一輛車上,擠就擠一點,讓也讓一點。城里人也好,鄉(xiāng)下人也罷,大家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到自己想到的地方去?;蛘哒f:在車上,大家同車共濟,下車后,各奔前程。
[原載2007年6月24日《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