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飛
關于深圳中級法院法官腐敗的傳聞已經被證實:今年6月至10月,深圳中級人民法院先后有五名法官被中紀委、最高檢“雙規(guī)”或逮捕,其中包括一名副院長、三名庭長、一名已退休的老法官,卷入調查的法官、律師多達數(shù)十人,調查還在逐漸向基層法院滲透。目前,深圳市中級法院已有二十多名法官、八名律師被調查,另有幾名律師“出國”,調查面在不斷擴大,并涉及深圳基層法院法官(11月6日《新華網》)。
一個法院,出現(xiàn)大面積的腐敗,在近年已經不是第一次了:2004年3月,武漢中院法官窩案中目前已涉及法官十三人、律師四十四人。2005年3月,阜陽中院一名副院長、三名庭長和數(shù)位法官被雙規(guī),現(xiàn)在這些法官已經大部分被定罪判刑。2004年5月,時任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的吳振漢和十多名法院負責人、法官因嚴重違法違紀,共有三十多人涉案。
在很多西方法治發(fā)達國家,法官是極少腐敗的,新加坡自獨立至1994年統(tǒng)計,沒有一名法官犯案。德國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也幾乎沒有法官犯案。英國全國二百五十名法官,犯案者極其罕見,美國自立國二百年來只有四十余名法官犯案。以筆者多次作過實地考察的科羅拉多法院來說,之所以“二百多年來從來就沒有出現(xiàn)過腐敗的法官”,還是因為其法官的產生與監(jiān)督制度的完善。
首先,從法官產生的機制來看??浦莘ü龠x拔的基本程序是:在法院組織由律師和非律師組成提名委員會以后,由提名委員會從本地區(qū)執(zhí)業(yè)五年以上的律師和檢察官中選擇二至三人作為補缺候選人。這幾個候選人可以在兩年內成為補缺人選,由州長或者縣長、市長在需要補缺時從這二至三人中指定一人。為了幫助提名委員會成員投票、決定是否留任某一法官,立法機關要對法官定期進行評估,并公開評估結果。
然后,從對法官的監(jiān)督來看。1988年科州立法創(chuàng)設了司法執(zhí)行委員會,目的是為投票人提供對法官和其司法行為公正、負責、全面的評估。該委員會任期為兩個四年,有十名成員,由首席法官和州長每人指定一名律師和兩名非律師、參議長和眾議院發(fā)言人每人指定一名律師和非律師組成。司法執(zhí)行委員會的評估結果不斷提供給法官提名委員會成員,也反饋給法官,以便他們能有所改進。上述評估結果由立法機關以“藍皮書”的形式出版,并送達每一個注冊提名委員會成員。另外,科州還有一個針對法官道德行為進行觀察的“科羅拉多司法紀律委員會”,來處理公眾對法官的投訴問題。
最后,法官審理案件時有完備的審理程序。這個程序的體系內容很多,我們舉其中的“集中審判”一例來說:一個即將審理的案件在事前不確定由哪幾位法官審理,而是在開庭或者即將開庭的當天或者前一天,突然選任法官;開庭后案件不能中斷審理,當庭判決。特殊案件在必要時進行全封閉式審理,這時,法官不能回家,由法警監(jiān)督到特定的旅館休息,與外界不能有通訊聯(lián)絡、不能接觸他人和獲得新聞。違背上述程序的可能進行“程序更新”,即原審無效,重新組成審判組織進行審理。
中國的司法改革已經進行十多年,但是一些重要的法院改革措施并未實施。在法官的產生、法官的監(jiān)督和案件的審理程序上存在著一些制度上的漏洞,正是這些缺失使一個個法官腐敗窩案出籠了。
【選自2006年11月12日《蘇州律師服務網》】
題圖/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