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之佛(1896—1962),中國畫家#65380;美術教育家。號雪翁,浙江慈溪人。日本東方美術學校圖案科畢業(yè),1923年回國,從事裝潢圖案設計。曾任上海藝術大學#65380;上海美術??茖W校及中央大學教授,國立藝術??茖W校校長。建國后,任南京師范學院美術系主任#65380;南京藝術學院副院長?;B畫宗宋#65380;元人,創(chuàng)制雙鉤細染之花鳥畫,筆致精細#65380;敷色濃麗,兼及藝術理論。有《陳之佛畫選》#65380;《圖案構成法》#65380;《西洋美術概論》#65380;《藝用人體解剖學》#65380;《中國陶瓷器圖案概觀》等。
留學日本,苦心探索工藝圖案美術
嶄露頭角,立志發(fā)揚中華藝術傳統(tǒng)
陳之佛從小聰穎,6歲便隨其父陳洵美讀《三字經(jīng)》等啟蒙讀物,8歲入三山蒙學堂讀書,當時馬宗漢就在該校任教。馬宗漢是著名的辛亥革命“三烈士”之一,他以推翻滿清封建統(tǒng)治為己任,常向?qū)W生傳播革命思想。少年陳之佛深受影響,所以從小就有出去闖天下的想法。陳之佛9歲進入余姚高等小學,15歲那年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當時在浙東十分有名的錦堂師范學校。陳之佛是學校的優(yōu)秀生,本有希望由學校推薦去日本留學,但在畢業(yè)前夕生了一場大病,只得從錦堂師范學校休學。母親總覺得讀師范教書沒出息,再三勸他到錢莊里學生意,以便繼承祖業(yè),保持商賈門第。但陳之佛總以為商人欺詐虛偽,發(fā)誓一生一世也不愿做生意人。
陳之佛的二伯父是前清秀才,也是房族里數(shù)一數(shù)二的讀書人。他看到陳之佛聰明好學,成績又好,就對陳之佛的父親說:“阿本(陳之佛奶名紹本)這么聰明,應該讓他繼續(xù)深造?!痹诙傅热说膭裾f下,父親才同意他去杭州參加浙江工業(yè)學校的招生考試。憑著在師范學校學習時打下的扎實功底,他很順利地通過了考試。
在杭州工業(yè)學校機織科讀書期間,陳之佛廢寢忘食地刻苦學習,接受了嚴格的繪畫訓練,掌握了藝術家必備的技能和學識,畢業(yè)后留校任圖案及鉛筆畫教員。任教期間,陳之佛顯露出了過人的藝術才華。他編寫的《圖案講義》被學校定為教材。當時圖案學是新科目,所用的教材都是日文譯本,所以陳之佛的這本講義實際上是中國人自編的第一本圖案學教材。隨著機織業(yè)的發(fā)展,對圖案的需求日增,陳之佛向校長建議設置專門的圖案班,以培養(yǎng)人才。校長對他的想法極為贊許,并推薦他參加去日本留學的官費生資格考試。
1918年,22歲的陳之佛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留日官費生,于10月東渡到東京,第二年春考入東京美術??茖W校工藝圖案科,成為我國到日本學習工藝美術的第一個留學生。陳之佛為人正直#65380;生活簡樸#65380;待人誠懇#65380;樂于助人,同留學在日本的豐子愷#65380;關良#65380;夏衍等文學藝術家交往甚密,在日本留學生中被稱為“好人”。
在日本期間,陳之佛夙興夜寐#65380;刻苦攻讀,在花鳥寫生#65380;圖案構成和色彩方面狠下工夫。他收集了有關工藝美術和美術史論的大量資料,為今后的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創(chuàng)作的掛壁圖案和裝飾圖案在日本獲得優(yōu)秀獎和銀質(zhì)獎章。由于他在學業(yè)上的獨特成就,陳之佛深受日本美術界一些知名教授的贊賞。東京美術??茖W校的島田佳矣教授曾對他說:“日本的圖案是從中國古代藝術發(fā)展而來的,中國的傳統(tǒng)圖案比日本高明得多,希望你在圖案創(chuàng)作中不僅學習他國的藝術,更要汲取發(fā)揚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睄u田教授的這番話對陳之佛觸動很大,他下決心要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藝術傳統(tǒng),在此基礎上再不斷地加以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博采眾長,創(chuàng)立工筆花鳥畫嶄新風格
獨樹一幟,贏得整個美術界充分肯定
1923年4月,陳之佛從日本學成回國,出任上海東方藝專圖案學教授。他在教書之余,還經(jīng)常為廠商設計紡織圖案和商標,并為新文藝書刊作封面畫和藝術裝禎。他曾為《東方雜志》和《小說月報》作封面設計,憑著自己深厚的藝術功底和獨特的藝術構思,使這兩種刊物在形式上生動活潑,深受讀者喜愛。他還為上海天馬書店出版的魯迅#65380;茅盾#65380;郁達夫自選集設計封面,很受各界的歡迎。
1928年8月,陳之佛離開上海到廣州,擔任廣州市立美專圖案科主任兼教授。在廣州期間,他出版了第一部美術專著《色彩學》。1931年,他應聘去南京中央大學任教,參與了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的籌建工作,并當選為理事。在南京,陳之佛在教學之余,開始擠出時間專攻工筆花鳥畫的開拓工作。當時他雖已步入不惑之年,在工藝美術事業(yè)上已取得很高的成就,頗負盛名,其寫意的花鳥山水畫也有相當?shù)脑煸?,而要專攻工筆花鳥畫必然要作出巨大的犧牲,但陳之佛毅然選擇了這條艱辛的藝術之路。他攻研工筆花鳥畫的原因主要有3個:一是從小喜愛,早在錦堂師范學校學習期間,他就經(jīng)常臨摩《芥子園畫譜》,為繪畫打下了扎實的基礎;二是他認為自己一旦年老,繪制工藝圖案時,在視力#65380;手法等方面都將會不適應;三是他考慮到中國工筆花鳥畫存在著一個既要繼承又要發(fā)展的問題,他覺得自己責無旁貸。所以在教學之余,他躲進畫室,專心鉆研#65380;不斷探索,由于陳之佛具有堅忍不拔的毅力#65380;力克困難的決心#65380;虛懷若谷的氣魄和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懷,經(jīng)過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終于創(chuàng)立內(nèi)蘊深沉#65380;意境深遠的中國工筆花鳥畫的嶄新風格。陳之佛的工筆花鳥畫,繼承了五代時徐熙#65380;黃荃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又廣泛汲取了宋元時期錢選等諸家之長,并受明代呂紀#65380;清代惲南田的影響,既博采眾家之長,又獨樹一幟。他那清新俊逸的藝術風格,把傳統(tǒng)的工筆花鳥畫向前推進了一大步。1935年,陳之佛以“雪翁”署名的花鳥畫在南京第一屆中國美術展覽會上展出,引起了美術界的轟動。他那寧靜清雅#65380;獨樹一幟的畫風,使畫展大增光彩,并使他一舉成名。他自己曾說:“40歲之前,我山水花鳥都畫,但既無名師指點,也不專攻。后來在一個古畫展覽會里,我被宋#65380;元#65380;明#65380;清各時代花鳥畫大家的作品吸引住了,特別是一些雙鉤重染的工筆花鳥畫,時刻盤旋在腦際,久久不能忘懷,于是開始專攻花鳥,并決心畫工筆。”他的畫是無師自通,大器晚成,終一鳴驚人。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不久,南京淪陷,陳之佛隨校遷至重慶。由于多年積累的畫冊#65380;資料在日寇的鐵蹄下均遭劫難,他心里十分痛苦,深感侵略戰(zhàn)爭的可惡可鄙。為了抗議日本侵略者,他開始每天吃素,以致身體狀況日差。
1942年3月1日,陳之佛在重慶首次舉辦了個人國畫展。畫展上展出的一幅幅意境優(yōu)美#65380;構圖新穎#65380;色彩雅致#65380;富有裝飾情趣,詩書畫合一的工筆花鳥畫,使觀者耳目一新,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注目。著名學者潘椒在報上撰文稱贊道:“陳之佛先生是我所認為當代作手中最具藝術風度的一個人。他的工作態(tài)度是很認真#65380;沉著的,他在作畫時確守著規(guī)矩#65380;準繩,不讓自己的步伐有一點錯亂,這是他每一幅畫面上無論誰都能看到的,他已由熟而巧,浸浸乎出我入紀了。譬如這次展覽的作品中,頗有幾張足以與前人名作把臂入林?!敝佬g評論家李長之發(fā)表了《從陳之佛教授畫展到中國花卉畫》的長篇評論,說:“花卉中開辟了這樣嶄新的畫風,這是使人歡欣鼓舞的!我們盼望陳先生充分發(fā)揮它,千萬不要惑于流俗而放松它。藝術是有征服性的,但新的畫風必須以堅強的意志為后盾……我們更熱切地盼望中國畫風的轉(zhuǎn)變將自此而開始?!惫羰中蕾p陳之佛的作品,為不少作品題了充滿激情的詩詞,如為《梅花宿鳥》畫題“天寒群鳥不呻喧,暫倩梅花伴睡眠。自有驚雷籠宇內(nèi),誰長淵默見機先。”為《碧桃月季》畫題“月季何娟娟,碧桃殊綽約,縱無知音賞,雙雙有黃雀。黃雀常相伴,花開永不落,任他寒暑易,此情相照灼?!边@些詩詞恰如其分地贊揚了陳之佛的勇敢開拓精神和超乎常人的膽識,是對他投身工筆花鳥畫的艱苦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充分肯定,因為陳之佛給工筆花鳥畫事業(yè)帶來了新的生機。
潔身自好,憤而辭去藝專校長職務
融會貫通,苦心獨創(chuàng)雙鉤細染畫法
陳之佛個人畫展的成功,也引起了國民政府的注意,一些政府要員#65380;教育部長等也來買畫。畫展結束后幾個月,陳之佛忽然接到國民政府教育部長的來函,要他擔任國立藝專校長職務,陳之佛素來不愿涉足行政工作,便再三推辭,而部長則一再勸說,陳之佛只得借口回去考慮考慮再作答復。當時傅抱石常來陳之佛家中走動,陳就與他商議如何推辭好。傅抱石說,只要提出苛刻條件,能答應就干,不答應正好推掉。于是兩人商議后,提出3條他們認為教育部難以解決的要求:遷校到重慶沙坪壩磐溪;增加經(jīng)費;改藝專為學院。不料如此苛刻條件呈上后,教育部竟一口答應,7月發(fā)來聘書,陳之佛騎虎難下,只得硬著頭皮走馬上任。
陳之佛在任國立藝專校長期間,辦學力主“求良才,課實務,除積弊”。他將學校從青木關附近的松林崗遷來重慶沙坪壩磐溪,并下決心進行教育改革。他請好友豐子愷先生任教務長,請傅抱石任校長秘書兼中國畫史#65380;畫論教授,黃君璧任國畫科主任,王道平任應用美術科主任,秦宣夫任西畫科主任,其他還有吳作人#65380;李可染#65380;鄧白等,使中國美術界的一大批人才都集聚在國立藝專。當時的國立藝專很快成了青年人向往的藝術殿堂。
師資陣容強大,教師對學校#65380;對陳之佛都極為支持,但教育部卻玩弄了一場騙局,答應的條件除遷校實行外,其余都成了空頭支票,于是困難接踵而來。首先是經(jīng)費問題,陳之佛把自己賣畫所得的收入全部貼進去還不夠開銷;其次是陳之佛的身體越來越差,痔瘡大發(fā),大量出血,但他還是帶病堅持工作。
這一年,重慶發(fā)生了“校場口事件”,郭沫若等民主人士被國民黨特務毆打?!缎氯A日報》發(fā)表了《文藝界對時局的進言》,陳之佛毅然簽名,于是種種麻煩也接踵而來。國民黨反動派三番五次地威脅恫嚇他,要他登報聲明“退出”,陳之佛理直氣壯,毫不動搖。后來,國民黨反動派在《中央日報》上發(fā)起一個反簽名運動,也來找他簽名,被他嚴厲拒絕。他的所作所為引起了國民黨特務的注意,他的教育改革已為時局所不允。陳之佛對當時污濁黑暗的社會十分憎恨,于是憤而辭職。辭呈遞上去后,教育部不理不睬,于是第二次#65380;第三次……陳之佛接連遞了6次辭呈,仍無消息,又值痔瘡大量出血,最后只好在家治療,不再到校視事。這樣教育部才不得不于1944年4月,同意他辭去藝專校長職務。陳之佛任藝專校長不到兩年,弄得渾身是病,一身是債。他滿腔憤慨作《鷦鷯一枝圖》,上面滿滿抄錄了張茂先所作《鷦鷯賦》以泄胸中之氣。后來潘天壽來接任藝專校長職務,同樣被弄得焦頭爛額,騎虎難下。
1945年8月抗戰(zhàn)勝利,陳之佛隨中央大學遷回南京,內(nèi)心一直處在苦悶彷徨之中,他把自己的居室題名為“養(yǎng)真廬”,以示心地坦蕩#65380;返璞歸真之意。他潔身自好,自號“雪翁”,有著“濯白雪以高潔”的志趣,所以這一時期他的許多作品常常以粉代墨,畫出白鶴#65380;白鴿#65380;白梅等圖畫。在《寒梅凍雀》#65380;《秋菊傲霜》#65380;《月下孤雁》等作品中不僅反映出他高潔#65380;寧靜#65380;淡泊和孤芳自賞的人生,同時也成為他繪畫的一大藝術特色和藝術傾向。
為了打破美術界的沉悶,促進藝術交流,在徐悲鴻與陳之佛的倡議下,于1946年12月在南京香鋪營文化會堂舉辦了《徐悲鴻#65380;陳之佛#65380;呂斯百#65380;傅抱石#65380;奏宣夫聯(lián)合展覽》。這是一個中西合璧的展覽,形式多樣,內(nèi)容十分豐富。陳之佛共展出作品54件,其中有《海棠雙鴿》#65380;《雪中蘆雁》#65380;《茶梅寒雀》等,題材以梅花和雁為主題的較多。展覽吸引了各界人士前來觀摩,促進了美術界的活動。
從抗戰(zhàn)到解放前夕,陳之佛一面在中央大學任教,一面從事繪畫創(chuàng)作。在重慶和南京,他接連開了3次個人花鳥畫展。陳之佛的工筆花鳥畫意境高遠#65380;工奪造化#65380;艷而不俗#65380;華而不浮,給人以深刻的藝術感染力。他獨創(chuàng)的雙鉤細染法豐富了我國花鳥畫的表現(xiàn)技巧。這是他博采眾長#65380;融會貫通,幾十年苦心鉆研的結果。后人評述陳之佛的花鳥畫,具有“真#65380;美#65380;精#65380;神”四大特點,就像江南的春色那樣明麗融合,又像西湖山水那樣幽美明靜,給人以高度美的享受。
陳之佛一向為人正直,富有愛國心,在當時美術界和社會上享有很高的聲望。他先后被推選為中華全國美術協(xié)會常務理事#65380;中華全國文藝家協(xié)會理事。1947年又被任命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委員會委員兼藝術組專門委員。同時被聘請擔任留學歐美試卷評閱工作和大專院校美術教師等的評審工作,另外還受聘兼任上海鐵路局與南京郵電總局的美術顧問。
出訪東歐, 熱情傳播中華文化
歌頌祖國,精心創(chuàng)作《松齡鶴壽》
新中國成立后,陳之佛先后任南京大學藝術系教授#65380;南京師范大學美術系主任等職。他的思想與藝術都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這明顯地反映在他的作品里,一掃過去所追求的那種雅潔自賞的藝術情趣,呈現(xiàn)出清新明朗的藝術風格,給人以樂觀向上#65380;奔放強烈的美感。1953年,他相繼創(chuàng)作了《和平之春》#65380;《青松白鶴》#65380;《祖國萬歲》#65380;《春色滿枝頭》#65380;《瑞雪兆豐年》等作品,這些作品構思新穎#65380;形象鮮明#65380;色調(diào)華滋,采用傳統(tǒng)的梅#65380;鵲#65380;松#65380;鶴等象征美好的題材,體現(xiàn)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為花鳥畫的推陳出新#65380;古為今用提供了一個成功的范例。
陳之佛的工筆花鳥畫艷而不失之俗,淡而不失之枯,柔和明麗#65380;生動樸實#65380;別出新意#65380;自成一家。他的工筆花鳥畫在描繪花鳥寫實的基礎上,恰當?shù)剡\用夸張變形的手法,帶有明顯的裝飾性。對于色彩他強調(diào)“妙超自然”#65380;“隨類賦彩”,決不依樣畫葫蘆。他把自己的繪畫經(jīng)驗概括為“觀#65380;寫#65380;摩#65380;讀”四字訣?!坝^”是指觀察自然,欣賞優(yōu)秀作品,出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師法名作,鍛煉藝術基本功;“寫”是指寫生,練習技巧,掌握形象,收集素材;“摩”是指臨摹,研究古今中外精神理法,吸收優(yōu)點作為自己創(chuàng)作的借鑒;“讀”主要是讀文學作品,技法理論和古人畫論。
1956年,陳之佛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58年6月,他受國務院文化部的派遣,以中國美術代表團團長的身份率隊出訪波蘭#65380;匈牙利等國,進行文化交流活動。在華沙和布達佩斯等地,陳之佛舉行了“中國國畫展”,并先后作了題為《中國繪畫歷史簡況》的電視講話,進行了70多項活動,歷時42天。
1958年8月,陳之佛圓滿完成了藝術使者的重任,順利返回祖國,被任命為南京藝術學院副院長#65380;江蘇國畫院副院長。作為現(xiàn)代中國工藝美術教育的先驅(qū)和美術家,陳之佛先后創(chuàng)作設計了大量作品。他還帶領學生完成了首都人民大會堂江蘇廳的設計和布置任務,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好評。
1959年暑假,陳之佛為了慶祝建國10周年,精心創(chuàng)作了《松齡鶴壽》#65380;《鳴喜圖》等7幅佳作。其中《松齡鶴壽》是他生平罕見的巨作,畫高148公分#65380;寬296公分。一張整紙,又是工筆重彩,畫起來相當吃力,有時一伏下去就是幾個小時,累得直不起腰,他就讓女兒為他捶一捶背,再堅持繼續(xù)畫。是什么力量支持著他?正如他自己所說:“天熱,我的心更熱?!边@位飽經(jīng)風霜的老畫家,目睹祖國10年來的偉大成就,怎么能不滿懷熱情,表達心中對親愛祖國的熱烈頌揚和祝愿!陳之佛采用象征美好的傳統(tǒng)題材,以充沛的激情和嫻熟的技巧歌頌祖國生氣勃勃的美好前景。全畫瑰麗和諧#65380;雄偉典雅,構圖十分新穎別致,是一幅難得的杰作,這也是陳之佛的代表作品。與此同時,他還創(chuàng)作了《祖國萬歲》#65380;《鳴喜圖》等,這些作品都洋溢著他的情和愛。就這樣整整一個暑假,他沒有休息過一天,校內(nèi)外人士無不為他的精神所感動。江蘇電影制片廠的同志得到這一消息,還特地趕來拍錄下這感人的情景。蘇繡研究所專門派人來觀摩學習,后來蘇州織造廠將這幅巨作刺繡成壁畫,遠銷9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被譽為“東方明珠”。這一年,陳之佛被選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65380;美協(xié)江蘇分會副主席#65380;江蘇省文聯(lián)副主席,并出席了全國文教群英大會和在首都北京舉行的慶祝建國10周年大會。
承前啟后,開創(chuàng)工藝美術新局面一代畫師,無愧德藝雙馨美術家
1961年,郵電部郵票發(fā)行部門請陳之佛設計一套“丹頂鶴”郵票,他雖然工作十分繁忙,還是欣然答應,而且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就設計完成。由于他的精心創(chuàng)作,整套郵票圖案十分精美,氣勢雄壯#65380;意境深遠,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直到1980年還被評為建國30年來最佳郵票之一,同時它也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爭相收集珍藏。可惜,當“丹頂鶴”飛向世界之時,陳之佛自己未能見到。
陳之佛在教書育人之余著作豐富,作品繁多,深為世人欽嘆。他出版有《圖案法ABC》#65380;《圖案構成法》#65380;《藝用人體解剖學》#65380;《西洋美術概論》等專著20多種。人民美術出版社曾先后出版過《陳之佛畫集》和《陳之佛花鳥畫選》。1960年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江蘇分會和江蘇美術館在南京聯(lián)合舉辦《陳之佛花鳥畫展覽》,共展出作品80多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一位評論家寫道:“陳先生藝術之可貴,正是由于他善于繼承民族傳統(tǒng)的精華,并汲取異國藝術的特長,敢于獨創(chuàng)新意#65380;自辟蹊徑,達到既能入法度之中,又能出法度之外,創(chuàng)造出具有個人鮮明藝術風格的#65380;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高水平的作品。將工筆花鳥畫推向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p>
1961年5月,國務院文化部組織全國高等藝術院校的教材編寫工作,委托陳之佛主持《工藝美術史》及《工藝美術史教材》的編寫。在他所寫的前言初稿中曾這樣指出:“浩如煙海的歷代工藝美術遺產(chǎn)中,由于社會性質(zhì)的不同,時代風尚的不同,審美觀點的不同,物質(zhì)材料的不同,生產(chǎn)方式的不同,藝術水平的不同,產(chǎn)生了千差萬別#65380;多種多樣的品類和風格。我們研究工藝美術史,必須明確工藝美術的特征,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才有可能來分辨十分紛繁的遺產(chǎn)中的糟粕與精華,抉別哪些應該保存#65380;應該發(fā)揚,哪些應該拋棄,使漫長的歷史時期中,無數(shù)勞動人民#65380;工藝匠師們辛勤勞動的成果#65380;智慧的結晶,重新為人民所有,并在新的基礎和條件下加以革新和發(fā)展?!彼麑τ诠に嚸佬g研究的方針#65380;任務和方法的見解,對工藝美術的本質(zhì)#65380;范圍和怎樣正確地對待遺產(chǎn)的態(tài)度,對怎樣革新和發(fā)展工藝美術等作了精辟的闡述,為撰寫工藝美術史教材和工藝美術史奠定了基礎,指明了方向。
遺憾的是,他最終未能完成這部書稿的寫作。1962年1月,陳之佛因勞累過度,突患腦溢血,于1月15日晚在南京溘然與世長逝,享年6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