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學坤
語文課程的任務在于在給學生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的同時,也使他們獲得言語文化智慧。就此而言,語文作為一種文化,不是知識的堆砌,而是人類言語智慧的結晶與升華。語文課堂文化需要智慧的關照和統(tǒng)領,需要智慧的生成與閃爍。在這方面,張老師的這節(jié)課有三點不得不提。
一是引導學生對課文言語領悟的方法靈活多樣。對“啟蒙”依據(jù)字形解釋,對“混沌”聯(lián)系上下文推想,對“故道”用“故友”作比照。對文章開頭的寫景文字,則運用想象法、誦讀法展現(xiàn)語言的美妙;在“板塊二:民歌童謠之美妙”中,則重點從節(jié)奏、速度、輕重、韻律等方面,引導學生感受民歌童謠那或悠長飄逸舒緩自由,或活潑明快幽默風趣的獨特韻味,讓學生在如癡如醉中體會到民族語言的智慧和美麗。最讓人稱奇的是對“不長五谷,卻長歌謠”和“芳香的音韻”中的“長”與“芳香”言語運用智慧的理解?!伴L”先用“流傳”替換法比較,再用聯(lián)想法體驗,終于讓學生明白這“是一種陌生的搭配,寫出了那個地方歌謠的蓬勃生機和活力,也讓這個句子帶著一種詩性的美”?!胺枷恪眴栴}則在學生提出后,留待后面深入學習時,結合“我”的心理感受來解決,從而使學生明白,運用語言的能力,駕馭語言的智慧,是來自心靈的感受和力量。這樣緊緊貼近語言的教學,才是“語文”的教學。
二是指導學生把握文章整體神韻的功力通透而成熟。本文的文眼和神韻全在“月光啟蒙”上。揭示“啟蒙”的內涵和意韻是教學成功、促進學生學會表達的關鍵。張老師整堂課的教學可以說都在為此發(fā)力:揭示課題時,理解“啟蒙”的一般意義;解釋“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和吟誦歌謠及理解“芳香的音韻”時,蘊含著“啟蒙”的課文意義;“板塊三:母愛之美妙”,引用作者《黑土地》片段時,集中展現(xiàn)“啟蒙”的內在象征意義。尤其是引用作者《黑土地》這個課外資源后,找出“月光”和“母親”之間的聯(lián)系,水到渠成地揭示了“月光啟蒙”的豐富內涵。而“我回老家去看她”一段文字的朗誦更給這一內涵增加了催人淚下的感情力量,形成了整堂課教學的最高潮。學生眼里“有晶瑩的東西”“在滑淌”,就是對張老師教學的肯定和獎賞。
三是教師優(yōu)美的教學語言是讓學生學會表達的最好示范。張老師的教學語言富有詩意,充滿感染力,直達學生心靈?!敖處煹难哉Z是一種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說話的藝術,同人心交流的藝術?!边@對學生學會表達同樣具有直接而巨大的濡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