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以來,學校組織文化對教師觀念與行為的影響成為學校變革與學校領導研究的中心問題。受“學習型組織”這一新概念及其在教育實踐領域中深入探索的影響,學校越來越被視為一個“專業(yè)學習共同體”。學校作為“專業(yè)學習共同體”的本質,就是為了更好地關注學生的學習,必須同時關注教師的學習,促使教師在相互交流與合作基礎上形成和建立共同成長的專業(yè)學習關系,而能萌發(fā)并支持這一關系形成的至關重要的人是校長。
將學校建設成為“專業(yè)學習共同體”,既成為學校變革的新目標,也成為校長面臨的最為緊迫的任務。它要求校長必須基于新的學?!皩W習”觀,重新審視和確認自己的角色作用,并在學習的行動中體現對學校變革的領導責任。
校長應是首席學習者。校長如果想要教師參與學習。必須用一些方法來鼓勵。但是在所有的鼓勵因素中,如果校長不承認自己有學習的要求,他就不能引導別人成為有效的學習者。因此,校長必須清楚地意識到,作為領導者,必須要與學習者的角色相契合。也就是說,在校長角色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學習的責任。校長本身是學習者,校長要率先成為一個學習者,扮演“學習帶頭人”的角色。只有校長的學習,才能有校長對學校學習的深刻理解,才能喚醒和感召教師的學習,正確引領教師的學習。不僅如此,校長的學習還是推動和支持學生學習的一種動力。尤為重要的是,在實際的學校管理中。校長的注意力經常被一些問題或事件的現象所吸引,無法通過學習去理性地思考問題或事件的實質,這就更需要校長從“官”與“管”的思維定式中解放出來,轉型為學習者,借助自我積極的學習行動去尋找解決問題、應對事件的有效方法。
校長應是學習的領導者。引領學校學習,成了校長扮演領導者角色、發(fā)揮領導作用的有效途徑。校長不僅要成為首席學習者,自己學習,還要成為能夠領導他人學習的人。校長要成為學校學習的領導者,必須要重視學習的價值、關注學習的需要。創(chuàng)造學習的環(huán)境、鼓勵學習的發(fā)生、支持學習的行動。通過建立發(fā)展性的激勵與評價制度,提供各種支持性的資源和條件,在學校營造開放信任的團隊學習氣氛,培育崇尚學習的學校文化精神,創(chuàng)設人人基于學習變革實踐的發(fā)展機制,為每個教師提供共享信息和廣泛交流的機會,促進教師通過閱讀、反思、對話和行動,為了學生的學習和學校的共同目標而一起學習,真正使學校充滿學習的活力,使學校成為名副其實的學習之地。
校長應是學習的參與者。如果我們用心觀察,許多校長可謂很重視教師的學習,為教師規(guī)定學習的任務,為教師的學習制訂嚴格的獎懲制度,但他自己卻總有許多“不學習”的理由,扮演了學校學習的指令者、旁觀者、要求者和監(jiān)督者的角色。這不僅以消極的方式影響了教師的學習,而且因為校長參與的缺失而導致校長對教師學習特性與問題的不了解,出現了許多違背教師學習規(guī)律、傷害教師學習熱情的做法。在學校學習文化的建設中,校長必須是“成員”而不是“官員”,當校長以積極參與者的角色,與教師和學生一起學習時,才能真正引領和促進教師有效學習行為的發(fā)生,也才能獲得學校成員的信賴。有許多實踐和研究還表明,校長參與學校學習的行為,本身也是一種具有引導性和啟發(fā)性的學習模式和學習策略,既能以理性保障學校變革的正確方向,也能不斷促進“校本知識”生成與積累,更會使每個教師都感受到自己對學生、對教學、對學校的責任,真正實現學校變革對“共同學習,共同領導”理想的追求。
(摘自《中國教育報》2007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