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莉
在后現(xiàn)代的東方生活中,她們依然這樣:大喜或大悲,生命就是在轉(zhuǎn)圈、輪回。都夢想著超越平凡的生活,但能實現(xiàn)的很少。沒有完美,卻豐富多彩。
看完《姨媽的后現(xiàn)代生活》這部電影,我再次想起東方女性這個話題。
美國學者賽義德在《東方學》一書中有這樣一句一針見血的結(jié)論:“在東方旅行家和小說家的作品中尤為明顯:女性通常是男性權力幻想的產(chǎn)物。她們代表著無休無止的欲望,她們或多或少是愚蠢的,最重要的是,她們甘愿犧牲?!?/p>
在后現(xiàn)代的東方生活中,她們依然這樣:大喜或大悲,生命就是在轉(zhuǎn)圈、輪回。都夢想著超越平凡的生活,但能實現(xiàn)的很少。沒有完美,卻豐富多彩。
《姨媽的后現(xiàn)代生活》中的姨媽正是這樣一位東方女性。
影片映照了一個時代
姨媽,一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上海老太太。趕上了所有那個年齡階段的人都會遇到的事情,懷抱青春夢想奔赴祖國邊疆,現(xiàn)實的可怕或者是迷茫沖動讓她第一次妥協(xié),選擇了和一個她完全不喜歡的大老粗結(jié)婚;后來又趕上回城的大潮,她毅然決然地拋棄了丈夫女兒,頭也不回地一個人回到了上?!莻€給她編織了無數(shù)夢想和奢華的城市;再后來現(xiàn)實一步步擊碎夢想,這個城市一步步繁華,而她卻一步步蒼老,與這繁華逐漸隔離,但依舊固守著上海女人的矜持或者說是女人的虛榮;再后來失去工作、孤苦伶仃,卻又遭遇所謂情人的詐騙,落了個人財兩空,毫無著落;最終她隨女兒又回到了當初她毅然決然離開的那個城市,守著當初她一點也不喜歡的那個男人,靠賣鞋了此殘生。
《姨媽的后現(xiàn)代生活》應該是導演許鞍華從影以來的最佳作品,比起《女人四十》的香港小格局,《姨媽》講的是一個60歲的中國女人,映照的卻是一個患難的大時代。一部好電影,卻很容易陷入了一點點困局。為什么?因為在市場上,看得明白這部電影的,只有兩種人:一是50歲以上“文革”中受害的一代——得益的一代,如坐擁國家資源的高干子女不算;另一種,是良心尚存的中國人。
第一類人,根本不會掏腰包買票看電影,就像片中斯琴高娃飾演的姨媽本人,她會是電影院的座上客嗎?第二類,人數(shù)太少,屬于珍貴動物,因此,《姨媽》明明可以列為百年最優(yōu)秀的中國電影頭十名,卻令人擔心其票房。剩下來可能進場的觀眾,就是所謂年輕的消費者了:就像片中趙薇這類,加上香港鄭中基和Twins的擁躉。他們對上一代的事不會有興趣,什么叫做“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一點記憶也沒有,連周潤發(fā)也不足以吸引二十多歲這一代。
香港觀眾,就只能進場看周潤發(fā)“搞笑”了。電影的宣傳海報,設計風格荒誕,以一對男女主角的喜劇形象當賣點,取向怪異?!兑虌尅访髅鞑皇且徊啃ζ?,而是悲劇,表述得非常淺白,但主題別有深意,《姨媽》會令有良心的觀眾走出戲院沉思久遠,但這個世代,流行的是《翻生侏羅館》,把大腦帶進戲院的觀眾太少了。
《姨媽》的悲劇,不但在銀幕的人物故事中,如果電影不賣座,而且還在電影以外今日的中國社會。甚至可以說,不買票看這部戲,或者只為看周潤發(fā)如何“做小丑”,是觀眾自己選擇“遺忘”,遺忘片中姨媽這悲劇的一代,這種大城市中無處不在但又郁結(jié)難張的小角色,還有就是遺忘塑造了姨媽悲劇人物的那段黑暗的歷史。這當然不是編導的原意,但電影里含蓄而輕淡的哀愁,凝結(jié)成心靈的震撼,卻不能不引起如此沉重的結(jié)論。正如讀巴爾扎克的《高老頭》令人掩卷沉思再三一樣,這位姨媽就是當代中國的高老頭,但是,在這個時代,誰還會讀巴爾扎克,或俄國的契訶夫呢?這樣說,并不是故作高深,我只是真的不知道如何在一份大眾的通俗媒體專欄推許一部中國的好電影。如果您不明白,自己買票進場便是了,雖然我會整理一下,嘗試怎樣欣賞這位姨媽。
姨媽是人人的姨媽
看《姨媽的后現(xiàn)代生活》,香港人只看周潤發(fā),“發(fā)哥”在電影里是個騙子,在公園里唱戲,與姨媽萍水相逢,他口沫橫飛,滿嘴巴的楚辭和蘇東坡,獨居的姨媽,以為他是個才子,請周潤發(fā)到她家,吃她親手調(diào)制的糖醋排骨。這一段喜相逢,層次很豐富。兩人一同唱戲,一起游泳。騙子喚起了姨媽的童真。最后騙子告訴她:有一個投資墓地的項目,姨媽信以為真,結(jié)果丟了畢生的積蓄。有幾句對白,說盡今日大陸社會的現(xiàn)實蒼涼,姨媽聽見發(fā)財大計,滿懷歡喜:“這年頭,誰能讓我賺錢,就是對我真正的愛了。”
當她發(fā)覺上了當,姨媽對騙子說:“我如果十七八歲,以后還有時間,到了這把年紀,你是絕了我的路啊。”到底周潤發(fā)是不是行騙集團的一員,影片沒有交代,這一點,也不必細說,反正他兩手一攤:“也跟你一樣一起損失了呀!”在一個荒誕的社會,一個令人一見傾心的中招,不值得同情的任何投資。但最后,他坐在姨媽的床邊,守候到天亮,怕姨媽受不了而自殺。周潤發(fā)這個角色,玩世之間,也不是良心泯滅,換了一個平庸的創(chuàng)作人,就不懂得九淺一深地留了這一手。周潤發(fā)一披大衣,觀眾目送他的背影遠去。在人海之中,這只是個卑微的小角色,一個獨居的老女人給騙掉了積蓄,在一個沒有誠信的國家,是微不足道的,正如《齊瓦哥醫(yī)生》的結(jié)尾,也有一句對白:“在革命的時代,死人的事是很多的?!弊詈笠虌寷Q定回到東北,與上山下鄉(xiāng)時下嫁的那個她從沒愛過的丈夫團聚。
曾經(jīng)企圖點亮生命最后一把火的姨媽,在一夜白頭后,眼神已變得黯淡無光,內(nèi)心的火苗變成了死灰,永遠都無法再燃燒了。
正像賽義德在東方學中說的那樣,“東方是用來圈定東方的舞臺?!倍虌寗t是這樣一個被圈定的東方女性。她努力一圈后卻回到原地,夢想失落了,內(nèi)心只有深深的寂寞,所謂心死。
汽車駛過上海的高速公路,四周是大廈高樓,這是金錢的樂園,卻是姨媽這一代平民百姓的煉獄。一代人的青春,如此葬送了,姨媽老來想追求的一點快樂和希望,也因為一個騙子的遠去而幻滅了。這個社會留給姨媽的是什么?最后她只有在鞍山的市場擺地攤,一面慢慢地啃大餅,更無風雨也無晴,一個不公平的時代,是怎樣把一個熱情的女性改造為麻木的死魂靈?難怪都如此面善,她是人人的姨媽,只是今天的中國人,在金錢圈里迷失了,已經(jīng)把我們的姨媽拋棄而遺忘。
幸福感其實是不能與金錢、學歷、生活環(huán)境成正比的。居住在上海最繁華地段的人,不一定就比大山里一個簡單的農(nóng)婦更快樂?,F(xiàn)實確實是這樣,人的欲望無窮盡,想要的東西那么多,生活能給予我們的卻很少。并不一定是社會底層的人生活才那么悲涼,每個人都各有各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