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回想起上個世紀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開展土地革命戰(zhàn)爭的年代時,可有人還記得那紅紅火火令人難忘的崢嶸歲月里,在江西中央蘇區(qū)發(fā)生過一起驚心動魄的富田事變!它在黨的歷史上曾經(jīng)產(chǎn)生了深刻和深遠的影響,其教訓是十分沉痛的……
中央蘇區(qū)抓“AB團”分子引發(fā)富田事變
富田事變是由抓“AB團”分子引發(fā)的。
所謂“AB團”,本是指1927年初國民黨右派在江西省內(nèi)的一個反共小團體(“AB”即“Anti—Bolshevik”,英文意即“反布爾什維克”)。它是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由蔣介石指示國民黨中央特派員段錫朋建立的。由于蔣介石的支持,“AB團”在國民黨江西省第三次代表大會上篡奪了省黨部的領(lǐng)導權(quán)。 在中國共產(chǎn)黨和廣大工農(nóng)群眾的堅決斗爭下,“AB團”組織僅僅存在了3個月便徹底崩潰。后來,中共贛西南蘇區(qū)黨組織的領(lǐng)導人在肅反(肅清“AB團”、“社會民主黨”、改組派等反革命派)中把“AB團”說成在南京有總部,各地有分部,并已大量打入中共黨內(nèi)的龐大的特務(wù)組織。
從1929年下半年開始,贛西南的一些地方就在肅反中抓“AB團”分子了。1930年2月,紅四軍前委、贛西特委和紅五軍、紅六軍軍委在吉安縣陂頭村召開聯(lián)席會議后,抓“AB團”分子的肅反行動又擴大到了軍隊。后因紅一方面軍所抓的“AB團”分子劉天岳等說中共江西省行動委員會內(nèi)有江西“AB團”的總團部,于是,抓“AB團”分子的肅反行動又擴大到了省行委。1931年10月14日,紅一方面軍總前委在給中共中央的報告中稱:贛西南黨、團、蘇維埃政府的領(lǐng)導機關(guān),多數(shù)為“AB團”分子所充塞。10月26日,紅一方面軍總前委與中共江西省行委又發(fā)出指示說:現(xiàn)在贛西南的黨內(nèi)和團內(nèi)充滿著反革命“AB團”分子,必須改造全部黨的組織,不使有一個反革命“AB團”分子留在贛西南的黨團內(nèi),必須嚴厲地鎮(zhèn)壓“AB團”,處決“AB團”中一切活動分子。 此后,打擊“AB團”的行動便在江西中央蘇區(qū)全面展開。對被抓的“AB團”嫌疑分子,肅反人員多采用嚴刑逼供的方式進行審訊,導致被抓人員胡亂指認,造成數(shù)以萬計的冤假錯案。
1930年10月,紅軍攻克吉安城,在清理敵人文件時,發(fā)現(xiàn)了一張條子和江西省行委書記李文林的家屬有牽連。于是,李文林當即成為特嫌,被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扣留在黃陂。李文林是江西省東固地區(qū)紅軍獨立二團和四團的創(chuàng)建人,是曾受到毛澤東稱贊的英雄人物。他任贛西南特委常委時,是抓“AB團”的帶頭人,在特委會議中曾經(jīng)提過“實行赤色恐怖”的口號。李文林被抓后,與他有關(guān)的一些人也相繼被抓,并都被屈打成招。
12月3日下午,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派肅反委員會主任李韶九以特派員的身份,帶領(lǐng)紅軍一個連從黃陂趕往富田,幫助中共江西省行委肅反抓“AB團”。李韶九,又名李柏成,湖南嘉禾北街人,當年只有26歲。李韶九在紅二團時,就與李文林有矛盾。7日下午,李韶九一到富田,即命令士兵迅速包圍省行委和省蘇維埃政府,將正在里邊開會的幾位負責人捆起來,接著開始翻箱倒柜,滿屋搜查,一片殺氣騰騰。接著,李韶九命令士兵搜捕其他工作人員。在這次行動中,共有省行委常委、贛西南團特委書記段良弼、省行委秘書長李白芳、省行委軍事部長金萬邦、省蘇維埃財政部長周冕、紅二十軍政治部主任謝漢昌、省蘇維埃政府秘書長馬銘等120多人被抓。隨后,李韶九親自主持審訊,不許對方辯解,只許承認自己是“AB團”分子,然后交代其他“AB團”成員的名字。否則,便對被抓的男、女分別施以“地雷公燒香頭”、“點天燈”、燒陰戶等酷刑。從當天晚上起,受刑人慘烈的呼叫聲開始震撼富田上空。
9日,李韶九綁押著紅二十軍政治部主任謝漢昌,前往軍部所在地東固,幫助紅二十軍肅“AB團”。謝漢昌被迫供出紅二十軍一七四團政治委員劉敵是“AB團”分子。但劉敵十分機靈,又善于言辭,被抓之后,以同鄉(xiāng)關(guān)系說動李韶九釋放了他。讓李韶九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一放竟引發(fā)了令人震驚的富田事變,
劉敵一回到團部,就說李韶九是反革命,立即集合部隊,迅速前往東固,包圍軍部,釋放了被捕的謝漢昌等人,抓住了與李韶九合作的軍長劉鐵超。李韶九當時正好不在軍部,聞訊后慌忙逃往富田。由于擔心李韶九潛逃回富田殺害被捕的省行委領(lǐng)導人,劉敵、謝漢昌等立即率一七四團機槍連和獨立營馬不停蹄奔向富田。黃昏時他們到達富田,炸開牢門,打死看守,公開劫獄,同時,還包圍省行委,繳了警衛(wèi)連的槍械,逮捕了李韶九和中共中央提款員易爾士。此時省蘇維埃政府辦公室里,紅一方面軍總前委秘書長古柏和他的愛人曾碧漪、湘贛邊界特委副書記陳正人的愛人彭儒與省蘇維埃政府主席曾山正在談話。外面一些參與富田事變的人已沖過來,并高喊著:“活捉古柏、曾山!”曾山見勢不妙,立即帶著人從屋后上山;古柏身處陌生之地,在緊急情況下,只好與曾碧漪、彭儒隱蔽在政府門前的刺蓬叢里,大氣也不敢出。沖進省蘇維埃政府的一些參與富田事變的人,從他們躲著的刺蓬邊,叫罵著涌出了院子。過了一會兒,古柏和曾碧漪、彭儒才鉆出刺蓬,離開富田,脫離了險境。
事變之后,謝漢昌、劉敵等喊出“反對毛澤東,擁護朱德、彭德懷、黃公略”的口號。13日下午,謝漢昌、劉敵等將紅二十軍拉往贛江以西,宣布脫離紅一方面軍總前委領(lǐng)導。15日夜晚,段良弼、李白芳在河西永陽召開擴大會議,宣布他們是“合法”的中共江西省行委。
富田事變發(fā)生后,紅一方面軍總前委召開緊急會議,作出決議認定富田事變是“AB團”等的叛變行為。但是,事件并沒有結(jié)束,還在繼續(xù)發(fā)展著……
彭德懷識破偽造毛澤東寫的密函避免了紅軍大分裂
1930年10月,蔣介石發(fā)動對中央蘇區(qū)的第一次“圍剿”。11月1日,紅一方面軍總司令朱德、政治委員毛澤東頒布《移師贛江東岸,誘敵深入,待其疲憊而殲滅之》的命令,正式拉開第一次反“圍剿”斗爭的序幕。
12月中旬,彭德懷率紅一方面軍三軍團2萬余將士進至東山壩。
20日深夜,紅三軍團前委秘書長周高潮闖進總指揮部,急切地說:“彭軍團長,永陽省行委有急信送到?!庇狸柺⌒形歉惶锸伦冾I(lǐng)導人自行成立的“中共江西省行動委員會”。彭德懷拆開信函,不禁吃了一驚。永陽省行委的密信是寫給彭德懷、朱德、黃公略3人的。信在一開頭,便大聲疾呼:“同志們!黨的大難已經(jīng)在面前!黨內(nèi)永遠就這樣暗無天日嗎?我們只有痛苦,只有為黨流血,我們分數(shù)起送信給你們,如果此信再不能送到,又落到奸人手上,我們只有流血。為黨我們死不足惜……”永陽省行委信中所說的“奸人”是指毛澤東。并隨信附來“鐵一般的證據(jù)”毛澤東給古柏的一封密函。內(nèi)容如下:
古柏同志:
據(jù)目前各方形勢的轉(zhuǎn)變,及某方來信,我們的計劃要趕快地實現(xiàn)。我們決定捕殺軍隊CP與地方CP同時并進,并于捕殺后,即以我們的布置出擊,僅限三日內(nèi)將贛西及省行委任務(wù)完成。于拷問段、李、王等中堅干部時,須特別注意勒令招出朱、彭、黃、滕系紅軍中的AB團主犯,并已與某方白軍接洽等罪狀,送來我處,以便早日捕殺,迅速完成我們的計劃。此信十分秘密,除曾、劉、陳三人,任何人不準告知。
毛澤東
12月10日
永陽省行委在致彭德懷的信中信誓旦旦地說:“我們費了一夜推敲……我們可用頭顱來保證這個文件的真實,不是捏造。”永陽省行委最后提出:“你們得此信后,須火速有一個完整的布置,把毛(澤東)、周(以栗)及其走狗一齊扣留。”彭德懷凝視著永陽省行委所謂的毛澤東致古柏的密函,仔細地斟酌和推敲著。從字體上看,落筆遒勁,揮灑自如,時而密成珠團,時而疏可走馬,似連實斷,形斷意續(xù),很像毛澤東的字體?!八托湃四兀俊迸淼聭呀吡κ棺约浩届o下來。周高潮回答:“送信人走了,追也追不到了?!边@樣重大的事件,不派重要的人來進行商談,卻派了一個普通農(nóng)民青年送信。這個送信人既不要回信,又不要收條,還不肯多呆片刻……一連串疑問和迷惑涌上心頭。彭德懷愈發(fā)感到蹊蹺,覺得有名堂,便在油燈下仔細端詳這封密函。突然,最后署名日期映入彭德懷眼簾,他心中一亮。原來毛澤東寫信,遇到數(shù)字時均用漢字,即使是年、月、日也是用漢字,從不用羅馬字和阿拉伯字。彭德懷于是斷定,這封密函是偽造的。后來的事實證明了彭德懷的判斷。所謂毛澤東給古柏的密函是富田事變領(lǐng)導人之一叢允中精心偽造的。平日喜歡毛澤東字體的叢允中,玩了一個小陰謀:模仿毛字體,偽造了一封所謂毛澤東給古柏的信。
21日上午9時,紅三軍團召開前委擴大會議,彭德懷把昨夜發(fā)生的事情的原委和自己的懷疑、判斷和盤托出并毫不隱諱地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富田事變領(lǐng)導人偽造信件,陷害同志,企圖分裂紅一、三軍團,破壞總前委粉碎白軍進攻的計劃,公開宣傳打倒毛澤東,擁護朱、彭、黃,這不是黨內(nèi)路線爭論,而是反革命的行為?!奔t三軍團前委擴大會議通過了彭德懷起草的宣言,提出“擁護總前委,擁護毛政委,一、三軍團團結(jié)一致粉碎國民黨進攻”。會后,彭德懷派鄧萍親自將永陽省行委的信和紅三軍團的宣言送到總前委。第二天,紅三軍團從東山壩轉(zhuǎn)移到小布,這里離總前委只有幾公里路。彭德懷親自到總前委來見毛澤東與朱德。為表示紅一、三軍團團結(jié)一致,擁護毛澤東領(lǐng)導,彭德懷請毛總政委到紅三軍團與干部見見面。毛澤東在彭德懷的陪同下來到紅三軍團,并在干部會上講話。 這樣,紅軍幸運地避免了一次大分裂。
彭德懷此舉令毛澤東一生感佩。35年后,毛澤東雖罷了彭德懷的國防部長,但提起往事,仍然止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他說:“反革命的富田事變,寫出了三封挑撥離間的假信,送給朱德、彭德懷和黃公略3人。彭德懷立即派專人將此信送來,三軍團前委還開了會,發(fā)表了宣言,反對了富田事變,這件事處理得好。”
黨中央將富田事變定性為“‘AB團’領(lǐng)導的反革命暴動”
1931年1月,中共蘇維埃區(qū)域中央局成立,因中央任命的書記周恩來未能到任,由項英任代理書記。蘇區(qū)中央局成立的第二天就作出了《對富田事變的決議》,認為事變客觀上是反革命行動,但在組織上不能證明他們?nèi)恰癆B團”分子,表示“完全同意總前委對富田事變所采取的斗爭路線”,決定開除“富田事變的首領(lǐng)段良弼、李伯芳、謝漢昌、劉敵、金萬邦等人”的黨籍,決議要求今后“絕對不能隨便亂打亂殺”,“不能隨便叫人亂供亂咬,亂加逮捕”。 同時,項英又以蘇區(qū)中央局的名義,通知贛西特委與紅二十軍黨委,要他們馬上停止黨內(nèi)攻擊,等待處理。并責成曾炳春到永新一帶把紅二十軍帶到河東,并通知贛西特委和參加富田事變的領(lǐng)導人,到寧都黃陂蘇區(qū)中央局來開會,以黨內(nèi)會議方法解決分歧。謝漢昌、劉敵、李伯芳等人均遵指示到達黃陂,參加了中央局的會議。謝漢昌等人都在會上認真檢討了自己。項英認為檢討得不錯,而后派段良弼赴上海向中共中央?yún)R報富田事變的情況。
段良弼到上海后,中共四中全會已開完,此時王明等“左”傾教條主義者已掌握中共中央的大權(quán)。王明等認為蘇區(qū)中央局對富田事變的處理是錯誤,授意任弼時、王稼祥、顧作霖3人組成中央代表團,攜帶中共中央政治局于3月28日作出的《關(guān)于富田事變的決議》,從上海直奔中央蘇區(qū)處理富田事變。4月17日,中央代表團在江西寧都縣青壙村召開的蘇區(qū)中央局會議上傳達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決議》?!稕Q議》認為:“蘇區(qū)中央局的決定不僅是錯誤的,而且是非常危險的。在目前這種形勢之下我們的主要任務(wù)是:立刻制定鍛煉真正的鐵的工農(nóng)紅軍的具體計劃,糾正過去工作的缺點與錯誤,改造軍事及政治干部。肅清紅軍中的‘AB團’及其他反動分子,并須堵絕一切反動分子重新混進紅軍的可能。繼續(xù)改造蘇維埃政權(quán)……加緊肅反工作,以求徹底消滅一切反革命派別。” 此次會議撤銷了項英的蘇區(qū)中央局代理書記職務(wù)。蘇區(qū)中央局代理書記一職由毛澤東接任。
這樣,富田事變的性質(zhì)也就演變成了敵我矛盾,成為反革命暴亂事件。謝漢昌、劉敵、李伯芳等被逮捕,并以“AB團”分子的罪名處決。甚至連為建立紅二十軍作出過貢獻的政委曾炳春、軍長劉鐵超、后任軍長肖大鵬等也未能幸免,最后株連到紅二十軍軍長、政委以下、副排長以上所有軍官。7月的一天,紅二十軍奉命到達于都平頭寨。沒有人知道,平頭寨是紅二十軍的最后一站。這一天,吃罷早飯,受紅一方面軍總前委之命同時負責指揮紅二十軍的河東紅軍總指揮兼紅七軍軍長李明瑞通知,在謝家祠堂召開紅二十軍副排以上的軍官會議。在會上,李明瑞下令將紅二十軍軍長、政委以下到副排長的軍官通通繳械扣押,不久又將這些不知“AB團”為何物的排以上干部先后處決,取消紅二十軍番號,將其余部編入紅七軍。(李明瑞本人在3個月后的1931年10月,也不幸被打成所謂“改組派”而被處決。)
周恩來赴任蘇區(qū)中央局書記對肅反擴大化急剎車
王明把持的中共中央將富田事變定性為反革命事件后,立即將處理的決議發(fā)到全國各蘇區(qū),并在各蘇區(qū)相繼成立了各級肅反委員會,發(fā)動大規(guī)模的肅反運動。各蘇區(qū)的肅反運動于1931年達到高潮。其中江西中央蘇區(qū)、閩西蘇區(qū)、鄂豫皖蘇區(qū)、川陜蘇區(qū)、洪湖蘇區(qū)的肅反運動都使成千上萬的共產(chǎn)黨人遭到殺害,造成了許多錯案,導致無數(shù)忠魂變成冤魂。如閩西蘇區(qū)開展的肅清“社會民主黨”擴大化,使蘇區(qū)的30個區(qū)委中,只有一個還能勉強維持工作;張國燾在鄂豫皖蘇區(qū)和川陜蘇區(qū)進行的肅反,動輒便把一支部隊中連排以上的干部大部殺光,有些地方的村蘇維埃主席換一任殺一任,1年內(nèi)換了四五任。夏曦在洪湖蘇區(qū)的肅反更是登峰造極,幾年內(nèi)使紅二軍團的兵員從3萬銳減到3000,到最后,紅二軍團黨組織解散,只剩下賀龍、關(guān)向應(yīng)、夏曦、盧冬生4個黨員……劉鐵超、曾炳春、肖大鵬、許繼慎、周維炯、鄺繼勛、曾中生、段德昌、王炳南、柳直荀和許多其他早期優(yōu)秀的紅軍將領(lǐng)就此永遠從中國共產(chǎn)黨的隊伍中消失了。他們不是死在國民黨的手里,而是死在自己人的屠刀下!
1931年底,正當蘇區(qū)肅反擴大化在王明路線錯誤指引下愈演愈烈的關(guān)鍵時刻,周恩來從閩西進入贛南,來到瑞金,就任蘇區(qū)中央局書記。
周恩來到中央蘇區(qū)后抓的第一件事,便是糾正中央蘇區(qū)的肅反擴大化錯誤。周恩來在從廣東到閩西的途中,遇到原紅二十二軍一位團長,于是向他問起抓“AB團”分子的事。團長回答,“大約抓了有6000多的‘AB團’分子!”這使周恩來大為震驚。更讓他吃驚的是,那位團長還告訴他,他留法勤工儉學時的好友、對黨和革命忠心耿耿的原紅二十二軍軍長陳毅也差點被打成“AB團”分子。那位團長給他講了關(guān)于陳毅的情況。上級要陳毅在原紅二十二軍中打出500名“AB團”分子,而原紅二十二軍總共僅打出3人。 陳毅無法完成任務(wù),也被說成是包庇“AB團”,包庇者自己也很可能就是“AB團”分子。這就是“左”傾路線執(zhí)行者的思維邏輯……陳毅的事使周恩來受到極大震撼,下決心迅速糾正肅反擴大化錯誤。
周恩來到任沒幾天,就主持召開了蘇區(qū)中央局會議。會議討論和通過了糾正肅反擴大化的決議案。決議案指出:“過去對‘AB團’及一切反革命派認識不正確,將‘AB團’擴大化了,以為一切地主殘余、富農(nóng)分子都可以當‘AB團’看待,以為一切從異己階級出身的分子都可能是‘AB團’,把黨的錯誤路線的執(zhí)行者,和犯錯誤的黨員與群眾都與‘AB團’問題聯(lián)系起來,甚至發(fā)展到連工農(nóng)群眾都不能信任了,于是覺得‘AB團’是肅清不了的。有了這些認識上的錯誤,便產(chǎn)生極嚴重的與‘AB團’斗爭的方法上的錯誤,把反‘AB團’的斗爭簡單化,縮小到打‘AB團’的捕獲、審問、處置的范圍內(nèi),而忽視積極地去鞏固革命勢力。尤其缺乏的是反‘AB團’的思想斗爭與教育工作,結(jié)果便發(fā)展到以肅反為一切工作中心的極危險的境地。在打‘AB團’中更專憑犯人口供,依靠肉刑,以致造成肅反工作的唯心論?!睕Q議案還規(guī)定,蘇區(qū)各級黨組織必須在接到?jīng)Q議案后立即討論及執(zhí)行。
在周恩來的直接領(lǐng)導下,建立了國家政治保衛(wèi)局。他派李克農(nóng)率工作組到石城、廣昌、雩都、興國等地,細致審查在這些地方關(guān)押的大批反革命嫌疑犯,把誤抓、錯抓的“AB團”、“社民黨”、改組派分子等全部釋放,讓蒙受冤屈的革命者重見天日。他后來又任命李克農(nóng)為紅軍保衛(wèi)局局長,平反紅軍中的冤假錯案,將政治保衛(wèi)工作納入了黨委領(lǐng)導下的軌道。由于周恩來采取了一系列的有力措施,使蘇區(qū)肅反擴大化的錯誤逐步得到了糾正。
隨著歲月的流逝,令人驚心動魄的富田事變至今已經(jīng)過去將近80年了。雖然中共中央沒有專門為富田事變平反的紅頭文件,但是,在經(jīng)中共中央黨史工作領(lǐng)導小組代表中央批準出版的幾部書中,對肅“AB團”與富田事變作出了比較公正的、科學的結(jié)論。特別是在中央黨史研究室編寫的《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上卷)和胡繩主編的《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七十年》里,已明確地肯定肅“AB團”和“社會民主黨”的斗爭,是嚴重臆測和逼供信的產(chǎn)物,混淆了敵我,造成了許多冤假錯案。各個根據(jù)地的肅反,都程度不同地犯了擴大化的錯誤,給革命事業(yè)造成了嚴重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