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苯處煹恼n堂教學一般會按照教案中教學設計進行,但是也常常會出現(xiàn)一些“節(jié)外生枝”的突發(fā)事件,特別是那些既喧賓奪主、沖淡主題但又無法回避、合情合理的突發(fā)事件。如果碰到此類事件,我認為不應回避而應適時地改變原來的教學計劃,若處理的好,還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記得年初的一節(jié)復習課上,按授課計劃我復習的是:電荷在磁場中的運動,其中涉及到洛倫茲力的做功問題。由于平時上課過程中多次提到洛倫茲力是不做功的,因此我想學生應該掌握的不錯也就隨口問道:“洛倫茲力對運動電荷做功嗎?”大多數同學張口回答:“不做功?!钡渲袏A著一個響亮的異樣聲音:“那可不一定?!睂ぢ暱慈ピ瓉硎俏覀儼嗟男烊私芡瑢W,他還在座位上舉起手示意呢。
在眾多同學詫異的目光中徐同學站起來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我個人認為簡單的說洛倫茲力不做功不是很恰當,應該說自由運動的電荷所受的洛倫茲力不做功,而受束縛的運動電荷受到的洛倫茲力則可能做功?!贝搜砸怀觯皇て鹎永?,回味過來的學生們開始紛紛交頭接耳的議論起來??吹綄W生們因這個問題而表現(xiàn)出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我意識到:不管這個學生的觀點是否正確,不管這個問題是否會打亂我的教學計劃,我都不能輕易或含糊其詞地搪塞了事。我決定先把問題交還給學生自己。一則看看他們是怎么想的,二則也給自己爭取點思考問題的時間。于是我讓徐同學上講臺來講講他的理由,我和其他同學則做起聽眾和評委,讓徐同學的觀點經受我們這么多評委的“挑剔”。
徐同學走上講臺將早已備好的稿紙投影在屏幕上:某空間有一勻強磁場,磁感強度大小為B,方向如圖1所示。一光滑絕緣空心細管MN,管內M端有一質量為m、帶電量為+q的小球A。開始時小球A相對于細管靜止。當細管帶著小球A沿垂直于細管長度方向以恒定速度v1向右運動時.設小球A的電量保持不變,不計其重力和其它阻力。問球受到的洛倫茲力的方向和運動形式?
很快就有不少同學在底下紛紛嚷道:“小球沿管壁加速向上走”;“向上運動,速度增大”;“力方向向上,小球加速向上”等等。徐同學聽到這些回答臉上露出一絲狡黠的笑容:“不錯,小球向上加速,動能增加,那請問是誰在做功?”此問一出,課堂上議論聲小了很多,從大多數同學的眼中我感覺到了他們心中的迷茫和不解,個別同學則自言自語的嘀咕道:“洛倫茲力作功”?看得出不管是成績好的同學還是成績不理想的同學都在努力思考和消化這道題目。徐人杰等了一會兒見沒人提出反對意見,于是將眼光投向了我,等待著我的評論。
徐同學的質疑令我高興:學生沒有屈從于思維定勢、迷信課本和老師的說教,通過一道題目來質疑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結論。不論這個同學提出的觀點是否正確,我們都應該看到這背后所表現(xiàn)出來的學生敢于思索,敢于懷疑,敢于質疑的精神。愛因斯坦也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边@種精神不正是我們一直在提倡、培養(yǎng)和保護的嗎?
我正打算上講臺分析時,底下同學有了一絲“騷動”,原來有學生在慫恿班上的趙平陽同學起來發(fā)言。在我的鼓勵下,趙同學站起來解釋道:“我還沒驗證過自己的想法,只是覺得小球的運動應該沒這么簡單,我們剛才只盯著小球的水平勻速運動,但小球一旦豎直方向加速后小球的實際速度就不會水平了,有點類似運動合成與分解實驗中玻璃管里蠟塊的運動,只是我還沒證明這種運動中洛倫茲力是否做功?!壁w平陽坐下后,同學們給予的掌聲由稀疏到熱烈,看得出同學們都逐步察覺到了自己剛才判斷的失誤之處。
既然學生自己能分析出問題的關鍵,我索性將題目的分析交給學生自己來完成,只是作了幾個提示:小球的運動軌跡如何;怎樣分析這種運動;能否證明球做這種運動時洛倫茲力不做功。由于在正確思路的引導下,學生的思維變的異常活躍:“曲線運動”;“拋物線運動”;“類平拋運動?!?;“水平勻速運動,豎直做初速為零的勻加速運動?!钡雀鞣N答案紛至沓來。在如何證明上很多同學提出了相近的觀點:采用分析平拋物體的方法,先分析兩個分運動方向上洛倫茲力的做功情況再疊加。很快,不少同學就發(fā)現(xiàn)了豎直方向上的洛倫茲力F1=qv1B做正功而水平方向的洛倫茲力F2=qv2B做的是負功而且這兩個方向上洛倫茲力的功率數值上是相同的,即洛倫茲力F對小球的運動做的總功為零,如圖2所示。
正當大家為解決這個難題而高興時,又有同學站起來提出了新的疑問:“既然洛倫茲力不做功那么小球的動能的增加來自何方?” 我表揚了這些同學思考深入、細致,同時也把這個問題的回答權交還給了在座的同學。學生通過相互議論后發(fā)現(xiàn)了問題所在并提出了看法:“題中管要水平勻速運動則必須要有水平向右的拉力,而且拉力應隨F2的增大而增大,不過這個拉力在題中沒有提到。”我對學生的發(fā)現(xiàn)給予了肯定之后因勢利導地做了小結:“洛倫茲力對運動電荷永遠不做功的結論是正確的,本題中洛倫茲力通過一個分力F2做負功,同時通過其另一個分力F1做正功,從而將外界機械能傳遞到帶電小球上,使其動能得以增加??梢哉f,洛倫茲力在能量傳遞中起到一個“中轉站”的作用?!?/p>
上面的問題得到了解決,但如何利用這個“節(jié)外生枝”的契機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多動腦,多提問則顯得更為重要。因此,我對學生說道:“今天的課中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索,了解了新的知識、拓寬了解題的思路。應該說每個同學都受益匪淺,飲水思源這節(jié)課我們最應感謝誰?”很多同學笑著回答:“徐人杰”?!皩?,我們應該感謝徐同學,但我們更應從他身上學到學習過程中所必不可少的質疑精神,不人云亦云,擺脫各種條條框框的束縛獨立的思考,只有這樣我們才會發(fā)現(xiàn)問題并在質疑聲中得到更多的收獲?!?/p>
下課鈴響了,走下課堂認真反思這堂課的得失感覺是得遠大于失。雖然我沒能完成教學計劃,但解決了“節(jié)外生枝”,更重要的是利用了“節(jié)外生枝”這個機會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點燃了學生智慧的火花,使他們體驗到了解決問題的快樂,化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從而實現(xiàn)了“枝”上開“花”。
(欄目編輯黃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