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搶救民間家書項目組委會編輯的民間家書第三輯《任鴻雋陳衡哲家書》即將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數(shù)十封原汁原味的珍貴家書及相關老照片將首次面世?,F(xiàn)征得編者和出版單位同意,本刊先行發(fā)表其中的部分家書,以饗讀者。
收入該書的40封家書是由居住在重慶的任鴻雋的侄孫任爾寧先生提供的。任先生懷著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和強烈的歷史責任感,慷慨拿出珍藏了數(shù)十年的任鴻雋和陳衡哲的部分家書,作為民間家書系列圖書之一正式出版,并親自撰寫家書背景,辛苦備至,功高至偉。
任鴻雋(1886—1961年),字叔永,四川墊江(今屬重慶市)人。他是我國第一個綜合性科學團體中國科學社的主要創(chuàng)辦者和領導者,也是第一個綜合性科學刊物《科學》雜志的創(chuàng)辦人之一。他畢生追求科學救國的夢想,曾擔任北京大學教授、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干事長、東南大學副校長、四川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總干事等職。他一生撰寫科學論文、專著和譯著等身,內(nèi)容涉及化學、物理、教育、科學思想、科學組織管理和科學技術史等多方面,為促進中國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任鴻雋早年就讀上海中國公學,后赴日本留學,參加同盟會。辛亥革命勝利后回國,受邀擔任孫中山南京臨時總統(tǒng)府秘書,為孫中山草擬《告前方將士文》、《咨參議院文》、《祭明陵文》等重要文件。他寫于中華民國元年二月五日、三月九日、三月廿二日的三封家書,用的都是總統(tǒng)府的專用信箋和信封,歷史痕跡非常清楚,也談到了他在秘書處工作的情況,還有當時的政局。其實,孫中山的南京臨時總統(tǒng)府只存在了3個月,在北洋軍閥頭子袁世凱的陰謀活動下,孫中山辭職,中華民國的政治中心很快轉(zhuǎn)向了北京。所以,這幾封實寄家書歷經(jīng)近一個世紀能夠保存下來非常不容易,因為它見證了那一段短暫而輝煌的歷史,就是那段歷史結(jié)束了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開啟了中華民國的新紀元。
任鴻雋學貫中西,在文學、詩詞、書法等領域亦有不凡的造詣。從這些浸透著歷史滄桑的家書手跡中,我們可以領略他深厚的國學功底和非凡的書法藝術。
1912年圣誕節(jié)前后,任鴻雋作為辛亥革命“稽勛生”赴美留學。他與楊杏佛兩人選擇了康乃爾大學,就讀化學專業(yè)。來美不久,憑借扎實的國學基礎和出色的文筆,他很快就成為《留美學生年報》的主筆之一,1914年,年報改為季報,他出任主編。
1912年12月10日,任鴻雋給遠在國內(nèi)的兄弟們寫了一封家書,主要介紹了他來美后的生活、學習情況。他在家書中提到,“朋輩多勸習政治,惟雋意本不在是,聞此?;瘜W甚精,美校稱最,雋又曾問津是科?!钡藭r的動機,與在東京時期已經(jīng)截然不同,“此時思用化學以興工業(yè),不為制造炸彈之用矣?!保ㄈ硒欕h《五十自述》)
因為候派“稽勛生”的前提必須是對革命有功并在政府中擔任一定職務之士,而“此次所派留學諸人,極不滿人意,除三數(shù)人皆私情與大帽子所成?!币虼?,任鴻雋在書信中表達了對這次公派留學人員的強烈不滿,并為此多次譏諷馮自由。當時,馮是稽勛局局長,留學一事,正是由他經(jīng)手辦理。但在任鴻雋寫給總統(tǒng)的報告批下來后,本來只有十多人的名單,卻不知為何一下子膨脹到了三十多人。所增加的人員,大多是私人關系,既沒有在政府里任過職,有的還在學堂里讀書,其中包括馮自由的弟弟馮偉、曾廣的弟弟曾廣智、胡漢民的兩個妹妹、宋子文等?!皝砻篮罂赏刹恼呱跎佟?。
任鴻雋雖然對政治已經(jīng)徹底失望,但對祖國的前途與命運卻時時關注著,“回首祖國,若在天外,惡聲頻聞,曙光不見,輒恐國魂長辭,無由招攬。”當在美國期間看到英國人福蘭德詆毀中國的文章時,更是迫不及待地翻譯,然后寄往中國的各大報館,希望能引起中國人的警醒。
在這封家書中,任鴻雋不厭其煩地提到了一系列名單,一一問及他們的動向,可見他對革命同人的命運是非常關注的。當時,很多留學生回國后無所事事。如何將留學同人組織起來,讓他們發(fā)揮自己所學,在動亂的時局中有事情做,也是他后來發(fā)起創(chuàng)辦中國科學社的初衷之一。
這封家書長達7頁,使用粉色信箋書寫,信箋薄如蟬翼,又富有韌性,文字用行草一氣呵成,布局嚴整,疏密有致,不失為一幅精美的書法作品。
任鴻雋在美國留學長達7年,這7年不僅使他學到大量新的科學知識,而且使他開闊了眼界,進行了諸如創(chuàng)辦中國科學社和《科學》雜志這樣的救國實踐,對他的人生道路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任鴻雋先生的夫人陳衡哲(1890—1974年)女士同樣是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她是清華學堂招收的首批留美女生之一,美國瓦莎女子大學文學學士、芝加哥大學碩士。1917年6月以莎菲為名在《留美學生季報》發(fā)表白話小說《一日》,被稱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1920年8月,受聘擔任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被稱為中國現(xiàn)代教育史上第一位女教授。后來曾擔任東南大學歷史系、四川大學歷史系教授,為民國時期著名歷史學家、作家,出版過《西洋史》(上下冊),《文藝復興小史》,短篇小說集《小雨點》、《西風》、《衡哲散文集》等著作。
《任鴻雋陳衡哲家書》中亦收錄了陳衡哲寫給任鴻雋三姐的部分家書,從中可見這位才女純真的感情、正直的品質(zhì)和豐厚的文學素養(yǎng),書法亦揮灑自如,別具特色。
任鴻雋、陳衡哲夫婦與著名學者胡適是最要好的朋友。胡適在中國第一部白話文詩集《嘗試集》中有《我們?nèi)齻€朋友》之作,以新詩的形式表現(xiàn)了他與任鴻雋、陳衡哲之間情同手足的摯友關系,被傳為文壇的一段佳話。他們?nèi)齻€人在以后的漫長歲月中,或相聚笑談,如沐春風,或書信往來,詩詞唱和,譜寫了動人的友誼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