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太行,綿延不朽,古風浩蕩,承繼無休。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和兩千多年的孝文化,在太行山腳下的輝縣市這塊熱塊土上孕育、生長、代代相傳,
2006年11月27日,赴京參加2006年“第二屆全國敬老愛老助老主題教育活動頒獎大會”歸來的河南省新鄉(xiāng)市輝縣市(縣級市)上八里鎮(zhèn)楊樹莊村農(nóng)村婦女曹桂香,受到新鄉(xiāng)市領導的親切接見和高度贊揚。
載著全國“中華孝親敬老十大楷?!睒s譽歸來的蕾桂香,現(xiàn)年56歲,面色晦暗,身材瘦小,樸實無華,就是她,年幼時隨母親被父親拋棄而離家,婚后又因丈夫高山放牛亡命山崖而改嫁,遭遇萬般磨難;就是她,幾十年來先后侍奉了生父和生母、繼父和三個繼母,先夫家公婆和現(xiàn)夫家公婆+位老人:就是她,年近花甲,不但侍奉著健在的老人,還在為沒有血緣關系的弟弟攢錢娶妻,誓把對繼父母的孝心盡到底……
侍奉父親與繼母,她以德報怨
曹桂香原本姓白。1950年桂花盛開的季節(jié),小桂香出生在上八里鎮(zhèn)鴨口村白莊自然村的一戶人家。
在城里吃國家飯的父親,打心眼兒里就看不上桂香那沒文化又土氣的母親,因此也不待見自家閨女。小桂香經(jīng)常是缺吃少穿、蓬頭垢面、面黃肌瘦。她5歲那年的一天,父親把母親痛打一頓并趕出家門,還一腳把小桂香踹出門檻好幾尺遠。母親摟著小桂香,坐在家門口號啕大哭許久后,起身挎上一個破包袱,扯上小桂香,一走便再沒有回頭。
小桂香12歲時,有好心人領著她回白莊認親。誰知,父親卻不肯承認她這個閨女,小桂香止不住涕淚交流。后來,鄉(xiāng)親們苦口婆心地做工作,父親才勉強認下這個女兒。
而在以后的幾十年里,父親吃的穿的鋪的蓋的都是桂香在張羅,頭痛腦熱也是桂香在伺候,直到去世,也沒讓他受過寒斷過頓。有人說當年桂香被攆出了家門,如今就不該再管他??晒鹣阏f:“他到底是我的親爹呀!”
桂香父親把她們母女趕出家門以后,不久就被下放回家,好長一段時間才經(jīng)人介紹,與一個離異的陜西女子結了婚。
繼母帶來一個小男孩,來到白家又連生了兩個女兒,每次都是桂香去伺候。熬湯做飯,洗屎洗尿,一去就是一個月。大人小孩穿的用的,縫補漿洗也都是桂香去幫忙。父親去世后的這十幾年里,桂香更是把繼母當親娘精心照料。那年桂香家種了點棉花,秋后就給繼母套了七條新的鋪的蓋的。繼母的三個子女先后到新鄉(xiāng)市參加了工作。桂香怕繼母一個人在家寂寞,時常接繼母來自己家享幾天福。繼母逢人便說:“俺桂香真比親閨女還要親!”
侍奉繼父母,她盡心盡力
桂香母女被父親趕出家門以后,爺爺看她們娘倆實在可憐,就托人介紹,將媳婦嫁到了離白莊3里遠的楊樹莊曹姓人家,白桂香便姓曹。
曹家繼父是個老實巴交,只會土里刨食的農(nóng)民。家景雖窮,但他把桂香視為親生,非常疼她。經(jīng)歷了流離生活的小桂香又過上了安穩(wěn)的生活。
然而,屋漏偏遭連夜雨,行船卻遇頂頭風。
母親被父親趕出家門以后,又氣又怨,得了一種叫“羊角風”的精神病,一犯病就口吐白沫,不省人事,或到處亂跑不認人,時常把小桂香嚇個半死,還要東鄰西舍叫人救命,東奔西跑求醫(yī)問藥。后來,母親腿上又長了陰瘡,不能行走,屙屎尿尿,都得桂香幫著解褲系帶。桂香10歲那年,母親大病不起,離開了人世。
桂香14歲那年,繼母朱氏進了家門,桂香總算又過上了近乎正常的生活。誰料好景不長,兩年后,繼母便忍受不了這份清貧和辛勞而離家出走。桂香又成了沒娘的孩子。
兩年后,繼母賈氏進了門。賈氏是個殘疾人,雙手手指伸展不開,腿還是瘸的,肺結核很嚴重,由于面如金紙,人稱“老黃”。
桂香雖說又有了娘,卻變得更加辛勞了。后來繼母又生了一個小弟弟,桂香開始伺候三個人。她里里外外地操勞著,從來沒有個閑暇的時候。
繼父母在晚年生活的20多年里,都得了難纏的慢性病。繼父是高血壓、冠心病,繼母是老肺結核加上氣管炎,日夜咳嗽不止,一咳嗽就屙褲尿褲。其中有半年多的時間拉肚不止,一天上茅房20來次,10來條褲子都換不過來,每次擦屁股、束褲子都得桂香照護。繼母臨老時還得了軟骨病,無法行走,一切都靠桂香伺候。那幾年,桂香不分晝夜地護理繼父母,時常把他們收拾得干干凈凈,還隔三岔五地給繼父母改善生活。
繼父母相隔一年先后病故了。他們臨終時,弟弟還年少不懂事,桂香由主事老領著給街坊一個個跪地磕頭求人埋殯,大家紛紛幫忙。為辦喪事,桂香把自己家養(yǎng)的豬賣了500元錢不夠用,還借了不少的債。可桂香說:“雖說繼父繼母沒生我,但待我跟親生一樣,做人得有良心啊!”
侍奉先夫家公婆,她不計前嫌
桂香剛滿15周歲那年,為生活所迫,繼父在離楊樹莊十幾里遠一個叫溫上的自然村,給桂香訂下了姻親。虛歲剛滿18的桂香便嫁過去了。
曹桂香與丈夫呂平生活了18年,養(yǎng)育了一男兩女3個孩子。公婆雖然待她刻薄,但分家后清貧的生活也不乏快樂。正當曹桂香為家庭操勞時,一場飛來橫禍再次襲擊了她。
1985年中秋節(jié)傍晚,下著毛毛小雨,丈夫丟下一句話:“我到后山上把牛牽回來?!闭l知他這一出門就再也沒有回來。桂香和鄉(xiāng)親們在幾十丈深的山崖下發(fā)現(xiàn)他時,他早已氣絕身亡。千家萬戶的團圓日卻成了桂香一家的生離死別時。母子四人肝腸寸斷,撕心裂肺地哭到明月西沉。
苦命的曹桂香又一次跌進了生活的深淵。而此時公婆的種種不近人情的虐待讓桂香一家傷透了心。
呂氏夫婦大概做夢也沒有想到,十多年后,自己還會投靠桂香,而已經(jīng)成了別人家兒媳婦的桂香還樂意贍養(yǎng)他們。
當公公婆婆能獨立生活時,該包的糧食年年都按季頭按時送到,從來不等著老人要。平常還不斷補助他們米面瓜果油菜等。那年春天鬧饑荒,公公婆婆糧食不夠吃,一起下山來借糧。先到另兩個兒子家沒借到,沒辦法來到桂香家試試。當時正生病的桂香強打精神起床,找?guī)准亦従咏枇?0斤小麥,換成面,讓兒子給公公婆婆送到家去。
那年農(nóng)歷十月,桂香有事路過公公婆婆家。剛到門口就聽到有人喊“救命”,桂香快步跑進院內(nèi),原來80多歲的婆婆掉進了茅坑。桂香見狀,急忙喊了一位鄰家大嫂,強忍前些時翻車砸壞胳膊的傷痛,硬是把婆婆拉了上來。爾后,她把婆婆抬到屋里,用熱水渾身上下洗了20多遍,直到?jīng)]大糞味了,才把婆婆放到被窩里躺下。她又趕忙熬了些姜湯給婆婆喝。婆婆一邊喝著姜湯,一邊悔恨地痛哭起來。
當公公婆婆生活不能自理時,再婚后的桂香也還跟其他弟兄們一樣輪著養(yǎng)活他們,而且比任何一家都伺候得好。由于照應好,公婆都活到87歲才先后去世。
侍奉現(xiàn)夫家公婆,她體貼入微
丈夫呂平不幸去世以后,桂香帶著3個孩子苦熬了兩年。繼父曹希忠看閨女把光景過到這種地步,就動員閨女帶著孩子又回到了楊樹莊。
繼父依然窮,這時更顯得衰老了。桂香帶著孩子,蓋不起也來不及蓋房,就借住人家騰出的空閑房,牛棚、羊圈和危房都住過。桂香要收種娘家的地,再步行十幾里山路去收種夫家的地,整年累得直不起腰。40歲這年,她招一個張姓農(nóng)民作了上門女婿,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操勞。
桂香一再婚,就和丈夫承擔起了輪養(yǎng)老人的責任。有人對桂香說:“你丈夫是倒插門女婿,按說你就不該再養(yǎng)他家老人?!惫鹣銋s一笑了之。
張家公公是青光眼看不見,不好治。婆婆的眼病是白內(nèi)障。桂香多方打聽,主動給張家弟兄做工作,弟兄們共花了2000多元錢給婆婆治好了一只眼,生活上方便了許多。
當公公婆婆生活不能自理時,桂香天天為婆婆梳頭洗臉,時不常地為二老洗頭洗腳。一年冬天,公公對桂香說棉褲腰爛了,想讓桂香補補。桂香便先做了一條新棉褲讓公公換上后,才又把舊棉褲拆洗套好以備公公換穿。公公婆婆逢人便說:“自打桂香到俺家,吃的穿的用的樣樣周到,生活滋潤多了,再不像以前吃了上頓沒下頓了。”
“桂香啊,命不好心好。她孝順公婆做的這些事,一般的兒媳婦真是難做到。”知道桂香事跡的人紛紛稱贊。可桂香說:“我這十位老人中大部分都去世了,我很懷念他們。過去家里太窮,想讓老人吃好點穿好點,沒有條件。現(xiàn)在日子比過去好了,如果他們健在,我會更加孝敬他們?!?/p>
經(jīng)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如今的曹桂香顯得比同齡人衰老許多。臉上密實而深重的皺紋銘刻著她有生以來的苦楚和辛酸,沉重的負擔已經(jīng)壓得她過早地駝背、步履蹣跚。她雖然體弱多病,但半個世紀以來,她始終如一地盡心侍奉著生父母、繼父母、先夫家公婆和現(xiàn)夫家公婆等十位老人,卻有著海納百川般的胸懷。
她是一個普通的農(nóng)村婦女,生活是那樣平淡、瑣碎,枯燥,她的所作所為也并非什么英雄壯舉,但面對復雜的倫理親情關系,能做到像她那樣孝親敬老的人卻很少。善良的心讓她平凡而偉大。
她雖然由于生活所迫,一輩子沒上學,沒讀過書,不會用華麗的詞藻表達自己,但她卻用誠實、純潔的心靈塑造了一個賢媳孝女和賢妻良母的典型。她的孝行是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最佳的詮釋。
她雖然連1、2、3、4、5、6、7幾個音符的音都不會發(fā),但卻以十位老人和十幾個沒有血緣關系的姊妹弟兄為琴弦,用積勞成疾至今還在顫抖的雙手彈出了時代的最強音——和諧。
和諧,從心開始。
編輯/任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