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選古道輕音
普 鴻
從我的老家往南走十里路,有一條幽僻的曲徑,沿著曲徑再往南走十余里,能遇到一條遠(yuǎn)道,即歷史上的“茶馬古道”,茶馬古道有許多條,傳說最長的有四千多公里,現(xiàn)在大概已斷了。茶馬古道的沿途,密布著無數(shù)大大小小的支線,那條幽僻的曲徑就是其中的一條。
雖然只是小徑,或許沒有茶馬古道古老,小徑卻獨自散發(fā)著它的歷史感。何以見得呢?我們后話再說。有的地方,像敦煌、樓蘭,光聽名字就具有歷史感,它們都盛極一時,曾是軍事、經(jīng)濟(jì)的重地。但在千年歲月的沖刷下,它們逐漸蒼涼,成為歷史的積淀物,也因此積蓄了豐富的歷史文化,洋溢著濃厚的歷史感。相比之下,那無名的小徑,要保持這種歷史感,只能靠當(dāng)?shù)氐娜思乙淮淮貍鞒小?/p>
初來到這里,我立刻獲得了一種無聲的震撼。周圍的一切讓我想到瓦爾登湖的澄靜,這真是一塊祥和的凈土!四周都是山林,山林下的石壁寸草不生,遠(yuǎn)方影影綽綽圍著幾處茶田,延綿至丘陵的那一邊,山嵐像茶杯上的云煙,顏色越來越淺,直至彌散一盡。腳下的黃土,質(zhì)如頑石,有的早已龜裂,一條條清晰可辨的裂紋,似乎流著歷史的剽悍。這里偶爾有一人一馬緩緩而過,托托嗒嗒地?fù)P起一顆顆塵土。這里很靜,等到有聲音的時候,卻又更靜了。我仿佛聽見了馬鈴那空靈的聲音,看見馬隊結(jié)隊而過,留下淺淺的腳印,一直向著北方。這無名的小徑,之所以帶著輕微的歷史色彩,正在于它的寧靜。
歷史上茶馬古道是一條馬幫之路,成群結(jié)隊的馬匹經(jīng)其到達(dá)西藏、南亞等地。古道上鐫刻著的蹄印向你訴說著茶馬互市的艱辛。相信那條小徑也曾有馬匹穿梭其間。雖然今天已沒有當(dāng)日的盛景,但古道依然保持著它的作用:每年三月,村里的背夫就得把當(dāng)?shù)厣a(chǎn)的茶葉送往北方?!叭吕飦砣氯?,趕著騾馬進(jìn)茶山。普洱茶好人人愛,馱起茶葉走天邊……”這是在茶鄉(xiāng)傳唱的山歌,這樣的歌,不知被傳唱了多久。山里由于交通不便,只能走路!背夫要徒步把茶葉送到山外。路程長短各有不同,短的只要翻三兩個山頭,遠(yuǎn)的還要渡過瀾滄江,這樣一來馱馬就過不去了,整段路只能把茶包背著。背夫們的茶包層疊摞好,用竹簽串連固定,再以篾條編成背篼,套上雙肩。背夫們皆自備食物,即玉米面和一小袋鹽巴,僅此而已。胸前系著個橢圓形發(fā)小篾圈,俗稱“汗剮子”,專用于舌汗,手里拄著一根丁字形的拐杖,拐尖鑲有鐵杵,俗稱“拐筢子”“墩拐子”。茶包一旦上背,沿途一般不卸下歇息,待有平緩處,領(lǐng)頭背夫便審勢路段和背夫負(fù)力情形,需歇一歇了,便扎下拐子,一聲吆喝,示意大家找地方歇息。拐杖就是支架,茶包墊在拐子上,拐子扎在石頭上,背夫們便都挺直腰背歇腳片刻。日久天長,古道上便留下了鐵杵扎下的痕跡。那些茶路上密布的“拐子窩”至今仍在荒棄而覆滿青苔的石板道上隱現(xiàn)。
有背夫的遠(yuǎn)道之行,就是思婦的杳杳愁思。這似乎讓我看到了《詩經(jīng)》里真摯無邪的愛情。在這土地上生長的人,永遠(yuǎn)是如此質(zhì)樸。他們的愛情簡單,直白,心里裝著的永遠(yuǎn)是別人,就像他們賣東西一樣——古道旁有時坐著些女人,身前擺著一籃籃果子,多半是花紅果或是梨子。她們賣東西不嚷、不招客,只等有人走近她們的攤位,她們才熱情地幫你揀果子。價錢從來都是她們遷就顧客,從來沒有固定的價格……我以前的老師也說過,云南人總是特別的淳樸?!百I梨的時候,已經(jīng)付了錢了,她還往我袋子里使勁塞,說是賣不完也壞了,就當(dāng)是送我的……”這在外人看來,不免訝然一笑,是啊,那在外地看不到的品質(zhì),恐怕只有這西南一隅有了。
每年三月,有著名的三月會。住在這里的人都經(jīng)過古道,趕往縣城參加歌舞盛會。白天,縣里有最大規(guī)模的經(jīng)貿(mào)物資交流,各方人士都把自家的東西賣出并采購自己所需。夜晚,這里舉行盛會。出席盛會的群眾大多是彝族的男女。男的手里多抱著一把月琴,又叫作弦子。弦子為四弦,木為琴身,琴頭都雕成龍頭飾以龍須,琴的正面雕龍刻鳳,龍飛鳳舞,煞是靈現(xiàn)。跳舞時,男子以月琴伴奏,樂聲清脆悅耳,使舞會充滿了激情。女的衣飾比較復(fù)雜,從頭到腳都穿戴著瑣碎的飾物。頭上戴著青白方巾,額前吊著密集的穗子,穗子串著白色的小珠,跳舞時上下擺動。形如波浪。身著的長衫十分復(fù)雜,不知分了多少層,但總之是以青色、紅色為主。胸前的花邊沿至腰間,花邊中的圖案看上去工藝不簡!雖沒有固定的圖形,卻總看見些云朵、鳳雀、星月的模樣,似乎象征著整個天穹。顏色都異常鮮艷,如她們的熱情。鞋尖仍然勾著云樣的刺繡,穿著這樣的鞋,或許會有腳踏云端的感覺。男女們就這樣圍成一圈,跳著“左腳舞”。全城燈火通明,聲樂大作,到處是“啊哩哩”的歌聲,傳遍四野。
此時的古道更靜了。這條路,人們一走就走了幾千年,那曾經(jīng)傳唱的歌謠啊,如今都散落了多少。在這遠(yuǎn)離燈火的地方,有蟲子在安靜地吟唱,齊魯情未了
羅 曼
泰山高聳入云,巍峨四角。撐起青天。
我們這一群正值年少氣盛的少年徹底感到自身的渺小,拖著疲憊的雙腿。望著前方似乎沒有盡頭的臺階,足跡在呼吸中不均勻地散落,十步一停。
那么古人呢?沒有如此堅實的臺階,古人是如何攀爬上來的?
我不知道子美先生是怎樣攀上泰山的,但我知道泰山回予了他厚贈。鳥兒斜斜掠過兩層天空,一聲聲遠(yuǎn)啼讓蒼穹更加空曠深邃,云朵搖晃,青山綿延,不墨而黛。山巒起伏,深翠暗碧,光影迷亂,而自己佇立在中原的最高位置,凌空而起,逼薄云天,伸出雙手,五指之間是曾經(jīng)浩大的城郭、京都甚至國家,一揮袖擺仿佛可以握住整個天地。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fēng)。是怎樣的一種激動,最終匯成那句“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氣流翻滾沸騰成熱浪。泰山身為五岳之尊的精魂直沖上云霄,聲振天際。
當(dāng)我爬上玉皇頂,風(fēng)在耳旁獵獵作響,從山腳吹向山頂,從來世吹向今生,亙古不變。而我確確實實被震撼了,我感到這是泰山千百年來的呼吸,沉穩(wěn)而有力,是整個東方不會停止的一口氣,是千百年來文人騷客乃至帝王將相脊梁骨中所充盈的一股正氣。沖破萬竿翠竹、千層蒼碧向整個人類吹來的風(fēng),整個自然的聲音,向人類昭示著它的力量。
自然是強(qiáng)大的,在韓退之遭遇蒼龍嶺時哭喊著寫下遺書的時刻;在普林尼面臨維蘇威時無法逃開的時刻。眼前的泰山居高臨下,注視著面前每個疲憊而渺小的人,沒有嘲笑也沒有憤怒,只是溫和,只是平靜,可它依然強(qiáng)大,讓人難以忘記氣勢恢宏的封禪場面,瓶插長青之蕊,鼎焚龍?zhí)粗悖y光雪浪,光華萬丈,秦皇漢武,玄宗乾隆。它是無數(shù)個王朝的側(cè)臉,走過無數(shù)個春秋,余威烈烈。
行走在十八盤上,你會感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與孤獨,周圍是如海的山巒,綿延不盡,卻又空曠得仿佛荒野,無援也無助,疲累與恐懼是屬于你的,而強(qiáng)大與安靜永遠(yuǎn)屬于泰山;而行走在十八盤上,你又感到自己多么偉大,漫長而艱險的道路,你在攀爬,你在奮斗,仿佛變成了巨人。逆流而上,勇于向五岳之尊宣戰(zhàn)。
泰山固然險峻,而我們沒有放棄,既然不可以一蹴而就,那么就循序漸進(jìn)。人類與自然,不應(yīng)該是征服與被征服的關(guān)系,那么應(yīng)該如何達(dá)到和諧?開發(fā)對于自然來說究竟是幫助還是破壞?這些問題我們現(xiàn)在都無法回答,大自然是永遠(yuǎn)強(qiáng)大的,而人類也從未放棄。
恐怕真正能與泰山貼心的,也只有這流云了吧。人類從泰山這里帶走的只有滿眼的風(fēng)與景和滿懷的畏與敬。
蒼山如海,殘陽如血。齊魯,情未了……品味寂寞
劉婷予
寂寞。在心理學(xué)詞典上的解釋為:人因為缺乏發(fā)泄情感的渠道而產(chǎn)生的不良情緒。
在詩人的眼中,寂寞是憂傷的作品的靈感;
在情人的眼中,寂寞是戀人離去后的身影;
在古代天文學(xué)家的眼中,寂寞就是天體軌跡一次次的錯位;
在大多數(shù)人眼中,寂寞意味著獨處和沉默。
而對于我來說,寂寞就是日常小事中的間隙,所看到的帶著塵埃的陽光:就是每每無聊抬頭遐想之時,云輕輕飄過床前的聲音。
黑漆漆的夜晚,沒有繁星。雙手抱膝。仰望天空中孤單突兀的明月,那是寂寞。
喧囂無比的大街上,行人擁擠。兩腳佇立,凝視大地上單薄的人影,那是寂寞。
小說中沒有出路的人物,命運交錯。獨自翻閱,獨自為自己熟悉但不會見面的主人翁惆悵,那是寂寞。
清冷的房間中,沒有笑聲。手握住筆,讓文字和思緒流淌。那也是寂寞。
寂寞,是一種如此憂傷、頹唐的思想。讓人失去了傾訴,獲得了回望:讓人遺失了幸福,拾起了憂愁。
歲月,會在寂寞的沉淀中輕輕蓋上輕紗。
因為寂寞是一個憂傷的詞語,所以很多的人拒絕這種微妙的感覺。他們渴望得到愉悅的感覺。但是現(xiàn)實生活總讓人失望。
生活中的很多無奈,都是人們無法避免的。我們惟一可以對抗的,就是讓自己沉浸在喧囂的海洋中。用盲目的狂歡,阻擋一切的失望。有人說,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駳g,是一群人的狂歡。他們覺得驅(qū)走了寂寞,就會得到快樂。
但靜心想想,花天酒地的熱鬧可以帶走片刻的寂寞,但是否就會真的帶來愉悅?可以余音不絕的音樂,能夠暫時抑制寂寞,但是否就會真的洗刷了心中的失落?
其實寂寞的反義詞并不是快樂??鞓芬膊⒉慌c寂寞相對。
半夜望月,雖覺寂寞,但獨享清輝,與月中之女共唱佳曲,不也有“遺世獨立”的快樂?
街上駐足,雖覺寂寞,但觀察著人影重疊交錯,分離合聚,不也有“自得其樂”的快樂?
讀書感傷,雖覺寂寞,但體會著書中人物的坎坷艱辛,不也有“比下有余”的快樂?
冷清寫作,雖覺寂寞,但筆下人物鮮活,與上帝對換身份,不也有一種“操控生死”的快樂?
寂寞并不惱人,只看你是否擁有品味寂寞的慧根。而學(xué)會品味寂寞,就猶如咀嚼一葉清香悠遠(yuǎn)的苦丁茶——回味無窮。
學(xué)會品味寂寞,就像學(xué)會了在廣闊的田野上尋找最鮮艷的花。一種叫做發(fā)現(xiàn)美麗的冒險。
學(xué)會品味寂寞,就像學(xué)會了在陰雨的天氣中提著水瓶搜尋從檐上落下的雨滴。一種叫做憂中作樂的開懷,
學(xué)會品味寂寞,就像學(xué)會在溪水打濕腳時,快樂得脫下鞋嬉鬧。一種叫做幸福永在的心情。
學(xué)會品味寂寞。就如學(xué)會抓住任何一縷想要飛逝的陽光,就猶如自己的心靈開一扇窗,就猶如抓住快樂的訣竅。
高爾基說過,人生的最大幸福,就是保持輕度的貧困。而我想說,人生最大的快樂,就是保持寂寞的空間,品味寂寞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