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1994年村里在我組開辦了一座石礦,征用了周邊的山林及耕地,并以每667平方米(1畝)1500元的標準付給被征地農民補償(相當于外單位或個人用地補償標準的1/3)。因該石礦已于2000年關閉,被征地的農戶想將被征耕地要回耕種。但村主任認為,村里已付征用費,耕地應歸村里所有,拒不交回,并將這些土地以每667平方米3000元的價格賣給他的一位朋友建房。請問,我們能否收回這些耕地?
浙江 余林
余林讀者:
針對來信反映的問題,首先要明確兩點:第一,在2004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土地管理法》之前,征用是指國家將集體所有的土地收歸國有的行為。對于農村耕地而言,原則上均歸集體所有,農戶獲得的是土地承包經營權或者說是使用權,因此,無所謂補償后收歸集體所有的問題(本來就是集體的),也無所謂征用的問題。當然,農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受到法律保護的,作為發(fā)包方的村(組)集體也無權任意收回,《農村土地承包法》對此有明確規(guī)定。第二,根據《土地管理法》第36條、43條、44條的規(guī)定,禁止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礦、取土等;興辦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和村民建設住宅使用本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須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批準,其中涉及占用農用地的,還必須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xù)。如果集體經濟組織依法辦理了上述手續(xù),則原承包土地的農戶就不再享有轉用土地的承包權。
具體到來信反映的問題,你們是否仍享有被占土地的承包經營權或使用權,關鍵要看兩個方面:一是土地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上是否載明被占耕地仍歸你們承包,如果載明了,則你們仍擁有被占土地的承包經營權,當然可以耕種上述土地;二是上述耕地轉為建設用地是否經過了政府審批(不僅是列入了村莊規(guī)劃),如果沒經過政府的合法審批,則村里將你們的耕地轉為建設用地的行為自然是非法無效的,你們仍可繼續(xù)耕種被占用的耕地。至于村里支付給你們的“土地征用費”,在你們仍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情況下,實際上是“租金”或者“使用費”,并不帶有買斷“使用權”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