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村位于貴州省丹寨縣城東北部,全村面積1.23平方公里,共114戶人家,478口人,是一個苗族聚居的行政村。手工鳥籠工藝在該村源遠流長,85%以上的農戶以制作鳥籠為主要經濟來源??ɡB籠選材考究,精雕細刻,做工非常精美,遠銷省外及東南亞地區(qū),在國內外享有盛譽。而10多年前,該村還是全縣161個行政村中耕地面積最少、水源最缺、糧食產量最低、經濟發(fā)展最落后的特困村之一?,F(xiàn)在,卡拉村已經一躍成為全縣有名的“小康村”。
1993年,為補貼家用,農閑之余,卡拉村村民王玉和便到附近的山里抓畫眉鳥,然后拿到縣城鳥市里去賣。運氣好時,一天能賣出一兩只鳥,掙個八元十元;運氣不好的時候,一只鳥也賣不出去。加上山里的鳥越來越少,政府也明令禁止到山里捕鳥,這樣,王玉和一家的日子也越過越緊巴。
有一次,客人提出要買他的鳥籠,那一次,他賣出20只鳥只掙到100元,可20只鳥籠卻為他掙來了400元。這件事給王玉和很大的啟示,他回到村里趕緊收集了50只鳥籠再次去賣,這一次,王玉和單靠賣鳥籠就凈賺了1000多元。也就是這一次,王玉和拿定了主意,由賣鳥轉到專賣鳥籠。
卡拉村在制作傳統(tǒng)鳥籠工藝上具有悠久的歷史。王玉和想做鳥籠生意,可自己不懂鳥籠制作工藝,于是開始向村子里懂鳥籠制作的老人學做鳥籠。
第一個月,他做了20個鳥籠,再后來,他一個月可以做60個鳥籠,正當他制作鳥籠的手藝剛剛有點長進的時候,他卻停下來不做了,這讓家里人感到很納悶。其實,這時的王玉和已經有了更大的打算。鳥籠賣出去越多,掙的錢自然就越多,可單憑王玉和自己一個月做60個鳥籠,那也掙不了多少錢啊!王玉和有了新的想法,他說:“我想當賣鳥籠的領頭人?!?/p>
做賣鳥籠的領頭人,實際上就是發(fā)動全村村民都來制作鳥籠,然后由他來統(tǒng)一收購和銷售。村民擔心鳥籠銷售不出去,王玉和便與村民簽下了訂購加工協(xié)議,村民每加工制作一個鳥籠可得5~8元錢的加工費,多做多得,做出來的鳥籠只要驗收合格,馬上就可以拿到工錢。
有了王玉和提出的協(xié)議,一部分村民開始答應和他一起制作加工鳥籠。1994年,王玉和正式開始了他的鳥籠生意。鳥籠的銷售越來越好,大伙兒看到這么多鳥籠都賣出去了,于是紛紛加人制作鳥籠的行列。賺了錢,又深得群眾信任,王玉和的腦瓜子也越轉越靈活了。經過廣泛聽取村民的意見后,王玉和在卡拉村率先成立了鳥籠協(xié)會,采取“協(xié)會+農戶”的方式進一步擴大鳥籠生產規(guī)模,讓更多的農戶參與這一產業(yè)開發(fā)。為了提高加工鳥籠的技術,他還購買了30臺臺鉆,自制了手動式打孔機分發(fā)給農戶。與此同時,王玉和還根據市場需求,不斷改進鳥籠工藝,以滿足不同顧客的需求。目前,他們所生產的鳥籠已形成了高、中、低三個檔次和大、中、小三個型號。
目前,卡拉村的鳥籠生產:發(fā)展很快,年銷售收入由過去的幾萬元上升到現(xiàn)在的70多萬元。全村從事鳥籠加工的農戶一般月加工收入達500~800元,高的甚至達到1200多元??ɡ逡矎囊回毴缦吹呢毨Т逡卉S成為遠近聞名的“鳥籠之鄉(xiāng)”和“文明村寨”,卡拉人也因此過上了好日子。(貴州 孟海 張倩 李佳)
點評:世上并不缺少財富,缺少的只是去發(fā)現(xiàn)財富的眼睛。在我們熱衷于到處取經時,別忘了花時間和精力好好挖掘挖掘當?shù)氐膬?yōu)勢資源,說不定,商機就在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