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們那個時代,沒有人能聽懂什么是“信息技術(shù)”。都說歷史容不得假設(shè),其實假設(shè)一下會很有意思,比如現(xiàn)在我假設(shè)把手機發(fā)給了他們,歷史就會變得妙趣橫生起來。
我說的“他們”是指過去的帝王。從夏商周直到清末,歷代帝王都排好了隊——
第一個領(lǐng)到手機的當(dāng)然是夏啟,他表示將在死后把這部手機傳給他的兒子太康。太康出獵,有窮氏偷襲都城,國防部長猛撥太康手機告急。
從夏桀開始有人追求豪華機型,除夏桀一年要換幾千部新款手機外,晉武帝和隋煬帝也是有名的“大燒包”,特別是楊廣,常常腰挎幾十個新款MP4炫耀。周厲王倒不趕時髦,但他一向禁止別人發(fā)短信,因為“防民短信,甚于防川”,他不喜歡老百姓私下交流對他的惡心。
周公和召公兩人共享一部手機,因為他倆搞的是“共和執(zhí)政”,所以手機也輪換著使,逢單周公,逢雙召公。
周幽王老是用手機報假警,一會兒說夷狄入侵,一會兒說犬戎犯邊,搞得諸侯神經(jīng)錯亂,目的卻是博女朋友褒姒一笑。
話費最省的是漢文帝,這人一輩子勤儉節(jié)約,召集臣下開會,一般使用短信群發(fā)功能。喜歡超大屏幕的是漢武帝,因為他的脾氣就是好大喜功。漢哀帝最愛選吉利手機號,因為他非常迷信。
唐玄宗愛下載手機鈴聲,南唐后主則擅長編寫短信,亡國后改做短信寫手,經(jīng)常傳些“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之類的東西。南宋光宗的手機動不動就被老婆檢查,其皇后李氏是歷史上有名的妒婦。
用手機時間最長的當(dāng)然是康熙,他在位61年,而他的后代溥儀最后一個領(lǐng)走了手機。
手機也可以改變這些帝王的運氣——太康如果帶著手機出獵,后羿就沒有機會成為夏王。周幽王如果用手機求救諸侯,犬戎就不會砸爛西周。就連周文王進(jìn)獄里,他的監(jiān)牢生涯也不會那么寂寞了,可以沒事用手機跟孩子們聊個天什么的,要知道他有100個兒子呢。不過這樣一來文王就不見得再去“演易”——手機在手,沒功夫,也沒興趣。
事情就是這樣,信息短缺會使人遲鈍,也會使人更聰明,流行手機的時代不流行哲學(xué)家。
(陳果薦自《洛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