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2日,哥德堡號正式揚帆啟航了。經西班牙加的斯港、巴西北部的累西腓,繞過非洲好望角、印度洋,再到澳大利亞的弗里曼特爾和印尼雅加達,預計2006年7月抵達中國廣州。整個航線與260年前一樣,往返共計35000多海里,耗時達兩年左右。我很幸運,從始至終親眼目睹了這條古船是如何繞了大半個地球,從瑞典走來,從遠古走來,從人們魂牽夢縈的期盼中走來。海上的日子,大部分都是單調而乏味的,而最讓人興奮的其實是在五大港口停泊時感受到的異域風情。
航程1
哥德堡——西班牙維哥——
加的斯(2700海里,48天)
到達加的斯時間:2005年11月19日
離港:2005年11月28日
加的斯港——并不保守的“圍城”
從哥德堡出發(fā),經過一個多月時間,我們于11月19日當地時間11點30分,抵達航程中的第一個重要??空疚靼嘌兰拥乃垢?。位于大西洋加的斯灣畔微型半島上的加的斯城是一座有約三千年歷史的古城,哥倫布第二次和第四次遠航的出港與入港都是在這里。加的斯城幾乎四面環(huán)海,被稱為“微型半島”,以一條長長的地峽與陸地相連。得天獨厚的良港條件,使它在發(fā)現(xiàn)美洲新大陸后的幾個世紀中迅速發(fā)展為一個海外貿易重地,并成為18世紀瑞典東亞貿易公司的貨船前往中國旅程中必經的一站。老哥德堡號第一次到達加的斯港是在1739年,和瑞典東亞貿易公司其他的貨船—樣,它必須將瑞典的木材在加迪斯港卸下,換得白銀,這樣才有了去中國購買茶葉、瓷器和絲綢的本錢。
此時的加的斯已是深秋時分,卻因為海風的浸潤而格外的潮濕。盡管這座海濱小城占據著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卻并未透露出絲毫的喧囂和浮躁,而是處處散發(fā)著歷史的氣息和古樸的風韻。走在加的斯城中,看到最多的是高矮不一、各式各樣的古城堡,據介紹,這都是歷朝歷代加的斯人為了抵御外敵而建造的。最有趣的是,加的斯是由腓尼基人建立的,而在腓尼基語中,加的斯的意思就是“被墻圍繞的城市”,從此以后這個名字不斷地被歷史驗證。
與許多西班牙城市一樣,宗教建筑仍是加的斯市區(qū)內最重要的古跡之一。建于17世紀的圣費利佩·內里教堂是加的斯議會過去召開重要會議的地方,西班牙歷史上第一部憲法就是在這個教堂內頒布的。18世紀的大教堂,是目前市區(qū)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教堂已部分辟為博物館,珍藏著大量藝術品,當地著名作家曼努埃爾·德法利亞就安葬在教堂的地下室。當然,城內最引人注目的還是一座供奉著腓尼基神美耳刻的廟,在希臘神話傳說中,加的斯是海格力斯殺死格殷永后建立的。所以,人們相信這座廟的立柱就是海格力斯之柱。
航程2
加的斯——累西腓
(3100海里,32天)
到達累西腓時間:2005年12月30日
離港:2006年1月10日
累西腓港——巴西“威尼斯”
2005年12月30日一早,隨著太陽從海平面升起,一個布滿高樓大廈的城市輪廓清晰地層現(xiàn)在我們面前?!案绲卤ぁ碧柊雌诘竭_了啟航后的第二站:巴西東北部最大的城市累西腓。
當“哥德堡號”駛入累西腓市中心的時候,首先映入船員們眼簾的是一排排高大的棕櫚樹和近代葡萄牙風格的建筑群。走在海濱棕櫚樹下和城區(qū)街道上的人們大都穿著短衫短褲,他們皮膚呈淺棕色,神態(tài)悠閑,其中不乏漂亮姑娘。遠遠近近都可見到一些販賣椰子和燒烤食品的小販,同船的巴西船員說,這可以算是典型的巴西城市風情了。
南美洲本是印地安人的故鄉(xiāng),15世紀葡萄牙人率先到達南美洲的東海岸,當船員們步履艱難地踏上這塊土地上時,善良的印地安人捧出了菠蘿迎接他們,又渴又餓的葡萄牙人感覺菠蘿簡直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葡萄牙殖民者在這里登陸后,很快發(fā)現(xiàn)這里的氣候和土壤非常適合種植甘蔗,于是他們在今天的累西腓附近開辟了大面積的甘蔗園,并從非洲販來大批奴隸在炎熱的甘蔗園里四季不停地勞作。漸漸地,甘蔗與蔗糖的出口使原本名不見經傳的累西腓在歐洲漸漸有了些名氣。據史料記載,1584年,前來累西腓購買甘蔗和蔗糖的歐洲船只超過了一百艘,這意味著當時的累西腓已經成為南美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自16世紀到19世紀初,伯南布哥州的首府一直是累西腓以北僅十公里的小鎮(zhèn)奧琳達。而那時,累西腓只是一座用來保護奧琳達的海濱重鎮(zhèn),所以累西腓在葡萄牙語中就是屏障的意思。直到19世紀初,隨著伯南布哥州特別是累西腓市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彈丸之地奧琳達越來越難以勝任州府的地位,于是,1823年,伯南布哥州正式將州府遷至累西腓。州政府的到來進一步促進了累西腓的發(fā)展。19世紀末,累西腓一度成為巴西的第三大城市。20世紀隨著鐵路、電話和電報一起光臨累西腓,這座城市就坐穩(wěn)了巴西東北部政治和經濟中心的位置。
航程3
累西腓——開普敦
(4400海里,41天)
預計到達開普敦時間:2006年2月18日
離港:2006年2月28日
開普敦港——飄在空中的寂寞
2月18日下午3點40分,船長通過船上的廣播喊道:“我們看到大陸了!”大家沖上甲板,透過正在漸漸散去的大霧向前方看去,只見開普敦綿延于山坡與大海之間,整潔而清新。著名的地標圓桌山就像一塊長方形的巨大幕布充當著城市的背景,雪白的云朵在圓桌山上飄來飄去。
開普敦并非我想象的樣子,這個非洲城市一點也不像祖魯族古鼓點一樣鏘鏗,在它的平靜里,竟然有一股寂寞的味道,太少的燈紅酒綠,太少的人群,太少的刺激與亢奮。寬闊而整潔的道路,現(xiàn)代感極強的建筑,讓你感覺來到了歐洲的某個城市。165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為了在非洲建立一個補給站,以供應往來歐亞間的船只,于是選擇了南非開普敦省的桌灣做為據地,在當年,開普敦尚是一塊不毛之地。然而歷經300多年的演變,今日的開普敦卻成了南非最古老且最富特色的城市了。
徜徉在開普敦市內,處處可以尋到南非歷史的痕跡:始建于1666年的“好望城堡”是南非現(xiàn)存最早的歐式建筑之一,那座城堡曾先后成為荷蘭和英國殖民者的兵營及官邸;“公司花園”原是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墾的菜園,那里留下了第一批南非白人創(chuàng)業(yè)的汗水;1905年建造的市政廳大廈融合了意大利文藝復興時代和英國皇家建筑的特點,折射著英國殖民者對這塊土地曾經有過的強烈影響;高速公路旁的一片白色建筑群是格魯特·蘇爾醫(yī)院,1967年12月3日,45歲的巴納德醫(yī)生就是在這里成功地施行了世界上第一例心臟移植手術。
自開普敦出發(fā),汽車行駛約一小時便進入好望角自然保護區(qū),下到臨海處,但見一塊長條黃色木牌上用英文和阿非利加文標明:“好望角/非洲大陸最西南端/南緯34°21′26″,/東經18°28′26″。”葡萄牙詩人卡蒙恩斯曾在其優(yōu)美的敘事長詩《魯西亞德》中,講述了好望角神奇的傳說:古希臘時,碩大無比的亞當阿斯
特伙同其他99個巨人圖謀反抗諸神,試圖用風暴攻取奧林匹斯山,但被在諸神面前的赫爾克勒斯和沃爾坎所打敗。作為永久的懲罰,巨人們被流放到世界盡頭,埋葬在火山群峰之下。亞當阿斯特的身體化為崢崢山岳,形成了好望角,開普敦北面的桌山是他制造風暴和雷電的作坊,好望角周圍海域上怒號的狂風和肆虐的雷暴是他不斷巡游的魂靈。
而關于好望角名字的由來一直眾說紛紜,比較普遍的說法是迪亞士1488年12月回到里斯本后,向若奧二世陳述了在“風暴角”的見聞,若奧二世認為繞過這個海角,就有希望到達夢寐以求的印度,因此將“風暴角”改名為“好望角”。遺憾的是,迪亞士并沒有因為名稱的改變而扭轉自己的命運——1500年5月,在隨卡布拉爾率領的龐大船隊再次遠航印度的旅途中,迪亞士在好望角附近的一場風暴中葬身大洋……
航程4
開普敦——弗里曼特
(5800海里,60天)
到達弗量曼特時間:2006年5月13日
離港:2006年5月25日
弗里曼特爾港——
一張飽經滄桑的臉
5月13日上午9點,澳大利亞帆船“露安”號趕來為我們領航,引導“哥德堡”號從入??隈傔M天鵝河,并溯流而上,駛向弗里曼特爾市中心的維多利亞碼頭。弗里曼特爾位于天鵝河的出??冢晴晁沟闹匾劭?,更是一座歷史名城。1829年,英國海軍軍官查爾斯弗里曼特爾首先發(fā)現(xiàn)這個地方,之后這里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如今,這里作為西澳首府珀斯值得自豪的港口,經濟上開始騰飛,年吞吐量達1500萬噸。雖然距離珀斯市只有19公里,卻完全沒有大城市的喧囂,這里保存著很多高雅的殖民建筑和古色古香的小巷,與一百多年前這里的樣子差不多,因此被譽為“世界上保存最佳的19世紀港口城市”。
在我看來,弗里曼特爾要比珀斯更具歷史感。在珀斯,你看到的是一座古典與現(xiàn)代結合的中型城市,而在弗里曼特爾,你看到的幾乎是一座完整再現(xiàn)的19世紀歐洲海港。1829年建城的弗雷曼特爾保存著很多19世紀的高雅殖民建筑,不過保存到現(xiàn)在最古老的建筑卻是一座海邊的監(jiān)獄……圓屋(Round House)。所謂“圓屋”其實就是一座環(huán)形的監(jiān)獄,八間集體囚室和一間犯人宿舍環(huán)繞成一圈,中間是一片20多平方米的空地,雖然在海邊,但卻無法看到身邊的大海,只有陣陣海濤相伴。
離圓屋監(jiān)獄不遠處就是弗里曼特爾的漁船港,一座海事博物館也座落在此,館內收藏著澳大利亞各個時代的船只,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或許就是一艘美洲杯帆船賽的澳大利亞參賽船了……事實上,弗里曼特爾的復興正是從1989年的美洲杯開始的,那次比賽的舉行,使得這個澳洲小鎮(zhèn)從一座默默無聞的印度洋海港,一躍成為世界聞名的旅游城市。
也正是從那時候開始,弗里曼特爾的卡普基諾街開始了它的黃金時代。維多利亞時代典型的雙層廊樓建筑下,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國的游人漫不經心地坐在路邊,靜靜地凝望著這座小城的悠然生活。巷子深處,甚至還能看到用輪胎改成的秋千,用藍色的纜繩系在廊前,靜靜地掩在柵欄門里。正是這些點滴的滄桑味道,形成了弗里曼特爾那份濃得化不開的古舊氣息。
航程5
弗里曼特爾——雅加達
(1800海里,24天)
預計到達雅加達時間:2006年6月18日
離港:2006年6月28日
雅加達港——風情萬種的熱帶女郎
6月18日上午,我們的船順利到達了雅加達。雅加達也是一個古老的海港,緊偎著爪哇島西部的北海岸。過去,這座城市還不叫雅加達,而被稱為“加拉巴”,意思是 “椰子密林的世界”。說起“加拉巴”這個名稱的來歷,得歸功于我們祖先的創(chuàng)造。早在14世紀,這里就以出產胡椒和香料聞名。我們的祖先也因此輾轉遷徙到此,尋求生息之道。華人剛到這時,不知道這是什么地方,便打手勢問當地的居民。當地人見他們指著椰果,就回答說“加拉巴”,于是華人就以加拉巴作為這里的地名。
一下船,就感覺一股熱浪迎面襲來,陽光明亮得讓人睜不開眼。港口邊熙熙攘攘的集市和川流不息的人群,讓整個城市都彌漫著濃郁的商業(yè)氣息。但當你走到雅加達街頭真正融入這個城市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它內在的氣質其實是處于陽剛和陰柔之間的,是一個兼具神圣與世俗、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大都會。
雅加達城區(qū)分為兩個部分,北面濱海地區(qū)是舊城,為海運和商業(yè)中心。南面是新區(qū),為行政中心。而今天已聯(lián)成一片,難以區(qū)分。市內景觀深受外來統(tǒng)治者的影響,每棟古老的建筑都刻劃著歷史的痕跡,比如古葡萄牙式的教堂、由荷蘭老舊倉庫改建而成的博物館,以及東南亞最大的博物館——雅加達博物館。這是一座古老的歐洲式建筑物,里面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張印度尼西亞群島的模型圖,上面有各民族的人物塑像,從模型圖上可以看到印度尼西亞全國的民族分布、語言及經濟發(fā)展狀況。館內還陳列著佛教和印度教的石雕像、古代錢幣、印章、大天平、木制用具和古典樂器等。在陶瓷館內,展出的瓷器形狀各異,大多是中國唐、宋、明、清時代的產品。有些古瓷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
夕陽西下,漫步于雅加達,有悠遠的鐘聲回響在城市上空,仿佛從幾百年前的時空傳來,讓人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