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5年9月12日,一艘船死了。
這艘船,是當時最好的遠洋商船之一,代表著造船業(yè)的榮耀。在過去的7年時間里,它完成了2.9999……次跨越半個地球的遠航,最后一次,在航行兩年半橫渡萬里大洋之后,就在距離家鄉(xiāng)港口僅僅900米的最后一刻,觸礁沉沒!
1745年9月12日那天發(fā)生的一切都變成幽味的背景,只為襯托一個記憶的亮點。高貴的身份、杰出的成果再加上離奇的死亡,哥德堡號身上具備的戲劇因素,令它如同古典悲劇里的英雄,悲壯的命運變成了永駐人心的傳奇。
“她”的那輩子
出生
18世紀的中國,非常驕傲。當時中國的統(tǒng)治者認為歐洲人骯臟落后,和他們做生意毫無價值可言,更多的是天朝對蠻夷的恩賜,所以僅僅開放了少數(shù)幾個沿??诎?。廣州由于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成為當時最重要的外貿(mào)口岸。
哥德堡號遠航的目的地正是廣州。
當時的歐洲把中國當作文明繁榮的人間天國,上流社會追逐“中國風”,住中國式房間、辦中國式舞會、喝中國式飲料——茶,擺中國式家飾——瓷器。
冒險家坎貝爾看到和中國做生意的巨大利潤,大力游說瑞典宮廷權(quán)貴,終于獲得皇家的特別準許令,得以與中國開展貿(mào)易。這是哥德堡號得以誕生的初衷。
瑞典的天才船舶設計師弗雷德里克·查普曼的才華和心血,使哥德堡號身姿雄偉,成為當時的超級貨船。
遠航
哥德堡號于1738年正式下水,1739年開始了“她”的處女航:駛向遙遠、神秘、富饒和加再多形容詞也不過分的中國。
“她”前去時滿載著人們的期望,歸來時滿載中國貨物。它具備的最大動力就是人們對巨額利潤的向往。
“她”先后順利地完成廠兩次遠洋航行,成為其東家東印度公司的驕傲。
于是1743年3月14日,哥德堡號再次起航,它航行的目的地同樣是:中國廣州。
這次遠航的目的同樣是:帶來中國式寶物。
遠航意味著:離鄉(xiāng)背井、疾病、孤獨、風浪、海盜和死亡,但同時也意味著巨大的財富和榮譽。
141名船員隨“她”起航,也許船上還躲藏著更多的人:小偷、偷渡客、流浪者。悠揚的音樂響起,哥德堡號被小船慢慢拖離港口,沉重的身體不自覺地表現(xiàn)出依依不舍的姿態(tài),船員們利索地工作著。一路上,哥德堡號帶著他們經(jīng)歷了疾病、海盜和風暴,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到了廣州,挑選、購買和裝載貨物又花了3個月的時間,才得以返航。
回家
1744年的冬天,哥德堡號從廣州出發(fā)回家。一路上很多船員卻因疾病和風暴死去。
1745年9月12日這天,人們在碼頭等待著哥德堡號的歸來,就像兩年半年前目送哥德堡號的離開,人們看見哥德堡巨大的身影從地平線下慢慢浮現(xiàn)起來,禁不住歡呼起來。
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哥德堡號如同醉漢一樣在再熟悉不過的家門口,偏離了正常航道,駛?cè)虢甘瘏^(qū)。人們似乎能聽到它觸礁的巨大聲響,眼睜睜地看著它慢慢傾斜,最終傾覆、沉沒在海里。附近的船只馬上進行援救,把哥德堡號帶回來的船員全部搶救上岸。但是船上的貨物沉入海底。東印度公司馬上進行了打撈,搶救出來的貨物賣出后,完全補償了這次沉船的損失,甚至還有利潤可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哥德堡號仍舊是成功返航,而“她”的沉沒也從此成為人們經(jīng)久不衰的一個話題。
死亡之謎
人們紛紛猜測哥德堡號的觸礁原因,航行經(jīng)驗豐富的船長不可能不知道自家門口的那片礁石區(qū),是什么使哥德堡號駛?cè)虢麉^(qū)?為了不讓人知道賺取到的巨額利潤,東印度公司每次在結(jié)束航行后,都會銷毀所有的記錄和帳目,所以人們沒法找到關于沉沒原因的片言只字。
人們只是在猜測:或許哥德堡號設計不合理?或許船長想逃避股東和海關的檢查故意讓船沉沒?又或者船員們因回家而興奮過度導致操作失當?
猜測僅僅是猜測,我們還可以如此設想:哥德堡號厭倦了這樣的航行,就自己觸礁而死!上萬斤茶葉就因此留在了海底,有人說:從此這片海域,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一只茶碗?;蛟S因為這樣海水才這樣苦澀,最為凄慘的是海底的魚們,它們天天得用這碗濃茶洗臉、泡澡、喝湯。
重生之旅
思念
死亡之謎一直沒有解開,人們也一直懷念著這艘死在這家門口的哥德堡號——雖然“哥德堡11號”早已經(jīng)造出,結(jié)果“她”又沉沒在南非附近的某片海域。從上世紀初開始,一百多年來,人們一直沒有停止過對哥德堡號的探尋。人們潛水下去,帶上來了大量的瓷器和茶葉。這些幾百年前燒制的精美的瓷器,從海底撈上來時仍舊保存完好,人們陶醉于瓷器表面美麗的花紋,而那些同樣密封良好的茶葉,據(jù)說拆封時滿屋飄香。
隨著海底寶物越來越多的發(fā)掘,人們對沉船的興趣越來越濃,越來越多的瑞典人,變成了“古船迷”和“中國文化迷”。人們因而產(chǎn)生想法:為什么不再重建一艘一模一樣的哥德堡號!
人們往往珍惜失去的東西,不管是時光還是具體的物件。重建一艘哥德堡號,就算真的一模一樣,它也不可能是最早的那艘哥德堡號,因為“她”已經(jīng)永遠地沉在海底,變成魚兒們的破敗游樂場,新建的永遠是“哥德堡III號”。
克隆
為了實現(xiàn)一些人心中的這個念想,很多人開始為之工作。人們從海底帶上來僅存的關于沉船的信息,造船基金會籌集社會各界的捐款,全國各地成千上萬志愿者趕來幫忙,設計師開始設計、制造模型、進行實驗,造船師傅們需要至少1000棵樹的木材、56000枚鐵釘和10000只螺栓……他們還努力讓自己現(xiàn)代人的頭腦變成幾百年前的人的頭腦,這顯然很不容易。當時瑞典造這樣的一艘人船,僅僅需要一年半時間,但現(xiàn)代人花了從1993年到2004年整整十年的時間,終于造出了一艘可能跟沉沒的哥德堡號一模一樣的木帆船。
當然,一模一樣的僅僅是外型?,F(xiàn)在這艘哥德堡號,裝備廠齊全的現(xiàn)代化電力設備,不過所有的動力系統(tǒng)、海水淡化系統(tǒng)、空氣調(diào)節(jié)系統(tǒng)和自動滅火系統(tǒng),都謙虛地躲在底艙,萬不得已時才使用。
所以,這是一艘有著古典外型和現(xiàn)代心臟的哥德堡號,它再生的目的不是為了證明我們現(xiàn)代人也可以造木船,而是要讓它重走一次哥德堡號幾百年前沒有走完的路。也可以說,這次造船,是一項手指上的技術工:程,更是一項心靈上的文化工程。
復出
2005年10月2日,一艘船活了。
哥德堡號從瑞典正式起航,它將基本按照950多年前的航線,經(jīng)西班牙,繞非洲好望角,再經(jīng)印度洋、澳大利亞的弗里曼特爾、雅加達,于?月18日到達廣州。一條漫長的航線,不僅僅是空間的漫長,也是時間的漫長。
這次的重航,將不會是一次一只船在茫茫大洋上的孤獨之旅。船上裝備了最先進的全球定位系統(tǒng)和導航設備,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知道它現(xiàn)在正在大洋的哪個角落,人們甚至可以聽見風刮在帆布上的聲音,可以看到海鳥拖著巨大的翅膀站在甲板上。這是一次地球的航行,更是一場眼球的航行,全球的一部分注意力將被吸引到這里。
這是一次金錢之旅,文化之旅,也像是一場童話之旅。當我們的境遇有缺憾時,就重新再來一次!這就像時間可以倒轉(zhuǎn)一樣,前面那次失敗的航行不要緊,中間過去的250多年不要緊,對于我們而言,這就是第一次航行!如同一場奢華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