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tǒng)之一。美國內戰(zhàn)期間,他意志堅定,不畏艱險,領導北方人民頑強作戰(zhàn),一舉打敗南方叛軍,徹底廢除了奴隸制度,名垂青史。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后,往往都有一個偉大的女性,林肯也不例外,繼母薩利就是林肯生命小最重要的女人。
1809年,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的一個小木屋里,一家人艱辛度日。林肯9歲的時候,親生母親南希不幸病逝,對于這個貧困的家庭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小小年紀,林肯已經是里里外外一把手了。一年后,繼母薩利走進了那間簡陋的小木屋。她是個精明能干的女人,她的到來讓小木屋煥然一新,小林肯身上也不再臟兮兮的了??墒?,像所有的孩子一樣,林肯起初并不接受父親強加給他的后媽,對這個陌生的女人充滿了戒心,從不肯叫她一聲“媽”,有時還會出點壞主意讓她難堪。薩利看在眼里,絲毫沒有抱怨,她完全理解孩子的心情,依然加倍地照顧林肯,視如己出。她相信,只要付出足夠的真情,哪怕是一座冰山也有融化的一天,孩子遲早會接受自己。
林肯沒有機會上學,但從小就愛看書,繼母來后,他才從繁重的家務事中解放出來,有更多的時間看書了??墒牵驗榧揖池毢?,林肯買不起什么書,薩利就想盡一切辦法,幫他找來許多書。他如饑似渴地閱讀著,隨著知識的增加,對繼母的好感也與日俱增。那天是林肯的生日,晚上,薩利像變戲法一樣拿出一本舊書《英語綴字課本》。那是林肯夢寐以求的書,他欣喜若狂,手握著書本激動地說:“媽媽,謝謝!”“好孩子!”薩利緊緊地摟住林肯,剎那間,滾燙的淚水打濕了臉頰。薩利以大海般的寬容和清泉一樣的母愛終于感動了林肯,從此,母子倆的心緊緊地連在一起,再也沒有分離。
1823年秋天,林肯聽說多西要辦一所學校,很想去那里卜學,可他不敢告訴父親。父親湯姆是個認死理的人,只知道干活靠的是力氣,窮人的孩子上學是偷懶的借口,是不務正業(yè),所以一直反對兒子卜學。林肯偷偷把上學的想法告訴了母親,薩利聽了非常高興,當即決定要送兒子去上學,并鼓勵他要努力學習。不過,這事瞞不了丈夫,還得說服他才行。
晚上,湯姆回家后,薩利佯裝不經意地說:“聽說多西要辦學校,我想讓孩子去上學,家里的事有我一人就足夠了?!惫徊怀鏊?,丈夫大為反感:“讀書有什么用?你看鄰居們的孩子,從沒讀過書,木匠活不照樣干得很出色嗎?”“我們的孩子跟他們不同。林肯是個獨特的人,我敢保證他將來一定會有大出息。”“現(xiàn)在這樣不是好好的嗎?今年冬天孩子還可以去干活掙些錢,家里需要錢啊,你知道的?!闭煞驀@了一口氣,流露出萬般無奈。他說的是實情,林肯在旁邊聽著,哪敢做聲。薩利卻不依不饒:“這個我知道,就算是做木匠,多讀點書也沒什么壞處啊!”在薩利的步步緊逼之下,湯姆勉強同意了。林肯如愿以償,歡天喜地地進了學校。
可惜好景不長,因為家里實在困難,不到一年的時間,林肯被迫輟學回家做了伐木工人。在伐木場,每個工人伐倒樹木之后,都要用墨水在木材上做好標記,寫上自己姓名的第一個字母,以表示是自己伐倒的,然后憑標記向老板領工錢。林肯每次都寫上一個字母“A”。有一次,林肯發(fā)現(xiàn),在自己辛苦伐倒的十幾根木材卜,竟然寫著“H”字母,顯然有個可恥的人偷竊了他的勞動果實。
回家后,林肯火冒三丈地向母親傾訴委屈:“很明顯,這事一定是亨格利那個家伙干的,我要將此事告訴大家,讓他當眾出丑?!彼_利并沒有附和,而是柔聲地問他:“孩子,你需要朋友呢,還是需要敵人?”“當然需要朋友?!绷挚喜患偎妓鞯鼗卮??!斑@就對了,做人要有寬容之心,如果你將來想干一番事業(yè),就需要一大批人支持你,若是樹敵太多,必將寸步難行?!绷挚夏蛔雎?,用力地點了點頭,將母親的話銘記在心。在林肯心里,早已把薩利當成了親生母親,母親是天下最值得信任、最可以依賴的人,她的話不容置疑。
在以后的人生道路卜,林肯從未忘記母親的教誨,常懷一顆寬容之心待人處世,為他后來輝煌的政治生涯贏得了最廣泛的支持。林肯當上總統(tǒng)之后,國防部長斯坦頓曾在背后咒罵他是“該死的傻瓜”。有人暗中將此事告訴了林肯,就在人們等著看國防部長出丑時,林肯卻說:“可能我真是個傻瓜,我了解斯坦頓這個人,辦事向來認真負責,他說的話十有八九是正確的。”很快,林肯的話又傳回到斯坦頓耳朵里,他羞愧萬分,立即跑來向林肯當面道歉。因為胸襟寬闊,林肯不僅輕松化解了一場風波,而且更加贏得了人們的尊敬。這些優(yōu)秀的品格都是源于母親薩利的教誨。
因為勤奮好學,結交廣泛,年輕的林肯漸漸嶄露頭角,那間小木屋已經裝不下他的志向。他成了著名的律師,后來又當上了州議員、國會議員,一路平步青云,因為政務繁忙,他很少有機會去看望母親了,但心中一刻都沒有忘懷。十幾年的朝夕相處,患難與共,無數(shù)的淳厚教誨,已經讓他們密不可分。不管時空怎樣阻隔,母子倆的心總是緊緊連在一起,林肯時刻牽掛著母親。父親湯姆去世后,薩利同前夫的兒子約翰斯頓在一起生活。1851年,林肯得知約翰斯頓不愿種莊稼,準備賣掉土地,他非常擔心母親的處境,立即提筆給約翰斯頓寫了一封措辭激烈的家信:“親爰的兄長,我得知你急于把土地賣掉,這種念頭愚蠢至極。如果你不想干活,那么你在任何地方都呆不下去。要是賣掉了土地,我敢保證,你將來連一塊葬身之地都沒有。為了你自己的利益,尤其是為了母親的利益,我都要提醒你。東面的呶)英畝土地,我想在母親在世時為她保留著,如果你不去種它,單靠租金也足夠養(yǎng)活母親……你窮是因為你把全部光陰都虛度了。你對日子過得不好的種種借口都是胡說,騙不了任何人,只能騙自己,你的病只有勞動才能醫(yī)治……”
收到信后,約翰斯頓再不敢輕舉妄動。薩利的生活有了保障,林肯這才放下心來。
兒行千里母擔憂。薩利無時無刻不在密切地關注著兒子。1861年,林肯當選為美國第16任總統(tǒng),喜訊傳來,她激動得哭了。林肯在前往華盛頓就職的路上,特意繞道而行,下了火車又換乘馬車,冰天雪地,一路顛簸,終于見到了日思夜想的母親。薩利已經滿頭銀絲,老態(tài)龍鐘,看到兒子的到來,她興奮得像個孩子。那一次,母子倆徹夜未眠,促膝長談。臨別之時,老人緊緊拉住兒子的手不肯松開。林肯傷感地說:“親愛的母親,我一定抽空再來看您!”母子倆灑淚而別。老人沒有想到,一向信守諾言的兒子這次食言了,此去竟成永別!
1865年4月15日,那是個陰郁的日子,薩利正帶著收音機散步,老人早已習慣了這樣傾聽兒子的消息。廣播中傳來噩耗:舉國哀悼,美國偉大的總統(tǒng)林肯遇刺身亡!“咣當”一聲,收音機跌落在地,摔得粉碎,薩利目光呆滯,不住地喃喃自語:“他是個好孩子!他是個好孩子……”
是的,林肯是個好孩子。在家里,自從他接受了薩利這位繼母,便敬她愛她,牢記她的教誨,不忘她的處境,維護她的利益。猶如他堅決廢除奴隸制度一樣,他對繼母薩利不含絲毫的歧視,把薩利當成自己親生母親。即便當選為總統(tǒng),仍一如既往。他生前曾經多次深情地說過:“我的一切都源于天使般的母親!”
(胡琳薦自《家長里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