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無線網絡,我們更多的是想到Wi-Fi。經過幾年的市場培養(yǎng),無線網已經被用戶廣泛接受,無論是家庭還是企業(yè)用戶,人們已經充分地意識到無線網絡為我們的生活、工作帶來的改變。當我們享受無線局域網帶來的便利同時,你是否認為這就是網絡無處不在的實際意義呢?
與有線通訊技術相比,無線技術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使用方便,不受地點的限制,包括移動電話、無線鍵盤/鼠標、紅外遙控器、藍牙,這些都可以籠統(tǒng)地歸為無線網絡。不過在計算機領域,獲得大范圍應用的還是人所共知的IEEE802.11a/b/g無線局域網標準,這些標準為用戶構建了一個基于無線通訊技術的局域網,由此改變了計算機網絡的應用形態(tài),同時也開拓出一個龐大的市場。
無線局域網得以流行,基本上應該歸功于英特爾的大力推廣,籍由捆綁一體化宣傳的運作,“迅馳”平臺幾乎成為筆記本電腦的標準,即便在AMD推出的Turion 64移動計算平臺中,無線也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對于移動計算平臺,無線局域網技術是非常關鍵的一環(huán)。英特爾大力宣揚該技術的優(yōu)越性,并投入巨資做宣傳推廣,而各筆記本電腦廠商也都極力支持,消費者迅速認可了迅馳帶來的無線技術理念。之后,各種無線設備迅速走俏市場,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市場高速成長,無線技術也被視作推動IT發(fā)展的強勁動力。為了讓無線技術真正成為計算機的標準配備而非可選件,該領域主要廠商共同組建了Wi-Fi聯(lián)盟,統(tǒng)一進行標準制定、實際產品研制以及宣傳推廣。Wi-Fi的應用領域除了家用、商用無線網絡外,也進入酒店、會議中心、機場、休閑咖啡屋之類的公眾場所,成為高速上網的一個通道。盡管從迅馳發(fā)布到現(xiàn)在只經歷短短的兩年時間,但無線聯(lián)網技術已經深入人心,英特爾也將它作為未來技術開發(fā)重點。已經推出的迅馳二代平臺采用了速度更快的IEEE802.11g標準,最大傳輸速度從以往802.11b的11Mbps提升到54Mbps。可以說IEEE802.11體系的無線局域網技術,已經是繼以太網之后成為PC的聯(lián)網標準,局域網也就此進入無線時代。
如果走出局域網絡,放眼廣域網,你會發(fā)現(xiàn)目前包括ADSL在內的寬帶網絡技術均存在著巨大的弊端:有線架構的限制使得它們根本無力覆蓋更為廣泛的區(qū)域,而有線網絡無法涉及到的窮鄉(xiāng)僻壤就更不用說了。在國內這樣的情況非常普遍,一些遠離城市的地區(qū)ADSL根本就無法覆蓋到。對于這樣的問題,WiMAX就是答案。
Wi-Fi領域的輝煌勝利讓英特爾獲利頗豐,作為新技術的領導者,它的目光并沒有一直局限在這個領域,而是開始下一波無線技術的推廣,這就是作為無線城域網標準的IEEE802.16,英特爾還專門組建了“WiMAX聯(lián)盟”來推廣這項技術。這一事件引起業(yè)界的巨大反響,IEEE802.16和WiMAX的字眼也都成為各大IT媒體的頭條。不過,人們關注的大多是它們所創(chuàng)造的巨大市場而非技術本身。事實上,IEEE802.16的出現(xiàn)將無線技術從家庭、企業(yè)內部拉到了室外,它的有效距離高達50公里,并可提供比Wi-Fi高得多的傳輸速率。如果說Wi-Fi實現(xiàn)了局域網的無線連接,那么IEEE802.16或WiMAX就將把無線技術擴展到城域網。不難發(fā)現(xiàn),無線技術的應用領域被大大拓展了。
WiMAX與IEEE802.16
與其他任何一項新技術一樣,倘若沒有得到重量級廠商的支持,要想得到實際應用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假如英特爾當初對802.11熟視無睹,那么它要獲得今天的成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僅有一家主導廠商是非常不夠的,一項新技術本身也許還只是紙上的規(guī)格,包括控制芯片、驅動軟件和最終的終端設備都必須從零開始研發(fā),沒有哪一個廠商敢說可以單獨掌握整個流程。為此,建立一個由多個廠商合作的組織共同進行推廣是非常必要的。無線局域網領域,在英特爾推動下成立了Wi-Fi聯(lián)盟。
為了推廣IEEE802.16標準,同時保證接入設備的兼容性及互用性,一些主要的通信部件及設備制造商聯(lián)合組成一個工業(yè)貿易聯(lián)盟組織,它就是大名鼎鼎的“WiMAX論壇(WiMAX是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的縮寫,意思是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論壇成立于2002年4月份,首批成員包括諾基亞、Harris Corp、Ensemble Communication和Crosspan網絡公司,不過這些廠商的影響力只是在后臺的通信設備領域,對前端的應用層面并不在行,而沒有應用的直接驅動,802.16要想普及是完全不可能的。不過,這種情況現(xiàn)在已經成為歷史,前段時間WiMAX論壇大規(guī)模擴張,不僅吸收了Alvarion、Aperto和AirSpan等無線寬帶接入廠商,而且將英特爾、Proxim和Fujitsu等鼎立支持IEEE802.11廠商也納入其中,同時OFDM論壇也加入到WiMAX論壇,一時之間WiMAX實力大增。由于IEEE802.16標準拗口難記,業(yè)界干脆就把它稱為WiMAX技術,一如Wi-Fi之于IEEE802.11。
在WiMAX論壇的諸多廠商中,真正起主導地位,可決定WiMAX命運的還是英特爾公司。英特爾在IT業(yè)內的巨大影響力毋庸置疑,許多PC相關的工業(yè)標準都是在它的推動之下方能讓消費者熟知并認可,下游企業(yè)也接受它的號召協(xié)同一致。然而,IEEE802.16談不上是一套針對最終消費用戶的終端技術,確切地說,它是一項介于消費者與電信企業(yè)之間的無線通信技術,該技術能否被接受不僅僅取決于消費者的態(tài)度和開發(fā)商的努力,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通信廠商是否愿意將這項技術付諸實用。英特爾加入WiMAX論壇,大力推廣IEEE802.16產品化的真實意圖在于,它打算進入這個利潤無比豐厚的新領域。對此,英特爾公司通信事業(yè)部執(zhí)行副總Sean Maloney在采訪中表示:“籍由IEEE802.16無線技術進入通信行業(yè),所帶來的巨大收益幾乎無法估計?!币苍S,這將是英特爾公司在開發(fā)Itanium處理器,進入高端服務器市場之后的又一次突破。
與其他所有無線通訊技術一樣,IEEE802.16使用的同樣是載波通訊方式:待傳輸的二進制數據使用預先指定的調制技術調制在無線電載波上,經由載波傳輸至目標端,然后再由接收終端解調,將數據還原。不同的無線傳輸技術之所以會在數據傳輸速率、傳輸距離等方面存在差異,根本原因在于它們賴以工作的機制互不相同,這方面的要素包括工作頻帶、調制技術以及多址方式等等。
目前,WiMAX共包含IEEE802.16和IEEE802.16a兩項子標準,二者的工作頻帶并不相同:前者工作在10至66GHz通信頻帶,每通道頻帶寬度可以為20MHz、25MHz或28MHz,在28MHz下它的每個通道數據傳輸率可以達到32至134Mbps級別;后者的通信頻帶則小于11GHz,采用可選通道方式,每個通道頻寬在1.25MHz至20MHz之間,當頻寬為20MHz之時,IEEE802.16a的最高速率可達到75Mbps。IEEE802.16e通信頻帶小于6GHz,上行鏈路的子通道頻寬與802.16a相同,當頻寬為5MHz時,它可以提供15Mbps的連接速率。由于IEEE802.16e針對移動性而設計,要求以一定的速度運動時也可以連上網絡,適用對象為單體的筆記本電腦,因此并不需要太高的速率,15Mbps已經是一個非常寬裕的數字了,遠超過時下流行的各種類似寬帶技術。
信號調制的作用是將二進制數據加載到無線電載波上,數據傳輸才成為可能。簡單點說,“調制”要解決的就是用什么方法讓連續(xù)的正弦無線電波來表達二進制數據的問題。在無線電波采用同樣頻寬的條件下,采用不同的調制技術往往會得到不同的數據傳輸率,因此,調制技術直接關系到無線傳輸可得到的實際性能。IEEE802.16采用QPSK(Quaternary Phase Shift Keying,四相移相鍵控調制)、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振幅調制)和64-QAM三項調制技術。其中,QPSK四相移相鍵控調制技術是在二相移相鍵控(QPSP)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調制技術,二相移相鍵控的原理非常簡單,它利用載波的0、π相位來表示二進制數1和0。由于跨度過大,二相移相鍵控的頻帶利用率較低,獲得的實際數據傳輸速度太慢,為此業(yè)界發(fā)展出四相移相鍵控技術來代替它。四相移相鍵控利用載波的四種不同相位差(0°、90°、180°和270°)來表達不同的數據,實際性能可比二相移相鍵控提高一倍。
相比之下,QAM正交振幅調制技術在機理上更為復雜。待發(fā)送的數據在專門的比特/符號編碼器內分成速率各為原來1/2的兩路信號,并分別與一對正交調制分量相乘,求和后輸出。接收端完成相反過程,正交解調出兩個相反碼流,均衡器補償由信道引起的失真,判決器識別復數信號并映射回原始的二進制信號。與其他調制技術相比,QAM調制技術具有充分利用帶寬、抗噪聲強等特點,廣泛使用于各種信號傳輸技術之中。而16-QAM與64-QAM的區(qū)別只在于二者的數據位寬不同,后者可以提供比前者高出50%的數據傳輸率。
無線通信采用的是一種廣播的方式而非點對點傳輸,網內一個用戶發(fā)射的信號其他所有用戶均可接收,所以網內用戶如何從播發(fā)的信號中判別出它是否是發(fā)送給本用戶的就成為一個關鍵的問題,這正是多址接入方式要解決的問題。
多址接入方式的數學基礎是信號的正交分割原理。我們知道,無線電信號可以表達為時間、頻率和碼型的函數,這樣,時間、頻率和碼型就可以作為多址接入的判別依據。如果以傳輸信號的載波頻率的不同劃分來建立多址接入,就稱為“頻分多址”(FDMA),它的重點是頻率資源的重用;若以傳輸信號存在的時間不同劃分來建立多址接入,則稱為“時分多址”(TDMA),其重點是時隙資源的重用;而以傳輸信號的碼型不同劃分來建立多址接入,就被稱為“碼分多址”(CDMA),為碼型資源的重用。左圖給出了FDMA、TDMA和CDMA的示意圖。
FDMA頻分多址的原理并不復雜。將可使用的總頻段劃分為若干個占用較小帶寬的頻道,這些頻道在頻域上互不重疊,每個頻道就是一個通信信道,對應一個終端用戶。而FDMA接收設備的帶通濾波器允許指定頻道里的信號通過,其他頻率的信號則被過濾,這樣就限制了臨近信道之間的相互干擾。不過,每個終端在通信時并非都占用頻道,它通常是在通信建立階段由系統(tǒng)臨時分配,通信結束后終端就應將其釋放,再由系統(tǒng)分配給別的用戶使用。FDMA頻分多址的優(yōu)點是技術成熟,易于與模擬系統(tǒng)兼容,且對信號功率沒有嚴格的要求。但它的缺陷在于系統(tǒng)設計時需要周密的頻率規(guī)劃,基站需要多部不同載波頻率的發(fā)射機同時工作,要求較多的硬件設備且容易產生信道間的互調干擾。
TDMA時分多址則是根據時隙作為多址接入的依據。單位時間被分成周期性的幀,每一幀再分割成若干時隙,每一個時隙對應一個通信信道,指派給一個用戶。然后根據一定的時隙分配原則,使各個用戶終端在每幀內只能在自己指定的時隙內向基站發(fā)射信號,由于幀或時隙都是互不重疊的,基站在各時隙中接收到來自各個用戶終端的信號就不會相互干擾。與之對應,基站向各個用戶終端發(fā)送的信號也都按順序安排在預定的時隙中,用戶終端在自己指定的時隙內接收信號。只有目標終端的接收時隙與基站的發(fā)送時隙同步,這樣它就可以接收到所要的信號,而其他終端則不會受到任何干擾。
與頻分多址系統(tǒng)比較,時分多址系統(tǒng)可以容納更多的用戶同時接入,它不存在頻率分配問題,而對時隙的管理與分配也較為容易且經濟,便于動態(tài)分配信道。再者,它只需要一部發(fā)射機,可避免像頻分多址系統(tǒng)那樣因多部不同頻率的發(fā)射機同時工作而產生的互調干擾。不過,時分多址系統(tǒng)的缺點在于必須有精確的定時和同步,以保證各用戶終端發(fā)送或接收的信號不會在基站發(fā)生重疊或混淆,因此如何保證精確的定時/同步是時分多址系統(tǒng)要克服的技術難題。
CDMA碼分多址最為特殊,它既不是使用頻率也不是使用時間作為多址接入的依據,而是使用不同的碼型。所謂碼型,指的是二進制的編碼序列,每個終端用戶都使用不同的碼型,這樣只有目標終端可以將來自發(fā)送方的信號正確解調。由于碼型的唯一性,CDMA系統(tǒng)就可以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頻率上進行通信,換言之可擁有巨大的通信容量,允許多達數萬個用戶同時使用,而且抗干擾性強、保密性好,目前主要用于語音相關的移動通信領域。
IEEE802.16使用的是時分多址技術,相對于802.11,它具有接入容量大的優(yōu)點。一個802.11接入點通常只能同時接入數十個用戶,而一個802.16基站可以同時接入數千個遠端用戶站。當然,在這方面它還無法與CDMA系統(tǒng)相提并論,但802.16的另一個優(yōu)勢是兼顧了高數據傳輸性能,并且可滿足多路、多類傳輸業(yè)務的需求,諸如數據、視頻、語音(VoIP)等等,這是其他技術所無法比擬的。
剛剛提到,802.16必須兼顧IP數據、視頻/語音兩類業(yè)務,而這兩類業(yè)務對無線傳輸的穩(wěn)定性和差異化都要求不一,802.16如何面對這個困難?
對于IP數據業(yè)務,我們不妨以802.11為例來闡述。IP數據業(yè)務遵循TCP/IP協(xié)議,而該協(xié)議對信道的穩(wěn)定性有較高要求,這與無線通信信道先天不穩(wěn)定性是矛盾的。如果在不穩(wěn)定的信道上運用TCP/IP協(xié)議,不可避免導致數據傳輸效率低下。對802.11來說,這個問題還不算嚴重,因為802.11只是用于室內短距離通信,在室內環(huán)境下,無線傳播的信號衰減和多徑效應影響并不明顯,所提供的傳輸質量勉強可以滿足TCP/IP協(xié)議的要求。但是802.16將用于室外遠距離通信,信號衰減和多徑效應對信道穩(wěn)定性影響極為顯著,為了解決這個問題,802.16采取多種手段,如讓物理層的調制解調器參數、FEC(前向糾錯)編碼參數、ARQ參數、功率電平、天線極化方式等多個技術參數都可自適應調整,另外在鏈路層也加入ARQ(自動重發(fā)請求)機制,減少到達網絡層的信息差錯率,整體上提升了系統(tǒng)的通信質量。在這些措施努力下,802.16信道不穩(wěn)定的問題得到基本解決。
但對視頻/語音相關業(yè)務來說,信道穩(wěn)定并非重點,關鍵在于802.16網絡必須可提供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務質量)技術。QoS是用來解決網絡延遲和阻塞等問題的一項技術,如果沒有QoS,視頻/音頻應用就無法正常進行,因網絡延遲造成的停頓是不可接受的。802.11體系不支持QoS,因此就無法提供實時視頻傳輸和語音業(yè)務,而只能作為基于TCP/IP的數據局域網,但802.16在QoS的輔助下可以保證視頻/語音業(yè)務的正常進行,這也是它的一大亮點。
802.16可提供固定帶寬(CBR)、承諾帶寬(CIR)、盡力帶寬(BE)三種服務等級,其中CBR擁有最高的優(yōu)先級,在任何情況下用戶都可以獲得可靠、穩(wěn)定的帶寬;CIR優(yōu)先級次之,它在承諾一個基本的固定帶寬基礎上,可以根據設備帶寬資源情況向用戶適當提供更多的傳輸帶寬;BE的優(yōu)先級最低,只有在系統(tǒng)滿足其他用戶較高優(yōu)先級業(yè)務之后,才會將余力用于向該用戶提供傳輸帶寬。
IEEE802.16最大的優(yōu)點是高速度和遠距離。在速度方面前面已有提到,802.16協(xié)議最高速率為134Mbps,802.16a也可達到70Mbps,對此我們不再多作論述。更遠距離、更好的適用性和更低的成本是IEEE802.16技術最主要的優(yōu)點,而這也奠定了它在未來城域無線網絡市場的主導性地位。
與802.11相比,802.16最大的優(yōu)點是其超遠的覆蓋范圍。802.11的有效范圍一般不超過100米,但IEEE802.16協(xié)議可達到2公里,而IEEE802.16a協(xié)議更是可以覆蓋方圓50公里的范圍。這樣,電信企業(yè)完全可以利用這項技術來代替Cable線纜、DSL、光纖接入等有線通信技術,構建一個廣大覆蓋范圍的WiMAX無線網絡。
我們不妨看看WiMAX網絡的實際應用,電信中心的WiMAX設備讓整個WiMAX網絡與互聯(lián)網連接起來。接下來,各個WiMAX基站將信號傳輸到遠方,如果使用802.16協(xié)議,基站間的距離必須小于2公里,此時可以保證134Mbps的高速度。但在進入連接區(qū)域內,如果要更廣的覆蓋面,便可以改用IEEE802.16a協(xié)議,此時只要一個基站就可以覆蓋方圓50公里的區(qū)域。理論上說,一個城市只要一個這樣的基站就完全可以勝任,雖然此時它的速度會慢一些,但對于互聯(lián)網接入而言,70Mbps的接入速度已相當可觀,即便在許多單位共享的情況下速度也足夠使用。再說,一旦感覺速度不夠快的時候,電信企業(yè)完全可以通過增加WiMAX接入設備和基站的數量來解決問題,相當于構建一個多路的無線網絡系統(tǒng)。
用戶終端使用WiMAX網絡可以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專門的WiMAX接入設備來連接。該設備的功能類似ADSL MODEM或Cable MODEM,只不過它是以無線的方式接入到互聯(lián)網中。如果要接入互聯(lián)網的是有線以太網,那么對應的HUB、交換機就必須通過專用的線纜與WiMAX接入設備連接在一起。這樣,整個局域網內的計算機都可以連上網絡。同樣,如果接入互聯(lián)網的是802.11無線網絡,那么只需借助專用線纜將802.11訪問點與WiMAX接入設備連接起來即可,整個無線局域網內的計算機便可完全通過無線的方式接入互聯(lián)網中;第二種方式就是用戶終端直接連入WiMAX網絡,這同樣需要借助專門的WiMAX接入設備來實現(xiàn)。對臺式機來說,這個設備可能是WiMAX MODEM,而對于筆記本電腦來說,可能只是一塊支持802.16協(xié)議的PC卡而已。如此一來,用戶要接入互聯(lián)網就非常簡單。這種接入方式完全可以讓現(xiàn)在的Wi-Fi熱點失去活力,眾所周知英特爾為了推廣Wi-Fi,花費巨資推動相關應用,在全球許多地方都建設了Wi-Fi熱點,涉及到的熱門地區(qū)包括機場、星級酒店、高檔咖啡廳等場合,用戶可以借助筆記本電腦內置的Wi-Fi功能實現(xiàn)無線上網。但和WiMAX相比,所謂的Wi-Fi熱點立馬黯然失色,打個形象的比喻:Wi-Fi是用戶拿著筆記本到處找熱點(接入點),而WiMAX就好像是它開著探照燈尋找我們,只要用戶一開機,它就主動提供服務。顯然,在這個應用領域WiMAX的優(yōu)勢是Wi-Fi無法匹敵的。
WiMAX網絡擁有的良好適用性充分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網絡部署時間短;二是具有完全覆蓋能力;三是可根據應用需要靈活調整。
網絡部署時間短的優(yōu)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WiMAX的大覆蓋范圍,對于IEEE802.16標準,每隔2公里需要建設基站,但對于更流行的IEEE802.16a來說,只要每隔50公里建設基站即可,而一個基站可以連接數千個WiMAX訪問終端。不難看出,一個城市里并不需要大量的基站,只需要花幾天時間,便可以從零開始將一個完整的WiMAX網絡建設完成。而由于基站數量少、建設時間短,所需的建設成本也變得相當低廉,比傳統(tǒng)的DSL接入、Cable接入或以太網接入要經濟得多。
WiMAX網絡具有完整的覆蓋能力,只要在信號有效距離內,任何計算機終端都可以借助設備連上WiMAX網絡,極好地填補了Cable和DSL接入的覆蓋空白。雖然目前Cable和DSL可以覆蓋大多數地方,但還是有不少地方因為各種原因無法采用這兩項技術,導致寬帶接入互聯(lián)網難以實現(xiàn),估計全球這樣的用戶多達數百萬。顯然,WiMAX技術為他們創(chuàng)造了家庭連接、公司連接、公共熱點連接、信息港連接的最佳方式,隨時隨地接入互聯(lián)網成為可能。另外,在欠發(fā)達的農村地區(qū)和人口密度較低的邊遠地區(qū),根本不可能通過有線技術接入互聯(lián)網,此時WiMAX技術又可以派上用場。在這個領域,目前還沒有哪項技術能像WiMAX一樣做到這一點。
由于802.16采用TDMA時分多址技術,可按用戶的需要靈活分配上下行傳輸帶寬,在多用戶、多業(yè)務情況下頻譜和設備的利用率便能夠獲得提高。例如,視頻點播應用要求高下行帶寬,而對上行帶寬則沒有嚴格要求,802.16可以提供相應的配置,將用戶的上行帶寬相應壓縮。再者,802.16可支持動態(tài)的信道頻寬,其中802.16a協(xié)議的信道頻寬可調節(jié)為1.75MHz、3.5MHz、7MHz、14MHz或3MHz、6MHz、10MHz和20MHz,不僅有利于抗干擾,還節(jié)省了頻譜資源,更多用戶接入成為可能。另外,802.16網絡間的漫游切換也相當平滑,用戶可以將筆記本電腦之類的移動設備從一個基站切換到另一個基站、從一類802網絡切換到另一類802網絡(如從802.11b到802.16),甚至可以從有線網絡切換到802.16連接。在目前,無線上網的唯一選擇是802.11,用戶只能在一幢建筑物或一個熱點周圍移動才能保持連接,倘若離開建筑物到別處,連接就會立馬斷開。如果換用802.16技術,用戶就可以保持“最佳連接狀態(tài)”——在局域網內使用802.11連接,離開覆蓋區(qū)之后則可以馬上連接到WiMAX網絡。目前,英特爾正積極從事這方面的工作,它的目標是實現(xiàn)切換流程的標準化,讓設備在不同類型的網絡間漫游時可實現(xiàn)平滑的切換。
毫無疑問,WiMAX是一項令人激動的新技術,它的出現(xiàn)讓無處不在的互聯(lián)網真正成為可能——不管你是在城市中心、稍遠的城郊,還是在偏僻的山區(qū)、人口稀少的西部,WiMAX技術都可以讓你連接上互聯(lián)網。這個時候,談及“隨時隨地接入”或許更名副其實。WiMAX的出現(xiàn)可以說是互聯(lián)網的技術革命,它將創(chuàng)造出一個更龐大、無處不在的信息網絡,有力促進信息經濟的發(fā)展。同時,WiMAX本身就是一個潛力無限的市場,未來十年內,全球各地對WiMAX設備的需求量極其驚人,正是受到這個龐大市場的吸引,包括英特爾、諾基亞、AT&T在內的業(yè)界巨頭都對WiMAX技術大力支持,尤其值得稱道的是英特爾,它對WiMAX的態(tài)度最終讓業(yè)界將注意力放在WiMAX身上,并驅使更多的企業(yè)進入這個領域。
目前WiMAX基站和接入設備已經逐步上市,開始為家庭和企業(yè)推出WiMAX固定寬帶無線接入服務。2007年Intel將會推出針對移動應用WiMAX網卡,屆時用戶即使在出租車等交通工具上亦可實現(xiàn)無線上網。不過,對WiMAX的前途有著決定性影響的還是電信企業(yè)。對于WiMAX,各國的電信企業(yè)都表現(xiàn)出相當的興趣,走在最前面的當數英國電信。最近,英國電信宣布加入WiMAX論壇,希望借此促進其無線寬帶技術。英國電信已著手在蘇格蘭、威爾士、英格蘭和北愛爾蘭地區(qū)進行WiMAX相關的技術測試,它希望能借助WiMAX技術為遠離ADSL和有線電視廣播網的農村提供高品質的寬帶連接。緊隨英國電信之后加入WiMAX論壇的還有法國電信、Qwest、 Reliance and XO公司等,WiMAX的前景顯得極為樂觀。
對于英特爾公司來說,WiMAX帶來的是一個全新的機遇,籍由這項技術進軍利潤豐厚的電信業(yè)完全可行。在若干年前,英特爾受高端服務器市場豐厚利潤的蠱惑決定開發(fā)Itanium,可惜直到今日仍未有回報,原因在于這些領域的傳統(tǒng)勢力根深蒂固。借助WiMAX進入電信業(yè)將不會重蹈Itanium的覆轍,畢竟WiMAX是一項全新的技術,要將一項新技術推行成為標準沒有富有號召力的業(yè)界巨頭的領導絕對不行,何況WiMAX本身與計算機有著密切的相連,在這個領域,找不到哪一家廠商比英特爾更適合作為領導者,所以盡管加入WiMAX論壇沒多長時間,英特爾儼然已經成為標準的事實領導者,而為了爭取電信運營商的支持,英特爾目前把WiMAX定位為“針對新興和偏遠市場的最佳解決方案”,以充分發(fā)揮它超視距、不怕障礙物的優(yōu)點,打一場農村包圍城市的戰(zhàn)役。英特爾表示,它將憑借WiMAX技術來“重塑電信行業(yè)”。
我們完全可以預見WiMAX在未來五年內的風行,隨時隨地接入互聯(lián)網從夢想變成的現(xiàn)實,這又反過來促進IT產業(yè)的發(fā)展,屆時會有越來越多的便攜設備提出聯(lián)網的要求,一個龐大的市場由此打開。在過去幾年間,業(yè)界普遍認為Wi-Fi將成為IT的第一驅動力,但在流行之后,Wi-Fi的疲態(tài)盡現(xiàn),難以承擔第一驅動之職。把接力棒交給WiMAX或許更為合適,而WiMAX的的確確可以承擔這樣的職責。完全可以說,WiMAX是繼以太網之后,網絡技術發(fā)展的又一里程碑,無論設備廠商、電信企業(yè)還是消費者,都會從WiMAX中感受到一場疾風驟雨般的聯(lián)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