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羊媽媽
又要搬家了,洋羊跟在我們的后面,在一大堆盒子、物品之間興奮不已??粗γβ德档貛椭野延杏玫?、沒用的東西,一股腦兒都扔在了箱子里,驕傲地說“Im a big helper?。ㄎ沂且粋€好幫手)”雖然心里感覺非常安慰,但真的有點心疼他。三歲不到的他,已經經歷了四次搬家,這將是他的第五個住所,雖然每次搬家他都很快地適應并且喜歡上了新的家,但是我真希望這一次我們能夠穩(wěn)定下來,給他一個屬于自己的家。
又要搬家了,洋羊跟在我們的后面,在一大堆盒子、物品之間興奮不已?!皨寢?,別忘了帶上我的玩具啊。”“媽媽,你能給我買一張小床嗎?我想自己睡哦!”“媽媽……”看著他幫著我把東西塞進箱子,有用的、沒用的,一股腦兒都扔在了箱子里,驕傲地說“Im a big helper?。ㄎ沂且粋€好幫手)”真的有點心疼他。三歲不到的他,已經經歷了四次搬家,這將是他的第五個住所,雖然每次搬家他都很快地適應并且喜歡上了新的家,但是我真希望這一次我們能夠穩(wěn)定下來,給他一個屬于自己的家。
洋羊8個月大的時候,我?guī)е貒?,曾經在公園里碰上一個嬰幼兒活動,其中的一位老師在聽說了我?guī)е笱驈募幽么蠡貋恚州氜D于南京、杭州后很誠懇地說:孩子現在正處于認知階段,給他一個穩(wěn)定的環(huán)境很重要。我很感激他給我的建議,應該說他的話是有道理的,但是對我卻有著另一種想法,我要讓洋羊從小學會適應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
記得洋羊第一次被帶著出去玩時還不到一個月;3個月大的時候帶著他做了一次往返6小時的郊游;8個月大時回國,路上整整27個小時,在國內的目標,讓他“海陸空”全面接觸(飛機、汽車、火車、輪船);13個月時帶他游加拿大的首都,三天奔波于路上;兩歲在外露營;兩歲半,舉家南遷……回想起來,每一次都很不容易,喂奶、換尿布,飲食作息都被打亂,洋羊因為疲勞而哭鬧。有些家長可能會認為,孩子那么小,又什么都不懂,被拖來拖去的,大人小孩都受罪。但我和先生一來不想因為孩子的到來而改變我們以往的生活方式和我們的計劃,二來我們都很希望孩子從小親近自然,希望洋羊能夠擁有這份經歷,雖然孩子的記憶是有限的,但是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也就在這行行走走之間。我一直奉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無論是外出郊游,還是平時去銀行、超市,我都帶著他,說給他聽,讓他觀看,教他了解。
我想這也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吧。在孩子的教育上,我更多地接受了西方人的態(tài)度。很多中國家長在有了孩子之后,生活的重心幾乎都轉移到了孩子的身上,過多地保護孩子:孩子太小,不適合出游,怕累著,怕生病,怕吃不好,怕睡不好。為了給孩子營造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環(huán)境,自己也放棄了很多。其實孩子需要在經歷中學習、成長,經驗對他們來說勝過書本,“真空”的環(huán)境有的時候使他們失去了很多歷練的機會。
在洋羊還未出生之前,我和先生的一個朋友為了女兒能在加拿大接受教育,只身一人,放棄了國內的工作,放棄了自己的生活,作為陪讀母親和女兒兩人相伴生活。對于她的這種具有犧牲精神的母愛,我是很佩服的。然而有了孩子不等于失去了自我。在北美,去公園、去商場,經常會看到有些媽媽抱著出生沒幾天的孩子在外面逛。孩子的出生同樣會改變夫妻倆的生活,然而他們不會因為孩子的出生改變了生活的重心,不會因為孩子小而打亂了正常的社交,束縛了自己的手腳。只是會在每一次活動、每一次出門之前,考慮得更周全,準備得更充分,帶足寶寶所需要的一切——吃的、用的、玩的……其實帶著孩子的確很辛苦,行動也不自由,然而他們覺得這是生活的一部分,再正常不過了。如果碰到工作調動(在北美,換工作很普遍,而且經常會有跨國或者跨州的調動),家長也會首先考慮到孩子,但是他們不會因為孩子而放棄機會,他們考慮的是如何讓孩子順利地度過這個變遷,如何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這是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在整個過程中,不是家長在遷就孩子,而是孩子在適應環(huán)境。這個適應當然有好有壞,也要看每個孩子的個性。離開一個熟悉的環(huán)境,在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中開始新的生活,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困難的,都是富有挑戰(zhàn)的。但是學會適應是一種必須擁有的能力,不能因為它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就阻止它的發(fā)生。孩子終究要長大,要離開父母這把保護傘,獨自面對瞬息萬變的社會,讓他們早一點知道如何調整自己,適應環(huán)境,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作為家長,與其做孩子一輩子的保護傘,不如幫助孩子學會自立,學會適應,學會生活。家長在每一次環(huán)境變化之前,應該預見到孩子可能會有的困難,做好充分的準備,積極地調整孩子的心態(tài),幫助他們學會適應環(huán)境,盡最大努力減少環(huán)境對孩子的影響。說到這里,真要感謝網絡的發(fā)達。北美的很多網站上都有相關的文章:有專家給家長的建議,也有家長們相互之間的交流。只要你準備充分了,就不用害怕讓寶寶參與到你的日常社交中來,要給他們創(chuàng)造機會認識這個世界,孩子的適應能力往往會超出大人的預料。在行行走走之間,孩子們終究會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