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為一位杰出的口才家,晏子的辭令藝術(shù)在外交、諷諫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出色的表現(xiàn)。其外交辭令往往能夠針鋒相對,以牙還牙,又很注意分寸和火候;其諷諫辭令,講究說話態(tài)度和方式的巧妙把握,使對方易于接受,最終達到諷諫的目的。
[關(guān)鍵詞] 晏子 辭令藝術(shù) 研究 口才
作為一位杰出的口才家,晏子的辭令藝術(shù)在外交、諷諫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出色的表現(xiàn)。面對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對象,他所使用的辭令在態(tài)度、方式和語氣上,都各不相同,各得其所。
一、以牙還牙,維護人格國格
1.“狗國”?“人國”?
晏子奉命出使楚國。楚人知道晏嬰是個小矮個兒,就在城門旁邊開了一個五尺來高的窟窿,叫他從這個窟窿鉆進去。晏嬰看了看這個窟窿,對接待他的人說:“我聽說,要是出使到‘狗國的話,就得從狗洞里進去;要是出使到‘人國的話,就應(yīng)當從城門進去。我是出使到楚國的,好像不應(yīng)該從這個狗洞里進去吧?”接待他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話告訴了楚靈王。楚靈王沒話可說,只好吩咐人大開城門,把晏子迎接進來。
面對楚國人突如其來的侮辱,晏子既不惱火也不驚慌,坦然應(yīng)對。他給對方出了一道二難選擇題:到狗國,鉆狗洞;到人國,進城門。這個命題一出,對方已被注定敗北了。讓晏子鉆狗洞,等于罵自己是狗國,這是萬萬使不得的;讓晏子進城門,那么,等于宣告自己精心策劃的侮辱晏子的陰謀破產(chǎn)了。
2.“無人”“有人”辯
楚靈王見到晏嬰個子矮,沒把他看在眼里,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晏嬰對對方的意思心知肚明,知道對方又來取笑他,可是他作為齊國的使者,代表的是一個國家,而他面對的又是一國之君,其身分不允許他過分魯莽。于是晏子采用了借題發(fā)揮,故意叉開的策略,說;“我們臨淄城里擠滿了人;大家舉起袖子,就能連成一片云;揮一把汗,就能變成一場雨;路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大王怎么能說齊國沒有人呢?”
楚王仍不收斂,繼續(xù)發(fā)難:“那么,為什么打發(fā)你來呢?”面對對方的步步進逼,晏嬰知道不能讓對方繼續(xù)下去了,應(yīng)該給對方以應(yīng)有的還擊。但是,面對的是一位國王,說話不能失禮,于是就故作為難地說:“大王您這一問哪,我實在不好回答。撤個謊吧,又怕犯了欺君之罪,實話實說吧,又怕大王您生氣。大王,您說我該怎么辦呢?”楚靈王說:“實話實說,我不生氣。”得到了楚王的允許,晏嬰這才放開膽子,拱了拱手說:“敝國有個規(guī)矩:訪問上等國,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國,就派下等人去。我最沒出息,就被派到這兒來了?!闭f著他故意笑了笑,楚靈王也只好陪著尷尬地笑。
3.“桔子”“枳子”辯
楚靈王招待晏子飲酒的過程中仍不忘要侮辱一下齊國和他的使者。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幾個武士綁著一個囚犯從堂前走過。楚王問:“綁的是什么人?犯了什么罪?”
武士回答說:“是齊國人,犯了盜竊罪?!?/p>
楚王不懷好意地盯著晏子問:“齊國人善于偷盜?”在場的楚國大臣們哄堂大笑,認為這回晏子可丟臉了。晏子不慌不忙地從坐席上站起來說:“我聽說,桔子樹生長在淮南是桔子樹,結(jié)的桔子又大又甜;種在淮北就成了枳子樹,結(jié)出的枳子又小又苦。為什么柑桔會變成枳子呢?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yè),好好地干活,一到了楚國,就成了盜賊,這,也許是因為楚國的水土造成的吧?!?/p>
這一段辭令中,楚王和晏子都使用了詭辯術(shù)。楚王使用的是“以偏概全”,抓了一個偷盜的(個別的)齊國人(且不說這個人是不是事先安排的),就說(全部的)齊國人 “善盜”,具有明顯的侮辱性和挑釁性;晏子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用 “偷換概念”的方法,將人與植物進行類比,反而使得楚王無言以對,只好苦笑著說:“圣人原本是不可隨便跟他開玩笑的。寡人反倒是自討沒趣了。”
二、巧言諷諫,匡正君主過失
1.肯定?否定!
齊景公的一匹最心愛的馬突然暴病而死。景公暴跳如雷,當場下令肢解馬夫。晏子知道齊景公的亂法行為不妥,但他又正在氣頭上,怎樣才能有效地制止他呢?晏子急中生智,問景公:“大王,有個問題向你請教,堯、舜這些賢君在肢解人時,不知是從哪個部位開始下刀的?”齊景公被問得瞠目結(jié)舌,好大一會兒才明白,晏子是在諷喻自己。他很不高興地說:“相國,別指桑罵槐了,我不肢解他就是了。”
晏子仍然放心不下,于是他進一步認真地說:“說起來這馬夫也真該死,干脆讓我先把他的罪行一一列舉出來:“第一,你把國君的馬養(yǎng)死了,第二,死的又是國君心愛的馬,第三,讓國君因死了馬而殺人,老百姓知道了,就會怨恨國君。如此大罪不能不殺。”
景公聽著,不由得臉上紅一陣、白一陣,十分難堪,他終于打斷了晏子的話說:“好了,好了,我明白了。他確實沒有什么罪,放了吧?!?/p>
就這樣,晏子巧諫景公,解救了馬夫一條性命。
2.“踴貴”“履賤”
一次,齊景公去探訪晏嬰,見他住的地方靠近鬧市,就笑著問晏嬰:“您住在這里,熟悉市場行情,知道市場的物價貴賤么?”當時景公用刑太多太重,晏嬰便回答說:“市上假肢越來越貴.而鞋子越來越賤?!本肮珕枺骸斑@是什么緣故?”晏嬰答道:“因為現(xiàn)在用刑太多,殘損肢體的刑法也太殘酷了啊?!本肮泽@得變了臉色:“我是多么的殘暴啊!”于是就下令減去了五種刑罰。
綜上所述,晏子的外交辭令的特點是針鋒相對,以牙還牙,但又注意面對不同對象時的分寸和同一對象不同時機的火候。在對自己國君進行諷諫時,他十分講究說話態(tài)度和方式的巧妙把握,務(wù)使對方聽后易于接受,最終達到諷諫的目的。
(周國柱,山東省濰坊學院教育科學與技術(shù)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