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鵬南
這里有兩張照片,一張是結婚照,一張是金婚照。說起拍這兩張照片,也頗有情趣。我和妻子高梅珍是25歲結婚的。
當時我倆是教師,經(jīng)過解放后幾年的政治學習,思想起了變化,對拍結婚照一事,毫不在乎,所以春節(jié)前結婚時沒有拍結婚照,而是春節(jié)后年初四上午去蕩馬路,走過一家小型照相館,看見櫥窗里陳列著好多結婚照,才即興想起拍張照片留念的。那時的營業(yè)員不像現(xiàn)在人經(jīng)濟頭腦發(fā)達,賺錢多少好像無所謂,“為民服務”卻很到位。當他聽說我們剛結婚,馬上說,要給我們拍結婚照,我說拍結婚照我們沒思想準備,他說不要緊,替你換件衣服就行。說著把我們呢中山裝脫下,換上西裝,打上領帶,別上大紅胸花,替梅珍換件新婚禮服,披上雪白婚紗,立即對準光圈,拍了一張經(jīng)典的結婚照。令現(xiàn)在新潮派想不通的是,拍結婚照所借的西服、領結、紅花、婚紗、禮服等一律免費,這樣做生意,還有啥油水可撈。不過拍這結婚照“塌便宜”還在其次,幸運的是當時極“左”思潮尚存在苗子,未成氣候。如遲一年,“反右”斗爭開始,這類結婚照肯定被當作“資產(chǎn)階級腐朽的生活方式”,批判還來不及,要想拍也無膽量拍了。
至于拍金婚照也是偶然巧合。那年6月,居委會來了二位市區(qū)下鄉(xiāng)服務的照相從業(yè)人員,60歲以上的退休者價格優(yōu)惠,拍金婚照一張24吋兩張6吋僅收費50元,(包括化妝、出租衣服)因為價格低廉,有人就動員我和梅珍拍張金婚照。居委幾個熱心人勸我們快拍,可我說所謂金婚要結婚50周年才叫金婚,我們結婚僅49年,還沒到金婚年齡,怎能拍金婚照。勸我們的人講,晚一年早一年有啥關系,店家送貨上門為你服務,質量又好,不拍豈不可惜。我見梅珍已被說服在更換衣服,并化妝了,我不拍也不成,也就“附調”答應了。過了一星期,金婚照印出來了,交給居委,居委干部看了都說好,照片掛在家里,鄰居親友看過的人都說好,總體上兩人拍得比實際年齡要年輕得多,還有兩點特色,說照片上的我像“江澤民”,風度不凡。說梅珍拍得好像只有三四十歲,不像我妻子,倒像我“女兒”,照片是否像大家所說那樣好,恐怕未必,不過拍得比本身要年輕倒是不假,所以我倆對這兩張照片特別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