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說,人都有個氣場,看不見摸不著,但是確實存在的。什么樣的人就有什么樣的氣場,替代不了,也藏掖不了。想想也是,有的人錢多得不得了,本人倒不一定怎么盛氣凌人,或故意炫媚擺闊,可是舉手投足間的那種氣勢,任其百般掩飾也會不經(jīng)意地流露出來,大概“財大氣粗”就是指的這個。還有的人,握著權(quán)柄,在他發(fā)號施令的范圍內(nèi),任他怎么想方設(shè)法地“平易近人”,或以“公仆”自律,但總讓人覺得不真實,甚至越“平易近人”越讓手下人緊張得手足無措;俗話說官大一級壓死人,他倒不一定想終日處在一堆求情、告饒的、低眉順眼的、吹喇叭抬轎子的人里面,他的腔調(diào)也就定型了,那就是官氣。
現(xiàn)在市面上看得比較多的一些人,往往滿臉泛光,油滋滋、甜膩膩的,但又不是真的很健康,像是血脂高、膽固醇高,尿酸高的那種,人模狗樣,卻又讓人覺得不可信,如果是老板,大概會卷款而逃,如果是官,十之八九會貪,如果是教授,則據(jù)學(xué)生的作品為已有也以為天經(jīng)地義……這樣的人,身上都像彌漫著一股陳腐的氣味,上海人稱肉夾氣,也是氣場的一種。
看來人還真有氣場,盡管不一定寫臉上,但又都如影隨形,若隱若現(xiàn),抹不去,洗不凈。
至于讀書人的氣場,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魏晉遺風(fēng)、唐宋風(fēng)骨了。但真要達到那境界大概非要才高八斗、學(xué)富五車的高人。我們現(xiàn)在上了點學(xué)、讀了點書的人,哪怕貴為博士,也差距甚遠。但讀書人和不讀書的人還是很容易鑒別的。也許說話最見顏色,讀書與否、讀多讀少、讀深讀淺,一開口便原形畢露。我平時最怕看電視里隨機采訪的那些鏡頭,怕看到一些人說話語無倫次的樣子,要么一張口便是言不由衷的套話,常讓我難受得渾身起雞皮疙瘩。
讀書、做學(xué)問,在讀書中采擷思想的精華、參悟天地;在做學(xué)問中追求劍膽琴心、勵精圖治。連接古今,貫通中外,積淀思想,積累知識、蓄勢待發(fā),如此則養(yǎng)氣升格,底蘊十足,慧眼明流,洞察人生。讀書人的氣場無邊無涯。
孫哲賢薦自《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