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體”成為宋詩一種風格類型的代稱有一個歷史演進的過程?!巴硖啤币辉~首先是作為時間概念出現(xiàn)于宋代的文獻記錄中,與詩沒有關(guān)系。“余四祖在晚唐時……”, “鞠,皮為之,實以毛, 踏而戲,晚唐已不同矣?!?/p>
“晚唐”一詞與詩相聯(lián)系從現(xiàn)存的資料看當始于歐陽修的《六一詩話》:“唐之晚年,詩人無復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務以精意相高。如周樸者,構(gòu)思尤艱,每有所得,必極其雕琢。故時人稱樸詩‘月鍛季煉,未及成篇,已播人口。”這里歐陽修評價了唐詩一個歷史時期的總體特點。繼歐陽修之后主持文壇的蘇軾將宋人詩與唐人詩進行了比較,并使用“晚唐氣味”一詞來評價王安石詩,“荊公暮年詩,始有和處,五字最勝,二韻小詩次之,七言詩終有晚唐氣味?!薄巴硖茪馕丁钡木唧w涵義蘇軾沒有作明確的解釋,但從王安石晚年詩注重錘煉的特征可以理解該詞的意旨。 歐蘇之后北宋詩壇評價晚唐詩或評價本朝類似晚唐詩風格的作品相當頻繁。黃庭堅《與趙伯充帖》云:“學老杜詩,所謂刻鶻不成,尚類鶩也。學晚唐諸人詩,所謂作法于涼,其弊尤貪,作法于貪,弊將若何?”于此可以看到宋人已經(jīng)把晚唐諸人詩作為學習的范式并且有相當?shù)挠绊憽!巴硖圃娛е桑粍胀馊A而氣弱格卑,流為詞體耳?!薄巴硖圃娋渖袑η校粴忭嵣醣??!北彼文┠甑脑娫u家已把晚唐詩作為一個獨特的詩學現(xiàn)象來研究??v觀北宋的詩評歷史,雖然沒有明確提出晚唐體的詩學概念,但是已經(jīng)注意到晚唐詩歌的異樣風貌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南宋中后期的詩歌創(chuàng)作在反對江西派詩流弊的基礎(chǔ)上又一次掀起了晚唐風格的浪潮。時人對其的評價有褒有貶,態(tài)度不一。在大量創(chuàng)作和評論的基礎(chǔ)之上,嚴羽在其《滄浪詩話》中明確提出“晚唐體”的詩學概念,“以時而論,則建安體、黃初體、正始體、太康體……唐初體、大歷體、元和體、晚唐體、本朝體、元祐體、江西宗派體?!眹烙鸢言鸵院蟊彼谓⒁郧暗脑姼璺Q之為晚唐體詩歌,而把現(xiàn)在文學史所謂的“白體、晚唐體、西昆體”稱為本朝體。與嚴羽同時的俞文豹在《吹劍錄》中指出:“近世詩人好為晚唐體,不知唐祚至此,氣脈浸微,士生斯時,無他事業(yè),精神伎倆,悉見于詩。局促于一題,拘孿于律切,風容色澤,輕淺纖微,無復渾涵氣象……故體成而唐祚盡矣,蓋文章之正氣竭矣。今不為中唐全盛之體,而為晚唐哀思之音,豈習矣而不察邪?”陳著《史景正詩序》“今之天下皆浸淫于四靈,自謂晚唐體,浮漓極矣”指出時人學晚唐詩風之盛。宋末元初的方回在《送羅壽可詩序》中對宋代的晚唐詩風作了總結(jié)“詩學晚唐不自四靈始。宋劃五代舊習,詩有白體、體、晚唐體。晚唐體則九僧最逼真,寇萊公、魯三交、林和靖、魏仲先父子、潘逍遙、趙清獻之父,凡數(shù)十家,深涵茂育,氣極勢盛。歐陽公出焉,一變?yōu)槔钐?,韓昌黎之詩……晚唐于是退舍……嘉定而降,稍厭江西,永嘉四靈復為九僧舊晚唐體,非始于此四人也,后生晚進,不知顛末,靡然宗之,涉其波而不究其源,日淺日下。”北宋論及晚唐詩時多以“郊、島”并稱,歐陽修《郊島詩窮》“唐之詩人類多窮士,孟郊賈島之徒,尤能刻篆窮苦之言以自喜?!碧K軾則有“郊寒島瘦”的評論;南宋則多以“賈、姚”并稱,“近世趙紫之、翁靈舒輩,獨喜賈島、姚合之詩”(《滄浪詩話》)、“永嘉詩人極力馳驟,才望見賈島姚合之藩而已”(〈瓜圃集序言〉劉克莊)、“賈浪仙詩幽奧而清新,姚少監(jiān)詩淺近而清新,張文昌詩平易而清新”(《贏奎律髓》方回)。就時代和作家而言,北宋人以“郊島詩窮”或“郊寒島瘦”為“唐之晚年詩”;南宋人以賈島、姚合為“晚唐體”;宋末元初人又稱宋初僧隱一族、宋季四靈一脈為“晚唐體”。
宋代“晚唐體”詩作為一個獨特的文學流派呈現(xiàn)于文壇,其最為顯著的特征之一是“詩境狹窄”。宋初學習晚唐體最逼真的“九僧”就表現(xiàn)出這種特點,歐陽修《六一詩話》說:“國朝以詩名于世者九人,故時有集,號《九僧詩》,今不復傳矣。余少時,聞人多稱之。其一曰惠崇,余八人者,忘其名字也。余也略記其詩,有云:‘馬放降地來,雕盤戰(zhàn)后云。有云:‘春生桂嶺外,人在海門西。其佳句多類此。其集以亡,今人多不知有所謂九僧者矣。是可嘆也!當時,有進士許洞者,善為詞章,俊逸之士也。因會諸詩僧分題,出一紙,約曰:‘不得犯此一字。其字乃山、水、風、云、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鳥之類,于是諸僧皆擱筆?!睆摹熬派钡膶嶋H創(chuàng)作來看,他們的詩歌往往沉溺于用小巧細碎的筆法描摹景物,或者發(fā)抒清苦幽僻的個人性情,同樣表現(xiàn)出詩境狹窄的特點。至于“四靈”詩,當初抬舉“四靈”的葉適在《題劉潛夫〈南岳詩稿〉》說:“往歲徐道暉諸人擺落近世詩律,斂情約性,因狹出奇……”這里的斂情約性指出了“四靈”的詩境狹窄。造成宋代“晚唐體”詩詩境狹窄的重要原因就是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和社會生活不夠豐富廣闊。宋初的九僧自不必說,其他的如魏野世代務農(nóng)終身不仕,林逋結(jié)廬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四靈”中的徐照以布衣終其一生,翁卷曾在江淮邊帥幕中供職但落拓一生,徐璣和趙師秀也只做過州縣的長官、主薄一類的卑官。
客觀生活的限制導致了“晚唐體”詩人創(chuàng)作上的詩境狹窄,在這種情形下自己的作品要獲得時人的認可必然要在藝術(shù)上精雕細琢,因此在創(chuàng)作上就表現(xiàn)出苦吟的特征。宋代“晚唐體”詩人選擇的學習楷模賈島、姚合就是苦吟派的大師,所謂“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方干(《贈喻鳧》)、“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賈島《題詩后》),即是他們創(chuàng)作狀態(tài)的形象寫照。九僧中最為名盛的惠崇跟寇準唱和的名篇《池上鷺分賦得明字》文瑩《湘山野錄》卷中載其本事云:“寇萊公一日延詩僧惠崇于池亭,探鬮分題,丞相(寇準)得青字韻,崇得明字韻。崇默繞池徑,弛心于杳冥以搜之,自午及晡,忽以二指點空,微笑曰:‘已得之,已得之。此篇功在明字,凡五押之倶不倒,方今得之?!弊阋娝脑姽θ谟诳嘁饕酝魄米志?。潘閬在詩中說沁人心脾的佳句出于苦吟“發(fā)任莖莖白,詩須字字清,搜疑滄海竭,得恐鬼神驚”(《敘吟》)。“四靈”中的徐照是一位自覺的苦吟者,志在追蹤賈島、姚合的寒瘦詩風,他自己曾說:“昨來曾寄茗,應念苦吟心”(《訪觀公不遇》),“吟有好懷忘瘦苦”(《山中寄翁卷》)。翁卷也是當時苦吟派布衣詩人之一,他曾有“病多憐骨瘦,吟苦笑身窮”(《秋日閑居呈趙端行》)。徐璣也是一位雕章琢句的苦吟詩人,他曾說:“昔人以浮聲切響、單字只句計巧拙,蓋風騷之至精也。近世乃連篇累牘,汗漫而無禁,豈能名家哉!”(葉適《徐文淵墓志銘》)。
宋初“九僧”與南宋中后期“四靈”的晚唐體詩并非是對晚唐詩的簡單重復,他們也表現(xiàn)出自己的獨特的時代特征。宋初晚唐體詩人喜歡寫林泉雅趣,充滿悠閑蕭散的情致,體現(xiàn)詩人心境的安逸愜意,滲透作者悠然物外的隱逸情調(diào)?;莩纭顿浳恼住贰芭家谰┧伦?,誰復得相尋。獨鶴窺朝講,鄰僧聽夜琴。注瓶沙井遠,鳴磬云房深。久與松夢別,空懸王屋心。”寫自己寓居京寺的生活情景,閑淡而饒有韻致。魏野《書友人屋壁》“達人輕祿位,居處傍林泉。洗硯魚吞墨,烹茶鶴避煙。閑唯歌圣代,老不恨流年。靜想閑來者,還應我最偏?!闭媲忻鑼懜呷搜攀康娜粘A秩?,第二聯(lián)以精工的對仗寫高人的生活細節(jié)極見幽居雅興,全篇筆致瀟灑,語言簡淡,充溢著沖淡閑雅、悠游自得之趣。林逋《小隱自題》“竹樹繞吾廬,清深趣有馀。鶴閑臨水久,蜂懶采花疏。酒病妨開卷,春陰入荷鋤。嘗憐古圖畫,多半寫樵漁。”以明暢如話的語言描繪了清幽閑靜的隱逸環(huán)境,句句貫注著主人公愉悅自然、恬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到南宋中期,詩壇仿佛經(jīng)歷了一個“輪回”過程,久已銷聲匿跡的晚唐詩風又重新興盛,且欲取“法席盛行”的江西詩派而代之。“四靈”作為此期的風標以詩作為陶冶性情的工具,他們的作品主要是抒發(fā)個人的感受,集內(nèi)大多為留連光景、吟詠田園生活、書寫羈旅情思以及應酬唱和之作。然而當時的江西末流不問性情,恪守死板的江西詩法,在故紙堆里兀兀窮年翻花樣一味沉溺于“詩法”,弱化了對外界直接的審美感受,形成一種內(nèi)省自足的創(chuàng)作心理態(tài)勢,失卻了對外界客觀事物的敏銳感受,無法激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作激情,四靈作為對江西末流的反動,主張“捐書以為詩”,在其所擅長的寫景詩中表現(xiàn)出“尖新”的特點。四靈中成就最為突出的趙師秀其寫景聯(lián)頗多秀句:“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薛氏瓜廬》)“瀑近春風濕,松多曉日青”(《桐柏觀》)?!敖瓭M帆侵樹,山高燒入云”(《送鄧漢卿》)。其中“野水多于地”一聯(lián)雖奪胎于姚合《送宗慎言》“驛路多連水,州城半在云”之句,但寫江南山水,寥寥數(shù)筆,而有傳神之妙,當時即被人繪成畫軸,可見作者體物的入微和摹景的動人。七絕雖不是趙師秀的專攻但也不乏尖新之作,“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保ā都s客》)常見之景,入句便佳,意境清逸,琢語輕靈。一生致力于苦吟的徐照其即景抒情之作寫得清新秀潤:“千峰經(jīng)雨后,一雁帶秋來”(《山中即事》)、“步因花樹息,吟忘寺僧迎”(《登歙山寺》)。翁卷《葦碧軒詩集》中寫景聯(lián)語“輕煙分近郭,積雪蓋遙山”(《冬日登富覽亭》)、“嵐蒸空壁壞,雪壓小庵輕”(《石門庵》),饒有蕭散野逸之趣,七絕《鄉(xiāng)村四月》“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也清新流麗,直入大家藩籬。徐璣“月生林欲晚,雨過夜如秋”(《夏日懷友》)、“雨來山漸遠,潮去水還清”(《江亭晚眺》)清新可喜,七絕《新涼》“水滿田疇稻葉齊,日光穿樹曉煙低。黃鶯也愛新涼好,飛過青山影里啼”構(gòu)思頗新巧,見其“尖新”特點。
(毛永強,山東大學團委)
現(xiàn)代語文(學術(shù)綜合) 2006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