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凡
漢字博大精深,應(yīng)用中若有一個字錯認(rèn)錯寫或漏寫、顛倒等,都可能造成很大謬誤。一字之差,禍福攸關(guān),有事為證。
錯認(rèn)一字丟官印
清末,左宗棠任兩江總督時,有一個原湘軍中的下級軍官,姓武,性情憨直,作戰(zhàn)勇敢,左宗棠舉薦他任華亭(今上海松江)縣令。武某行伍出身,不通文墨。有一次逢縣考,上級發(fā)下試題,他為了保密,將之藏在自己的靴筒里。臨考當(dāng)天,卻忘記試題藏在哪里了,到處尋找不著。他手下人說,請老爺回憶一下,或許能想起試題內(nèi)容來。他想了想說:“我只記得有一個‘馬字”。由于當(dāng)時考試內(nèi)容都以《四書》為準(zhǔn),手下人就翻遍《四書》,找出了“至于犬馬”、“百姓聞王車馬之聲”等幾條,他說不對,“馬”字是最前頭一個字,于是又翻到“馬不進也”,他又說字?jǐn)?shù)不夠。后來有一差役說,請老爺在自己身上找一找,他才猛然想起藏在靴筒里了,忙找出來,眾人一看,是“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大家也不敢笑。后來此事反映到總督府,左宗棠覺得自己用人不當(dāng),就寫了一首打油詩:
焉作馬時馬當(dāng)焉,恰似當(dāng)年跨馬前。
沖鋒陷陣猛于虎,何必薦其弄筆尖。
于是罷了他的縣令,又調(diào)回軍中去了。
錯寫一字叔坐牢
民國時期,山東省主席韓復(fù)榘,集軍政大權(quán)于一身,聲勢煊赫。他一個堂叔,前
清秀才出身,在家無業(yè),到濟南找到他,想謀個工作養(yǎng)家糊口,他滿口答應(yīng),立即寫手令,連同其叔的登記表裝入封袋,命人送交秘書長速辦。秘書長拆封一看,大吃一驚,立即派人將老頭抓捕關(guān)押在軍法處。一個多月后,韓召開軍政會議,坐在主席臺上東張西望,問秘書長:“××老太爺怎么沒來參加會議?”秘書長說:“老太爺關(guān)押在軍法處還沒放出來哩。”“混蛋!”韓復(fù)榘大發(fā)雷霆:“誰把老太爺抓起來的?”秘書長隨即取出韓的手令,韓一看寫的是“抓軍法處”,便理直氣壯地說:“我這不明明寫的‘派軍法處,讓他當(dāng)秘書的嗎?你們?yōu)槭裁醋ニ??”秘書長小聲說:“‘派字是三點水旁,您這寫的是提手旁,寫成‘抓了?!表n復(fù)榘眼一瞪說:“干什么事不要用‘手呀!快去請老太爺來開會!”韓老頭被放出來后聞知此事,一肚子鳥氣,一句話不說,提筆寫了一首詩:
一紙公文“派”作“抓”,小爺無故坐軍法。
若教留在濟南府,“手令”來時定嚇煞。
寫好后往韓復(fù)榘桌上“啪”地一放,袍袖一甩回老家去了。
多寫一字揭敵丑
土地革命時期,賀龍在南昌起義失敗后,赴湘鄂西開辟根據(jù)地,歷任要職,轟轟烈烈。國民黨反動派對他恨之入骨,指使一些報紙造謠,經(jīng)??恰百R龍被活捉槍斃”的新聞。有一次,長沙某報奉命刊登《匪首賀龍昨被活捉槍斃》的“快訊”,報社對此種造謠惑眾的卑劣行徑早已反感,但迫于壓力,又不能不登。在發(fā)稿時,一位編輯在標(biāo)題中“被”字前面加了一個“又”字,當(dāng)局派人來審查,一看標(biāo)題是《匪首賀龍昨又被活捉槍斃》,檢查官氣得吹胡子瞪眼,興師問罪。主編說:“本報已奉命登此‘新聞好幾次了,這次若不加‘又字,人們罵我們一貫造謠,今后報紙怎么辦下去?”檢查官十分尷尬,不準(zhǔn)報紙出版。笑話傳出,人心大快。報社有人寫了一首打油詩:
兩次三番“斃”賀龍,賀龍卻似不倒翁。
生花妙筆添一字,謊話戳通大窟窿。
少寫一字險罹禍
抗戰(zhàn)期間,國民黨一戰(zhàn)區(qū)司令部有一次發(fā)一封密電,向蔣介石報告戰(zhàn)況,文中有“已派五軍增援”。蔣閱之費解,提筆批:“五個軍?第五軍?”遂命人將原件退回。一戰(zhàn)區(qū)頭頭們險些受處罰,惶恐不已,慶幸未造成重大失誤。軍中有人寫了一首詩責(zé)之:
第五軍耶五個軍?含糊模棱費沉吟。
軍機豈可作兒戲,一字差池數(shù)萬人。
漏寫一字巧機辯
乾隆皇帝有一次閑游清漪園,心舒意暢,閑談中得知隨行官員曹秀先(翰林院編修,《四庫全書》編纂官之一)字寫得好,就順手將自己的白紙折扇遞給曹,命他寫個扇面。曹秀先素知乾隆是個多才多藝,又善于挑剔、弄巧的皇帝,誠惶誠恐,不敢自己做詩,唯恐萬一疏忽惹來災(zāi)禍。但又不得不寫,為保險起見,就寫了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寫好后乾隆一看,立即變了臉色,嚴(yán)肅地說:“減去一字,是何居心?”曹接過來一看,大吃一驚,果然第一句“朝辭白帝彩云間”少寫了一個“間”字,真是越怕鬼越見鬼,這欺君之罪非同小可。焦急中,忽然計上心來,笑著奏道:“李太白《早發(fā)白帝城》萬口流傳,書寫者眾,千篇一律,早已失去新鮮趣味。為此,臣斗膽將其改寫成一首靈動活潑的小詞,以愉圣心,豈不有趣?”隨即朗聲吟道:“朝辭白帝,彩云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p>
乾隆一聽,果然新鮮別致,大加贊賞。
異寫一字失功名
北宋仁宗時,有個文人趙旭,在一次科舉考試中文章出眾,堪稱榜首,在殿試時被仁宗皇帝看中,但一看他寫的字,很不正規(guī),把“唯”字的“口”字旁寫成了三角形的“厶”。仁宗說:“卿文章錦繡,然將‘唯字的‘口旁寫成了三角,有失規(guī)范?!辈幌脒@個趙旭自我感覺良好,忘乎所以,高聲答辯稱:“口與厶在書法中是可以通用的?!彼稳首诖笈?,提朱筆寫了“去吉、呂臺、私和、句勾”幾個字,擲給他說:“汝既言可通用,就將這幾個字一一辨來?!边@下趙旭傻眼了,張口結(jié)舌無法對答。仁宗立即決定不予錄取,命其回家重新讀書習(xí)字,以觀后效。這位狂生,就因為一個不規(guī)范字,把到手的狀元給弄丟了。當(dāng)時有人寫詩嘲之:
十年寒窗十年苦,一朝及第入仕途。
只為一字多“口”舌,摘去功名再讀書。
顛倒一字減罪刑
清末,山東某地有一富豪公子,不務(wù)正業(yè),橫行鄉(xiāng)里。有一次在鬧市縱馬飛奔,將一老人踏死,當(dāng)即被眾百姓扭送官府,押入死牢。其父母花重金請一位刀筆吏幫忙為之緩頰,刀筆吏查閱案卷,見結(jié)論有“跑馬傷人致死”一句,提筆將“跑馬”二字顛倒一下,成了“馬跑傷人致死”。如此一改,罪不在故意,既可免刑,更可免死。又唆使其家人賄賂知縣,幾經(jīng)打點,改判賠償重金,道歉認(rèn)錯,教育釋放。為掩人耳目,知縣大筆一揮,寫了一個冠冕堂皇的判詞:
劣馬脫韁難控馭,卻非縱馬故傷人。
重金賠禮厚安葬,兩家從此息爭紛。
一樁死刑案,就在這文字游戲加賄賂的陰謀下給顛倒過來了。
(責(zé)編朱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