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提高高產奶牛的產母犢率
可依X染色體精子和Y染色體精子的個體大小、比重、游速等差異,采用科學方法,使高產奶??焖侔l(fā)展,增加社會效益。
(1)新疆畜牧科學院與美國康乃爾大學合作,利用精子分離技術檢測胚胎的性別,已取得了可喜成果。陸續(xù)產下11頭牛犢,母犢率為100%。應用這項技術,可使奶牛繁殖按照人們的意愿只生母犢,對提高高產奶??焖俜敝秤刑匦?。
(2)喂增母靈。喂湖南農大研制的增母靈,每日一次3~5克,從配種前10天喂到配種后10天,拌入飼料或飲水中,試驗結果證明:豬、牛母犢率為76%,兔子為71%,奶牛為84.4%.
(3)快速繁殖高產奶牛新技術。日本研究出快速繁殖高產奶牛(年產奶12噸以上)的新技術,即每相隔28天采集一次母牛體內的受精卵,并在兩次采集受精卵時采集未受精卵進行體外受精,對受精卵進行PCR性別鑒定。母性受精卵在培育分裂過程中,用手術刀一分為二切割,即成雙胎,冷凍保存。該方法可使高產奶牛一頭年繁殖30余頭母犢。
(4)光照刺激產母犢。給奶牛配種或輸精時,讓母牛面向太陽站立20~30分鐘,最好為晴天早10∶30~12∶30分之間,所產母犢率為83.7%。
(5)配種或輸精前20~30分鐘,將30%白砂糖水2小湯匙輸入母牛子宮內,或用5%精氨酸5毫升左右,產母犢率為85%以上。
(6)用中性維生素B12注射液作凍精稀釋液,可使精子活力增強,受胎率高,母犢比率高。
(7)給奶牛多喂些青綠多汁飼料,以使牛體內維生素、胡蘿卜素增多,能保持好奶牛子宮和卵巢類固醇化合物合成細胞免受氧化劑的危害,維護排卵和著床,更有利于X染色體精子優(yōu)先同卵子的良好結合。
(8)母牛在排卵前8小時輸入凍精,所產幼犢母性比率為86.67%;排卵期和排卵后輸精,所產幼犢公性為87.71%。所以如此,是因為Y染色體精子先到輸卵管上1/3處,卵子未到待時過長而衰不能結合,而X染色體精子卻正處于和卵子的結合力強旺時,故為母犢;在排卵期或排卵后輸精,因Y染色體精子先到輸卵管上1/3處和已待卵子結合,而X染色體精子到時已晚,失去同卵子結合時機,故結合子為公犢。排卵時間越準確,實現(xiàn)比率就越高。
4.提高產犢成活率
(1)促母牛白天產崽。母牛產崽多在4~5月份和夜間,照料不周會使產犢時間過長,產道感染,生殖道損傷等,同時也會造成新生幼犢假死、孱弱或發(fā)生感冒等癥狀。實踐證明,讓孕牛夜間采食,可使母牛轉為白天產犢。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讓妊娠最后一個月的奶牛在夜間采食,可促使70%以上的孕牛于白天產崽。白天產犢便于觀察、利于助產,可減少母牛產科疾病,使產犢成活率大大提高。
(2)藥物保胎。對正常母牛配種后,肌肉注射維生素E500毫克或在輸精后再將0.5%新斯的明液2毫升注入子宮頸內,可保證母牛受胎和保胎。
(3)母牛配種半個月內,每天夜間給牛加喂麥麩或酒糟1公斤,并加少許食鹽,利于受精卵著床。且每天用醋酸、維生素E500毫克,拌精料一次性喂牛,連喂一個月,可促使胚胎早期發(fā)育和及時著床,且利于防流產和保胎。
(4)孕牛兩個保胎的關鍵時期。一個是妊娠兩個月內,因胎兒由依靠子宮內膜分泌的子宮乳為營養(yǎng)要過度為靠胎盤吸收母體營養(yǎng),故應重飼管,防早期胚胎死亡而流產。二是妊娠最后2個月,胎兒急速生長發(fā)育,母體腰圍增大很快,據測試:產前2個月胎兒增重達犢牛出生時體重的55%~70%,故應強化飼管和合理勞逸,確保胎兒的良好發(fā)育和生產。
(5)母牛懷胎后期。應重視飼養(yǎng)管理,適當運動,及時干奶,干奶期一般掌握在2個月左右,以促其體內營養(yǎng)積累,恢復體力和乳腺機能,確保犢牛順利生產,母崽健壯。
(6)母??煲a時,應晝夜有人看護;分娩時先用溫水和來蘇兒水對母牛外陰部清洗、消毒,用濕布擦干后軀,靜靜等候犢牛出生。一般母牛能自行產出,不必助產。當胎位不正導致犢牛不能產出時,可進行人工助產。若胎兒頭部露出陰部時,應及時撕破胎膜,雙手伸入產道,以母指插入產犢口角,捏住下顎,術者和助手協(xié)調動作,隨母牛用力時人也用勁,方向應向母牛臀部后下方,直至胎兒產出。
(7)培育犢牛。應提倡“三分配種、七分培育”。對產后的犢牛應精心護理,按標準喂奶、哺料,確保犢牛正常發(fā)育成長。(全文完)(陜西省丹鳳縣科技局 李章鎖 郵編:72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