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有一年順天府鄉(xiāng)試,紀曉嵐任考官。在審卷時,他發(fā)現(xiàn)一份卷子上的詩里有“一水漲喧人語外,萬山青列馬啼前”兩句,不禁拍手稱絕,翻閱卷首之名,寫著“朱子穎”三字。紀曉嵐喜出望外,當即放下卷子,把朱子穎招來收為門生。
兩年后,紀曉嵐作為督學(xué)來到福建,恰巧從富春江路過,看到那秀麗的風光,觸景生情,隨即賦七絕一首:“山色空濛淡似煙,參差綠到大江邊。斜陽流水推蓬望,處處隨人欲上船?!?/p>
寫畢自吟自誦,怡然自得。此時他突然想起朱子穎那兩句詩,細細琢磨,覺得無論意境還是用語都較之相差無幾,認為自己的詩是受了朱子穎的影響而寫成的,于是就給朱子穎寫信,附上自己的七絕詩,特別注明:“這是脫胎于你的詩,人都說‘青出于藍’,我這可是‘藍出于青’。”
選自《今晚報》